倍可親

我們的生活為什麼而改變?

作者:kylelong  於 2013-9-5 01: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學習探討|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人類的生活一直就處於不停地變化中,不停地被改變著,這是指的生活方式。比如有了衣服和鞋帽,我們開始感受溫暖、追求美感、觸摸時尚;有了電和電器,我們開始使用各種家用電器,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適與便利;有了汽車和飛機,我們開始旅遊、交友、工作、學習,甚至掠奪與戰爭;有了法律和監獄,我們開始領悟社會、感受安全、學會保護、尊重他人;有了生物和醫學知識,我們可以吃得更健康、活得更舒暢、減少疾病、延長生命等等。這是一種從歷史發展觀來感受這個世界的,我們稱之為「第一類改變」。

對於我們普通百姓而言,有一種對現實的應急、否則可能會無法生存或降低生活標準的改變。比如家裡有人失業了,我們必須減少支出、尋找工作、申請救助、尋求幫助;又比如家裡有人出國了, 我們必須對整個家庭收支有個計劃、對長輩晚輩的生活有個精心安排、對自己和子女的工作學習有個打算;再比如家裡有人生病了,我們必須在忙於工作學習之餘,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病人、照顧病人、諮詢醫生、求助朋友等等。這是一種從現實主義或實用主義出發的短期行為,我們稱之為「第二類改變」。

然而,與上述這兩類改變不同,我們還有一種生活的改變,它是我們自己對於生活更高標準的需求而進行的一種「思想與意識的」探求。這種探求,更多的是一種通過對精神層面的追求而付諸的實際行動。比如19世紀至20世紀的社會主義以及武裝鬥爭,包括當今資本主義內部所借鑒的共產主義元素,至今已經極大地被「更新換代」以及「再認識」與「再補充」。又比如擁有4000多年歷史的《聖經》至今仍然不乏追隨者,並不斷向世人傳播著善行與博愛,各個流派與分支逐漸走向合作與共存。再比如在人們追捧精神與心理健康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加入到「拋棄亞健康、超前獲取健康支票」的新興人類的行列。這是一種比現實主義或實用主義更具潛意識的超前行為,我們稱之為「第三類改變」。

對上述「三類改變」進行比較,「第一類改變」是漸進式的改變,對整個人類來說是主動的,但對於我們每個個體可能是主動的,也可能是被動的;對於有的人是必須的,而有的人則是可有可無的;「第二類改變」是突然的、應急的,主要是被動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得已而為之;「第三類改變」則完全是主動的,不過,這類改變因為是一種超前意識,只是對有這類意識的人是有意義的。

總之,生活的改變,無論是什麼樣方式與形式,都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慾望而進行的。雖然其中有的是被動被迫的,有的是主動積極的。其實,人類就是這樣一種處於慾望平衡與再平衡的利益獲取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2: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