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長篇史實穿越小說《時空客》(連載四十九):峨嵋鴛鴦劍

作者:kylelong  於 2013-2-12 09: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文學文字|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評論

關鍵詞:穿越小說, 鴛鴦, 連載


在老家重慶「新婚」后的第一天上午,除了處理重慶房產的事情,我還打電話告訴阿建,我和小羽找到了「鴛劍劍譜」!阿建簡直瘋狂起來,說馬上就要過來看。

 

「阿建,別心急!我和小羽把這邊結帳后就回家,中午你開車來接我們。」

「好的,12點?12點半?」

12點吧!」

OK!」

 

「二少爺,二少奶奶,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本劍譜只是鴛劍劍譜?」阿建拿著劍譜看了好幾遍,還不停用手比劃。

「是啊,難道說還應該有一本鴦劍劍譜?」

「嗯,本應如此。」

「小羽,你爸爸,也就是你原來在重慶的爸爸也是習武之人?」

「不是太清楚,不過,我見過他早上練過功。」

「二少爺,我聽我爸講過一件事,我爺爺在逃難時,聽說過劍譜的事兒,好像就在重慶,而不是成都。當時兵荒馬亂的,也沒處打聽。老爺只是經商,從不過問武林之事。」

「我爸雖然有可能是武林人士,但家裡好像也沒有刀劍之類的兵器,只是有幾把槍而已。」小羽實在想不起來自己與「鴛劍劍譜」有什麼關聯。

「既然這本劍譜是小羽父親傳下來的,那就一定還是有關聯的。」

「阿剛哥,你記不記得,上次我們在上海時,不是收到過2082年我們傳送回來的聖誕賀卡嗎?」

「是啊,那又怎樣?」

「王曉菁王大小姐啊!她肯定知道!」

「對啊!如果王曉菁這個人真的存在,事情就水落石出了!」

「那我們也得去2082年才行啊!」

「不一定!小羽,你等會兒就給王曉菁發個信息,問問具體情況,看他們是否可以回信。」

「哦,是啊!這個倒是很簡單!」

 

「可問題是,鴛鴦劍譜應該有兩本,另外一本呢?」阿建又提出問題了。

「你爸沒有提起過?」

「當然提過。我爸傳授給我的就是鴛劍劍法,而且是口授劍法,從來不看劍譜的。再說,鴦劍劍譜也失傳多年,不知道在何方。」

 

正在這時,我爸敲門進來了。

 

「剛兒,剛才路過你們房間,聽你們幾個在談論什麼劍譜。」

「嗯,是這個。」我把劍譜遞給爸。

「具體講講你知道的事情經過。」

 

我記得老爸是個習武之人,現在還是重慶武術家協會的資深會員。小時候看父親習武,自己也偷偷練幾把,但後來,父親說我不適合習武,沒有靈性,還是學醫比較好。所以,拿到劍譜之後,也不敢讓老爸知道這事兒。

 

告訴父親我們發現峨嵋鴛鴦劍以及劍譜的經過之後,父親回到自己的卧室,拿出一個月餅盒子,打開一看,又是一本《峨嵋後山鴛鴦劍譜》!

 

「你們看,這本是鴦劍劍譜,與你們那本鴛劍劍譜正好是一對。」

「世上真有這麼巧的事情?」

「爸,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沒有聽您說起過?難道您也會鴛鴦劍法?」

 

老爸喝了一口茶,講述了幾十年一直埋藏在心中的舊事。

 

我們的祖輩是楚國人,具體說應該是湖北人。爺爺出生在晚清時期一個書香門第的富人家庭,並於20歲考中秀才,是當地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一代才子。爺爺不僅善長寫文章,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以堪比當年「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爺爺當年還與當地的幾個同學組織了「江岸詩會」,他們經常在一起飲酒對詩、談論天下。

 

年輕時的爺爺,長得很帥,濃眉大眼,有點消瘦,留一點山羊鬍子;一身白色棉長衫,一雙淺色棉布鞋,手裡經常搖著一把摺扇,而這個摺扇上面,有他自己提的字畫,還有紅色的私章。

 

爺爺喜歡讀書,也懂得日語,對西洋先進文化十分讚賞,是一個擁有很多先進思想的進步青年。爺爺考中秀才之後,就在當地縣衙任文職。由於曾祖父際交往甚廣,人緣不錯,再加上曾祖父母建立的社會關係網,爺爺很快就得到縣衙的重用,官職提升很快。

 

在日本入侵中國之前,也就是30多歲時,爺爺遇到了我的奶奶。奶奶是一位來自成都並在當地以賣藝為生的小女子,她是隨她父親一起來的。當時爺爺的地位還是很高的,但爺爺拒絕了那些達官貴族小姐的提親,成功說服了曾祖父和一幫親戚們,娶了那位武術世家的後人,也就是你奶奶。

 

民國26年(1937年)7月,日本人攻佔湖北。日本人到達縣城之前,國軍早已逃之夭夭。當時的爺爺是智勇雙全,多次給縣衙出謀劃策,深得縣令信任。那年夏季,縣令組織洋槍隊,爺爺被縣令封為「縣衙總教頭」,相當於「敢死隊隊長」。那個時候,你爺爺的岳父已經年事已高,但你奶奶的功夫了得,既是壓寨夫人,又是縣衙的副教頭。就這樣,作為一個文官,爺爺帶領一百多號敢死隊員與日本人在縣城外圍進行拚死抵抗,奶奶也是功不可沒。

 

由於敵眾我寡、武器裝備較差,再加爺爺奶奶缺乏作戰經驗,哪是日本正規軍的對手,敢死隊只能邊打邊退。在一個暴雨天,爺爺帶領的人馬被日本人逼進筆架山附近的一個叫「鯉魚洞」的山洞裡。雖然是敢死隊,但他們在山洞中缺衣少食,生存十分艱難,而且絕大多數敢死隊員都是家中的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他們最後集體下跪,請求爺爺向日本人投降。為了保住一百多號敢死隊員的性命,爺爺向日本人投降了,條件就是全體活命,但我爺爺必須為日本人做翻譯。後來,一百多號敢死隊員被日本人釋放,棄甲歸田,而爺爺則繼續留在縣衙工作,處理衙門「後事」,直到國軍「光復」縣城。

 

日本人投降后,爺爺就辭去了縣衙工作。當時的國民政府鑒於爺爺抗敵有功、保護百姓有功,給與爺爺記功獎賞。爺爺不僅接收了曾祖父的全部家產,還獲得了國民政府賞賜的一些財產和田地。那個時候,爺爺奶奶才開始重新修建屬於他們自己的房屋――一個四合院建築以及前院後院,就像大多數民國電影中的庭院一樣。

 

爺爺辭去公職之後,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就在家中開設私塾,自己當教師,這是家中收入來源的一部分。最主要的,就是將自己的才華傳給後人。中國人自古都是比較注意子女教育的,除了每年每個學生家長要交穀子給爺爺奶奶家裡(穀子代替現金)之外,平時還給奶奶送很多禮物,比如雞鴨魚肉、雞蛋紅糖、煙酒茶水、布匹胭脂之類的,主要就是請求爺爺給自己的孩子多一份關照。這個與現代人沒有什麼兩樣,尊師重教嘛。所以,家中從來不缺少食品和衣物。

 

1949年以後,爺爺奶奶一家被中央政府清算了。除了沒收全部家庭財產之外,60多歲的爺爺還要被強迫每天掃大街。

 

大飢荒那年,爺爺奶奶帶著3個子女,逃難到了重慶,靠做湖北的特色早點為生。老爸是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哥哥,下面有3個妹妹。大伯(也就是老爸的大哥)和兩個姑媽從小就開始習武,12歲左右時就開始學習鴛鴦劍法。而老爸因為身體不好,爺爺只讓老爸學醫,但奶奶還是教了一些強身健體的功夫。因為爺爺奶奶一個有文化,一個有功夫,生活和安全還是有保障的。再加上原來家裡還有一些值錢的寶貝,還可以維持生活。

 

文革期間的1967年,全國基本上處於無政府狀態。但爺爺奶奶一家,還是比較安穩的。我舅爺(方芳的爺爺)那時候剛好從上海逃難到重慶,被爺爺奶奶收養,成為我的舅爺。紅衛兵串聯的時候,湖北的一幫紅衛兵們查到了重慶,把爺爺奶奶抓了起來,上街遊行。

 

大伯當時年輕氣盛,帶著我老爸和舅爺就找那幫紅衛兵拚命。那時候,重慶有兩派武鬥組織,其中一派是湖北紅衛兵的死對頭,說什麼也要幫助我們一家。他們說,怎麼也看不出來我們一家是反革命,我們都是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結果,雙方動用了槍彈,死了幾十個,大伯就是那個時候被亂搶打死的。

 

爺爺奶奶在後來的幾次遊街中累倒,不久就病逝。兩個姑媽學的那點鴛鴦劍法,也只是皮毛,根本沒有入道。老爸把那個《峨嵋後山鴛鴦劍譜》保存至今,但一直沒有得到鴛鴦劍法的真傳。

 

「爸,原來我們家還這麼複雜?」

「是啊,要記住這些歷史。」

「爸,這兩本劍譜,您就保存好,我們保存電子版的就可以了。」

「這也行。我前段時間還跟重慶武術家協會談到這事,要捐出去呢!」

「現在好了,阿建是劍法的傳人之一,以後一定會有辦法的。對吧?阿建!」

「嗯,二少爺!」

 

「二少爺?怎麼回事?」老爸一聽迷惑了。

「嗯?這個……阿建喜歡開哥兒們玩笑呢!」

 

「阿建,成風被抓,那鴛鴦劍不是也給弄丟了?」

「放心吧!這事兒,我一直還悶在心裡,沒告訴您呢!」

「怎麼回事?」

「不瞞您說,我自己習武的時候,就有一套鴛鴦劍,那是幾年前在上海豫園買的贗品。上次給成風的,就是那套。真正的鴛鴦劍,還在銀行保險柜呢!」

「你這機靈鬼!」

「哈哈!」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淡水 2013-2-12 23:15
頂! 最近情人節,花貴哈!
回復 kylelong 2013-2-12 23:17
淡水: 頂! 最近情人節,花貴哈!
   還是買花椰菜實惠!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0: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