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網友提問:生活熱門話題5問5答

作者:kylelong  於 2012-5-18 07: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學習探討|通用分類:村內互動|已有14評論

 

 

1,你怎麼看中國食品安全?

 

回答:中國食品安全的總體還是好的。一個方面是說,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普遍低於國外,這是事實;另一個方面是說,中國人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因為中國有很多傳統的飲食文化,而有些傳統的飲食文化本身,就有食品安全問題。但是,中國人吃慣了這些東西,自己有「抗性」了,大多數人不在乎。

 

現在百姓普遍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是被各種媒體曝光的那些東西,傳播很快,的確危害很深。一旦有報道食品安全問題,還沒有來得及處理,另一個地方就開始仿製「偽劣食品」了。管理問題啊!當然,社會的道德風氣也是問題。

 

如果說中國食品安全的總體還是好的,就算是90%是好的,也是一個「總體」,比不上國外的99%的「總體」,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而在國外,每個人遇到的機會就相對較低。而且,中國那麼大,10%的問題出現,那就不得了!甚至可能比國外那些好的「總體」還要多。

 

 

2,你怎麼看中國濫用抗生素?

 

回答:中國人口眾多,食品問題也多,疾病的類型也多。醫院每年有很多死亡病例,現在居然用高新科技手段也查不出原因;很多老專家、老教授,幾十年的經驗,也無法給出判斷。這是中國人口群體疑難雜症的現狀。

 

現代中國人講求速度,講求辦事效率,看病也一樣。如果病人遇到疾病,要求醫生在35天內馬上解決問題,否則就轉院,或者上告,這也會影響醫院形象和醫生收入。想想看,一個中國醫生一天看病人100200個,而加拿大一個醫生一天看1020個,這是個什麼比例?醫生上廁所都沒有時間。

 

因此,當醫生遇到緊急情況,根本不能立即去找全市、全省、全國的專家會診,而是馬上用最簡單有效的辦法解決――抗生素!然後再向上級回報。等上級回復,病人已經病好出院了,沒有下文。

 

可見,中國的醫生護士的確少得可憐!醫療制度根本不能解決現實問題。

 

 

3,中國式養生,騙人還是科學?

 

    回答:所謂「中國式養生」,是指在中國飲食文化和宗教文化基礎上形成的一整套適合中國人的養生之道。看看這些說法:百病從口入、民以食為天、食補食療、氣血調理、心靜自然涼、天地靈氣、健腦強神、養生安心、養神法神、養精法精、道家風水等等。

 

中國人的「養生」一詞源自《莊子·養生主》。其實,中國式養生,就是一種道教思想。道家認為:養生必先養性;養命必先養性;養性必先養德;養生必先養德。養性就是培養性情,培養道德涵養,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躇而就的。在修身養性的過程中,倘若不重視道德修養,追名逐利的精神枷鎖不能解除,受情慾和物慾所支配,大腦就不會安寧,整天思慮過度,內困五臟,外傷形體,勢必加速機體的衰老或危及生命。一個人的品德如何,常與能否健康長壽有關。正如孫思邈所強調的那樣,要常存善心,常修善事,要情志穩定,志閑心安。

 

因此,從宗教的角度來看,中國式養生,其實就是一門心理學。所謂飲食調理,與大多數西方藥物一樣,也具備某種心理作用,而實際效果不一定十分明顯。信則有,不信則無。所以,中國式養生,談不上騙人,也談不上科學。

 

 

4,在美國吃食品增補劑(Food Supplements)是否安全?

 

回答:食品增補劑(Food Supplements,或者Dietary Supplements),也叫營養增補劑(Accessory Substance),是指在食品中添加一定量的可食用的非原生食品的物質,它包括天然食品增補劑和人工食品增補劑。食品增補劑與食品添加劑不同,前者是因為不足而增補,後者是完全沒有而增加。總之,這個東西類似中醫中藥。

 

食品增補劑,因為不是純的自然食品,並不是適合所有人。即使是純的自然食品,也有很多人會食物中毒,不適應。還有一個運動員的激素問題,很多不明物質很可能誘導了人體激素的產生。因此,美國以及歐盟對於食品增補劑的管理十分嚴格。又由於有商業利益存在,醫生、病人與商家之間經常會有官司。

 

食品增補劑有兩個問題,一個是量,如果過量,這個就如同藥物了,每個人的承受劑量是不同的,而天然食物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另一個就是作用機理,人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是一個綜合的因素、混合的反應,要把每一個食品增補劑的作用機理弄得很詳細,也不是幾天的事情。食品增補劑與藥物之間的界限,也不是十分明朗。

 

因此,吃食品增補劑一定要慎重。

 

 

5,海外華人當牙醫會是很繁忙的職業?

 

回答:在海外,牙醫一直就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一般醫學之外的專科,雖然近幾年中國大陸也開始有了獨立的牙醫。比如,加拿大的牙醫不僅有專門的大學牙醫系,還有學位、協會,政府有專門的牙醫保險等等。在加拿大看牙醫,有一個很規範的醫療體系,方方面面都做得很仔細,人員配備齊全,設施也很多,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也很重要。

 

牙醫之所以如此「繁瑣」,是因為牙病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飲食、大腦等等,是生命最基本、最直接、最易解決的要害。但是,中國人長期不是十分重視,這與中國的醫療體系是有關係的,所以,中國人牙齒健康狀況不佳。

 

在海外,華人當牙醫就是熱門專科了。一方面是說海外華人牙齒健康狀況不佳,另一方面是說,海外華人吃慣了中國食品,而其中很多中國食品對牙齒都是有害的,比如有骨頭、有刺、有皮毛等等,還有很多野味、海鮮等等,而不像西方快餐那樣「健康」、「簡單」。當然,多數海外華人英語不咋的,這也是海外華人牙醫比較忙碌的原因之一。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1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4 個評論)

回復 白露為霜 2012-5-18 07:28
xiexie
回復 arkone 2012-5-18 08:00
1. 如何看待媒體揭露的14省地溝油黑色產業鏈案件? 單純的一般食品衛生問題其實各國都有,但是,是不是象地溝油那樣的有毒食品黑色產業鏈和三鹿奶粉事件的事情就不多見了?
回復 kylelong 2012-5-18 08:09
白露為霜: xiexie
不客氣
回復 kylelong 2012-5-18 08:17
arkone: 1. 如何看待媒體揭露的地溝油黑色產業鏈? 單純的一般食品衛生問題其實各國都有,但是,是不是象地溝油那樣的有毒食品黑色產業鏈的事情就不多見了? ...
黑色產業鏈,這就是社會整體的管理問題和道德風氣問題。食品來源沒有人管,資金來源和去向沒有人管,有些人不知道這是違法等等。
回復 嘻哈:) 2012-5-18 08:24
我是能不買就不買國貨 。。。
回復 snakek 2012-5-18 09:19
個人覺得中國很多問題的確嚴重。但也不像一些悲觀的人那樣,完全無救。傳媒往往有過度誇大的宣傳。實際上問題是局部的現象。以偏蓋全,是一些報道的通病。
回復 kylelong 2012-5-18 10:26
snakek: 個人覺得中國很多問題的確嚴重。但也不像一些悲觀的人那樣,完全無救。傳媒往往有過度誇大的宣傳。實際上問題是局部的現象。以偏蓋全,是一些報道的通病。 ...
支持你的觀點
回復 藍天綠地 2012-5-18 10:49
十分感謝評論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醫生上廁所都沒有時間' 這時我親眼看見的,病人就在醫生身後打手機,醫生連個幫著叫號,維持秩續的忽視也沒有。
濫用抗生素不是具體某個醫生責任,是我們國內醫療管理,研究,信息跟不上,對嗎?
回復 自娛 2012-5-18 12:08
暈菜,這類錯誤概念,還能堂而皇之的拿出來糊弄人。
當然我不是批評kelelong了,要反駁,大家多反問,就知道它的錯誤了

這這這,要不是打字太累,我都想專門寫帖子批駁這類看起來有益,實際毒害的文章了
回復 自娛 2012-5-18 12:36
再多說一句,醫院不打破收支兩條線,醫院不能自主經營的老路,就不能打破現狀,也不要把什麼原因都推到醫生上去

中國幾個試點縣醫療制度改革,效果也是不錯的啊,都試驗了快5年了,居然還不能推廣。司法,公安,不改革,我們清楚,原因是康師傅。醫療系統,是哪個老不死的扛著不改

中國的問題,我暴句粗口,就是那些老不死的,老而不死是為賊造成
回復 曉臨 2012-5-18 16:34
對來自中國大陸的食品,我不大放心,比較少買。我認為,中國養生學也有道理,但是被誇大了。
回復 kylelong 2012-5-18 19:34
藍天綠地: 十分感謝評論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

'醫生上廁所都沒有時間' 這時我親眼看見的,病人就在醫生身後打手機,醫生連個幫著叫號,維持秩續的忽視也沒有。
濫用抗生 ...
的確,醫療制度改革跟不上。
回復 kylelong 2012-5-18 19:37
自娛: 再多說一句,醫院不打破收支兩條線,醫院不能自主經營的老路,就不能打破現狀,也不要把什麼原因都推到醫生上去

中國幾個試點縣醫療制度改革,效果也是不錯的啊 ...
你說的正是醫療制度問題,我們的觀點是一致的。
回復 專治蛋疼2 2012-5-18 20:15
科普貼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1: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