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打開百度李毅吧,滿屏的帖子大多含有「屌絲」二字,一般網友不僅不懂這詞什麼意思,更難理解這個詞為什麼會這麼火。然而從下半年開始,「屌絲」已經覆蓋網路各個角落,人人爭說屌絲,人人爭當屌絲。
從遭遇惡搞到群體自嘲,「屌絲」名號橫空出世
「屌絲」一詞最早的來源是百度「三巨頭吧」對「李毅吧」球迷的惡搞稱謂,有嘲諷之意,但卻被李毅吧的球迷就此領受下來。
「屌絲」二字蘊含著無奈和自嘲的意味,但是李毅吧球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從此以「屌絲」自稱,並開始一路爆紅網路。
提到「屌絲」就不能不提百度「李毅吧」,也稱「D8」。其會員自稱為「毅絲不掛」,取自「李毅的粉絲」。因著名足球運動員李毅當年的一句無心之言:我的護球像亨利。而亨利在國外被稱作亨利大帝。因而李毅從此也被冠上「李毅大帝」的名號。至於最初是誰開始這麼叫的,眾說紛紜。
而「李毅吧」亦有「百度貼吧盧浮宮」之稱,因為很多在網路流傳甚廣的內涵文都出自「李毅吧」,包括那篇紅極一時的《李毅大帝本紀》。而這一次,「屌絲」爆紅網路,則是又一次體現出「李毅吧」對網路文化的影響。
丑窮無能但善良:「屌絲」代表了最廣大年輕人的面貌
「屌絲」多指年輕男性,他們出身卑微,他們稱自己的工作為「搬磚」,他們愛網游、愛貼吧、愛「女神」也愛幻想,卻缺乏行動力,想做而不敢做;他們內心虛榮,卻又不屑「高富帥」而故作清高;他們自卑、自賤卻也自以為是;他們是善良的,他們也是懦弱的。
總之,「屌絲」就是這麼一類人,他們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來渺茫、感情空虛,不被社會認同。他們也渴望獲得社會的高度認可,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去做,生活沒有目標,缺乏熱情,不滿於無聊的生活但又不知道該做點什麼。而這樣的心態又普遍存在於我們周圍,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也就造成了網路上「屌絲」的爆紅。
在對「女神」的終極競爭面前,「屌絲」的悲苦「高富帥」永遠不懂
「呵呵」一詞是「屌絲」心中永遠的痛,當他們在網上鼓足勇氣和「女神」(女神是「屌絲」對自己心儀女生的專稱)搭訕時,卻往往只得到「呵呵」,「睡了」,「洗澡去了」這樣的回復,這一句「呵呵」甚至成了屌絲身份的判別式。
「屌絲」大多出身貧寒之家,沒有更多的背景,他們有的很早輟學打工,有的寒窗十二載考上大學,畢業后才發現與理想相去甚遠……他們從事著苦與累的工作,拿著並不豐厚甚至是微薄的報酬,在繁華的城市裡勉強分得一杯羹。
而與「屌絲」相對的專有辭彙則是「高富帥」,它形容男人在身高、財富、相貌上的完美無缺。這樣的男人往往會博得眾多女性的青睞,在戀愛,婚姻中獲得成功。但是對於「屌絲」來說,「高富帥」則是個心酸的詞,因為無論外形、財富還是學歷,「屌絲」都難望「高富帥」項背。屌絲只能收穫「呵呵」,「高富帥」收穫「女神」卻從來不費工夫。
「屌絲」稱自己的工作為搬磚,他們從事著苦累收入微薄的工作,在繁華的城市裡分取一杯羹。
屌絲能得到女神的青睞,最後還得依賴電影這門造夢的藝術。
「屌絲」這個嘲諷意味的代詞迅速爆紅,迎合了大眾的心理和趣味。因為你會發現從表面符合屌絲定義的人,到和屌絲屬性八竿子打不著的人,都在爭相認領這一名號。當人人都在忙著確認自己的屌絲身份,並樂此不疲時,屌絲一詞一定與時代的什麼特徵實現了合拍。
「屌絲」不是阿Q,他們公然比慘並樂在其中
有評論認為,「屌絲」是新時代的阿Q,兩者並不完全相同。首先,阿Q是文學巨匠魯迅一己之力創造的,而「屌絲」則是網路群體狂歡的結果,它是真正由網民集體創作的形象;另外,阿Q最重要的特徵是「精神勝利法」,夢想的是「銀盔銀甲」,意淫的是「我手持鋼鞭將你打」。
而「屌絲」不僅看起來認命了,甚至在大多數時候是在堂而皇之「比慘」,在高富帥面前,他們直說「跪了」,在別人誇耀成就時,他們嬉皮笑臉「求別說」。哪怕是屌絲用於勵志的話,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屌絲不哭,站起來擼」。
比慘,是一大中國特色。中國人好像歷來就都是在苦水中泡大似的,大凡見面就要比慘。幾個學生見面,一個說功課累,另一個絕對不會說學習輕鬆。成人見面,這個說他家的房子天天漏水,那個馬上接道他那點兒工資真是不夠養家呀。
比慘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它的心理基礎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傳統社會認識。人們不僅物質上要追求平均,心理上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和人一起富,就希望大家一起窮。凡人遇到傷心之事,這時候有一個人對他或她說,我比你更慘,這樣心理也就平衡了,也不那麼傷心了。而「屌絲」在網路上的自嘲,則亦有比慘之意,而本質則是一種發泄和尋求心理的慰藉。「屌絲」更似乎是在宣稱,反正我就是這麼副屌樣,再怎麼差都無所謂了。
現實沉默網上自嘲,「屌絲」是小人物的集體自我認同
「屌絲」的比慘,就像小人物之間的日常寒暄,「屌絲」已是這個時代小人物的形象代表。
馮小剛的電影里曾經對中國社會的小人物有著經典的詮釋:中國的很多小人物的夢想和趣味與他本身的身份有著天壤之別,他們往往身份卑微卻又夢想統治世界。因為在這個國家,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裡,一個普通人想要一舉成為一個威震寰宇、萬人擁戴的英雄,從來都不會被視為是荒唐變態,而恰恰會被視為一個值得鼓勵和學習的有志青年。
然而崇高的理想和殘酷的現實之間存在深深的斷層,小人物的身份和不切實際的夢想在一個人身上糾結,在個人自由大大獲得解放的今天,卻又凸顯了小人物的迷茫和無助。而正是這種迷茫和無助加速了「屌絲」文化的產生和蔓延。相比較於馮小剛電影里的小人物,「屌絲」擁有相同甚至更加卑微的身份,卻未必擁有多麼宏大、崇高的理想,他們安於現狀卻又不滿於現實,他們渴望成功,卻又無法克服成功路上的種種困難。於是,他們選擇了現實中的沉默,網路中的自嘲。
群體自嘲是解構現實的武器 也是爭取詮釋自己生活的權利
自嘲是一種調節心理的天平,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身體狀態是受其心理和精神狀態所影響的,大約有一半以上的疾病都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所以,任何一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那麼如意的人,對自己進行自嘲都是很正常的,「屌絲」這個詞語無疑更是自嘲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然後,與普通的自嘲不同,「屌絲」的自嘲是一次自發的、群體性的自嘲,如此大規模的自嘲定然是拜網路所賜,而在別人嘲諷自己之前搶先把自己嘲諷完畢,基本上是一種自我保護。究其根本,其實與當年王朔的「我是流氓我怕誰」類似。對方尚未發作,且先笑臉相迎——「我有病,您別跟我一般見識……」
其實,歸根結底,「屌絲」文化不過是又一種網路亞文化的崛起,它意味著中國人更多的獲得了自己詮釋生活的角度與權利。一切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話題,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都可以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通過自己的經驗與學識,作出自己的判斷。他們用一種新的語言方式,結構著完全灌輸式的教育與宣傳。
解構的這種積極意義還在於,每個公民都有自己觀察生活、認識真理的眼睛與心靈,沒有誰再可以強加給他們任何他們不再相信的東西。而那些貌似強大的說教,同樣失去了動員的能力,反而被人們置之一笑。就如同「屌絲」對待「高富帥」的態度,有嘲諷、有跪拜,但本質上都是一種解構,並且也是網民的一種自娛自樂。
網路亞文化需要包容 屌絲們需要的是愛
「屌絲」爆紅,也引來了反彈。有文化學者在微博上批判說,「屌絲文化」是一種對社會拜金風潮的無奈摻雜的產物,亦充滿了格調不高的低俗氣。
當然,對於這點,網民是不買賬的。其實網民只是用於自嘲,不過跟「咆哮體」和「傷不起」是一個性質。動不動上升至道德層面,是小題大做得有點兇猛——作為一種網路亞文化,跟同性戀和朋克搖滾一樣不屬於主流社會罷了,更遠遠稱不上有害。
一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和價值觀會因為某個網路詞語發生了大倒退?那是不是對整個社會太沒信心了。當然,「屌絲」文化中不是毫無問題,其中對於女性的態度以及對女性有侮辱的辭彙在網路上流行就不妥當。
屌絲亞文化下,看起來嬉皮笑臉滿不在乎面孔的背後,其實和這個社會中其他所有人一樣,他們所需要的,是愛。
文藝作品中的底層形象,與今天所謂「屌絲」有各種共通之處。
常理是人人都願自己是高富帥,現實是人人皆自命屌絲。
人們樂於品味小人物自己的故事,更愛看對高富帥的嘲諷。
有人認為崔健名曲《一無所有》唱出了時代下人們的某種心聲,其實這種心聲是超越時代的,這首歌自然也是超越時代的。
回到今天,「屌絲」與「咆哮體」一樣,都是網路亞文化的一種。
「屌絲」的熱度可能會持續很久,也可能一閃而過。值得回味的,是每個人面對它,審視自己的眼光。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