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談談歐美人眼裡的「黃禍」

作者:kylelong  於 2011-8-29 01: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教育探討|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在最近的一百多年中,中國人(包括蒙古人)被稱為「東亞病夫」,一直是處於西方歐洲諸列強的奴役之中。但在歷史中,在人類有史以來的4800年中,歐洲的幾次最重大的震動與變遷,都是在東方鐵蹄的驅使下完成的,而這東方鐵蹄都與中國有著密切的關係。面對與現在的中國人一模一樣的黃皮膚、身材不算高大的馬上民族,古代的歐洲人卻充當著被奴役的、俯首稱臣的角色。因此,在古代,西方人視東亞黃種人為野蠻、血腥、沒有文明的象徵。比如,Huns在英文中被意為「破壞者」和「野人」,而Barbarian則是「野蠻人」和「粗魯人」的意思,這些都是指的東亞人。今天的歐洲人把被東亞人奴役的痛苦經歷貶稱為「黃禍」,也將中國人的強大貶為「黃禍」。

 

    第一次「黃禍」

 

第一次「黃禍」,發生在大漢朝(前202年-220年)驅使下的匈奴西遷。其結果是由阿提拉建立了疆域東到裏海,北到北海,西到萊茵河,南到阿爾卑斯山,盛極一時的匈奴帝國。匈奴帝國的極盛時期從前209年至前128年,即冒頓、老上、軍臣三單于時期,相當於中國從秦二世元年到漢武帝元朔元年。

 

西漢(前202年-9年)晚期,匈奴分裂,北匈奴繼續與漢朝為敵。公元73年至91年,東漢(公元25年-220年)聯合南匈奴持續發動了對北匈奴的戰爭,將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北匈奴則逐漸向西後退,直至頓河、多瑙河流域,並以南俄羅斯大草原為基地,對羅馬帝國發動戰爭,是致使羅馬帝國(前27年—395年)最終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古籍中講述的匈奴是在漢朝時稱雄中原以北的一個強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歷經東漢時分裂,南匈奴進入中原內附,北匈奴從漠北西遷,中間經歷了約三百年。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政局,《史記》、《漢書》等留下了匈奴情況的一些記載。現代中文書籍有時也把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併入侵東、西羅馬帝國的匈人(Hun)譯為「匈奴人」。

 

第二次「黃禍」

 

第二次「黃禍」,發生在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唐朝(618年-907年)。只是這次被驅逐的不是匈奴,而是突厥的一個分支九姓烏古斯人。烏古斯原系中國隋唐時期的「九姓」部落聯盟,臣屬突厥。突厥帝國瓦解后,九姓的一部分輾轉西去,稱烏古斯(Oghuz)或古茲(Ghuzz)。在帝國東部的伊朗境內,突厥人建立起伽塞尼王國(963年-1186年)。它的最盛時期曾包括了現在的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

 

東突厥附唐后,西突厥承不住打擊,開始由中國新疆一帶向中亞轉移。突厥人中的一支塞爾柱人是西突厥汗國烏古斯部落中的一支。塞爾柱人是伽塞尼朝一支重要的部隊,驍勇善戰。1037年他們在塞爾柱的孫子圖格里勒•貝格的帶領下,打敗了伽塞尼王國;立足伊朗后,又乘勝向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巴格達進軍。1055年,圖格里勒•貝格率部進入巴格達城,逼迫哈里發授與他「東方和西方的蘇丹」稱號。蘇丹意為「掌權者」,塞爾柱王朝以及後來許多伊斯蘭教國家的統治者都自稱蘇丹。就這樣,塞爾柱人的帝國建立起來了。為了區別於今后在小亞細亞建立的另一個塞爾柱帝國,歷史上把這個建都於巴格達的塞爾柱帝國稱為大塞爾柱帝國(10371194。至此,阿拉伯帝國已名存實亡,哈里發只是穆斯林世界的宗教領袖,其世俗的權力已經喪失殆盡。

 

第三次「黃禍」

 

第三次「黃禍」,是指13世紀初,成吉思汗(Genghis Khan)發動的三次蒙古西征,共滅了40多個國家,在蒙古帝國的擴張過程中,無數的古代文明遭到徹底毀滅,無數個城池被夷為平地,根據R. J. Rummel估計,在蒙古帝國的入侵下有3000萬人被殺。在蒙古帝國對西方的擴張過程中,有2000萬人被屠殺。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8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越過高加索山擊破欽查各部;第二次西征(1235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裏海布噶爾王國、斯拉夫各族,進而滅亡位於俄羅斯境內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征服保加利亞,遠征勢力遠達義大利的威尼斯東北;第三次西征(1252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木剌夷(伊斯蘭國家)、位於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以及敘利亞。

 

蒙古帝國(12061635),最大疆域的面積高達4500萬平方公里,東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達奧地利,南至印度洋。蒙古帝國的疆域橫跨東、中、北、西亞、東南亞及南亞部分和東、中歐。在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被蒙古帝國征服之後隸屬蒙古帝國。

 

第四次「黃禍」

 

第四次「黃禍」,是指13世紀初,由於蒙古人的擴張,中亞地區一部分突厥人被迫西遷。其中有一支於1230年到達小亞,被小塞爾柱帝國接納,並把同拜占廷接壤的瑟於特封給其首領奧斯曼作為領地。歷史上就把這支突厥人稱為奧斯曼人。14世紀初奧斯曼人以瑟於特為根據地,不斷向周邊蠶食,最後發展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軍事大帝國,即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鄂圖曼帝國或奧托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文: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土耳其文:Osmanlı İmparatorluğu,又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帝國等)為突厥人所建立的一個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奧斯曼人初居中亞,並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后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歐亞非三大洲,領有南歐、中東及北非之大部,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后,定都於伊斯坦布爾,且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羅馬帝國及伊斯蘭文化,東西文明在其手中而得以統合。

 

奧斯曼帝國在1453年至1683年間的歷史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1566年前的領土、經濟及文化擴張時期及其後的軍事及政治相對緩和的時期。蒙古人在中、西亞的擴張戰爭迫使奧斯曼突厥人西遷至小亞細亞半島,並在該地建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453年,奧斯曼蘇丹攻佔君士坦丁堡。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了歐洲東南部和北非。這是現在在一些如阿爾巴尼亞、波黑等歐洲國家有大量穆斯林人口的原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8月-191811月)之後解體,其中一部分形成現在的土耳其。

 

第五次「黃禍」?

 

自奧斯曼帝國解體以後,「東方蠻族」征伐歐洲的歷史一去不復返,所謂「黃禍」也成為了歷史。相反,發達的歐洲也就開始了對東方的征討,他們用先進的武器――槍、炮震懾住了落後的東方中國,而不是被中國人征服的「東方蠻族」。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6月-18428月。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0月-186010月。兩次鴉片戰爭使舊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美國崛起於19世紀後半期到20世紀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戰爭為界標,在此前50年美國集中解決國內的統一和制度問題(在這一點上,比較類似當今中國),並且在經濟總量上接近頭號強國--英國;在此後50年美國越來越深刻地捲入兩洋戰略,並開始主導國際體系的建設。以二次大戰(1939年-1945年)為標誌,美國完成崛起的過程,取代英國而成為世界霸權國家。

 

歷史發展到了21世紀,中國在全球經濟、政治、軍事及科技等方面實力的增長。由於中國擁有穩定而眾多的人口,以及快速增長的經濟和軍事,因而,經常被視為是一個潛在的超級大國。20112月,中國GDP規模超過日本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1年外匯儲備為32000億美元。再加上中國在科技、航天、軍事等方面的巨大進步,目前又在發展航母和太空武器,導致產生了中國在21世紀成為第二個超級大國的可能性,甚至有可能超越美國。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某些國家中產生了中國威脅論,可能會對兩次鴉片戰爭造成的損失與恥辱復仇。

 

雖然前4次所謂的「黃禍」並非中國漢族人所為,但至少與中國漢族人有關聯。中國的崛起,這會不會被歐美人認為是第五次「黃禍」呢?歐美人的骨子裡到底害怕什麼呢?

 

(收集+編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zhousx18 2011-8-29 05:03
這回漢人不會再把蒙古人,維吾爾人,土耳其人趕到歐洲去和歐洲人打仗吧?
回復 kylelong 2011-8-29 05:19
zhousx18: 這回漢人不會再把蒙古人,維吾爾人,土耳其人趕到歐洲去和歐洲人打仗吧?
漢人從來只有被動,或者被迫出擊
回復 心如水 2011-8-29 09:37
儒家文化對侵略持否定態度,講究克己,重義輕利是中國人較少欺負其他民族的主要原因。
回復 kylelong 2011-8-29 10:44
心如水: 儒家文化對侵略持否定態度,講究克己,重義輕利是中國人較少欺負其他民族的主要原因。
嗯,同感。

但是,在對待西藏、新疆和蒙古問題上,西方人不理解,認為是共產黨的侵略或欺負。其實,這只是一個歷史問題,共產黨只是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3: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