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lie),心理學定義為:說話人通過刻意隱瞞或者提供錯誤信息的方法提供與其記憶中不符的信息。謊言並非是真相的反義詞,卻是欺騙與虛偽的同義詞。因為謊言本身僅僅是事物某一個方面的信息。
善意的謊言(white lie),目前沒有確切的定義,筆者也可以借用上述定義來表述:說話人通過刻意隱瞞或者提供錯誤信息的方法提供與其記憶中不符的信息,但卻是一種將事態推向最佳與最完美結局的某種趨向性。
從文字構詞來講,在一個貶義詞(或中性詞)的前面,加上一個褒義的形容詞定語,將會是一種褒義的結果,也就是說走向事物好的一面,或者向好的方面轉化;反之亦然。比如「資本家」與「紅色資本家」,後者顯然是政府歡迎和支持的。再如「war」與「just war」,後者顯然是站在人民利益一邊,並可以獲得人民支持的。
從哲學角度來講,善意的謊言本身的性質決定它並非惡意,而是建立在內心之誠、內心之善的基礎上,對主體來說是一種友善、一種仁愛;善意的謊言無礙誠信,是出於善良的行為動機,以維護他人(或眾人)利益為行為目的的一種人性表達。讓一種事物擁有不良的結局,顯然不是誠信所應該期望的,因為「誠信」是誠實和信用的合體,是期望給與對方最大利益的恩惠。因此,善意的謊言,雖不合法但合理;它合乎中國人的道德思想,卻不合乎西方人的法律體系。
善意的謊言,已經不再是謊言,而是一種理解、尊重、寬容或鼓勵的美麗言詞,是一種出於美好願望、為了他人幸福、給與他人希望的神奇力量。善意的謊言能讓人確信世界上有真愛、有信任、有感動!善意的謊言能讓人找到用微笑面對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謊言能讓一個患有絕症的患者絕處逢生,能讓失落的人重拾自信,甚至還能救活一個即將精神崩潰的人!善意的謊言,也是信念的原動力,促使人堅強執著、努力爭取、戰勝脆弱,它體現了情感的細膩和思想的成熟。因果論表明:善意的謊言,最終表現在善意的結局!
從宗教角度來講,在上帝(或其它宗教的神)面前,是絕對不可以說謊的。以基督教為例。上帝就是真理的源頭,聖經啟示祂是那位「無謊言的上帝」(多一:2);上帝決不能說謊(來六:18);祂不是人,必不致說謊(民二三:19)。換句話說,謊話不是來自上帝的,謊言出自魔鬼;魔鬼最大的謊言就是「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魔鬼說謊是沒有外在原因的,完全是出於他的本性。上帝的真理是抵擋撒但的謊言的最好武器。從哲學角度來看上帝,上帝也是沒有謊言的。
在基督教義中,真理的絕對性使基督徒沒有選擇,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說真話、說實話、不撒謊。說謊通常與壞事連在一起,就如詐騙、害人、不法、利己、陰謀等。甚至一些人以為是無傷大雅的謊言,亦可能產生誤導或引致不良的後果。因此,基督徒不可以說謊。
那麼,基督徒如何看待「善意的謊言」呢?
基督徒為人處事的準則,是要謹守聖經的教導,用愛心說誠實話(弗四:15)。現實的生活里,當面對著難以取捨的情況或權衡輕重時,例如為了保障別人的利益和生命安全,又或不想將嚴重的病情告知患病的家人,基督徒也許會選擇不說真相、隱瞞事實。博愛、憐憫、寬容的上帝,祂鑒察人的心腸肺腑,必然有公平的定論,未必為人所知。只是上帝的思維方式與人類的思維方式不同而已,也就是說,人類所說的是不是「謊言」,上帝要做最後的裁決。因為「善意的謊言」的結局是一種「善」,雖然在當時當地說的不是真相、隱瞞了事實,但在最終結局上,上帝將會裁決你所說的是否是一種「博愛」、「憐憫」與「寬容」的體現。
基督徒對於敵人應該說「謊言」,還是「善意的謊言」呢?其實,與上述所有問題的答案一樣,只有一個:出於善意的行為動機,以維護他人(或眾人)利益為行為目的的人性表達,就是你應該說的話,無論是「謊言」,還是「善意的謊言」!
可見,謊言是被動的,是因為擔心自己的「惡意」被揭穿而做出的心虛之舉;善意的謊言是主動的,是因為希望他人有好的結局而做出的行善之舉。最後再強調一下,只要是善意的目的、善意的動機、善意的結局,無論你說什麼,都是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