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禮(baptism)是基督教入教儀式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表示信仰皈依的儀式,是耶穌所立的聖事,表明赦免本人一切的罪,脫去舊人做新人。
耶穌受洗,發生在耶穌即將滿30歲的時候。那年的一天,耶穌沒有告知任何人就起身上路。他決定遠離現有的一切:村莊、家人和工作。他只拿了一個背袋,便往約旦的方向走。就在距離鹽海口不遠處的曠野,一個叫做貝塔巴拉的地方,耶穌遇到了一個叫約翰的粗獷男子。
約翰聲稱受洗可以將他們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他讓所有朝聖者浸泡在約旦河裡,為他們洗清罪惡。約翰站立在河岸上,身影清晰可見。他彷彿有無窮的力量,為人施行洗禮;人們流傳著有關約翰的傳奇事迹,說他是撒迦利亞之子,上帝派來的天使曾向他的父親顯現,還提及他短暫生命中的種種奇迹與徵兆。
耶穌走近,將長袍留在岸上,要求受洗。此時,一幅奇景出現了。有些人似乎看到一隻鴿子劃破天空,降落在此人身上,隨後他就在水流中消失了。然而,也有人聽到來自天上的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給了他所有的愛。」耶穌不僅是上帝的使者,也是上帝的愛子。他受洗時,聖靈如鴿子般降在他身上,上帝的聲音證實了他的確是基督,是惟一由上帝指派的一位。
在這個《聖經》故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在耶穌之前,宗教的洗禮是一直存在的,但耶穌並未出現(而是隱藏著),所以也就沒有顯現的基督教了。那個時候的洗禮,不應當被稱之為基督教洗禮,很可能是猶太教的洗禮。
此外,撒迦利亞(希伯來語:זְכַרְיָה,意為耶和華所記念),是《聖經·舊約》中的人物,猶大王國的先知,《撒迦利亞書》(12卷小先知書中的第11卷)的作者。撒迦利亞和以西結一樣,也出身於祭司家庭。因此,約翰也只是猶太教的一名教徒。約翰的洗禮,也只是猶太教中的一種入門的、潔凈的儀式,儘管他也強調悔改,重視內在的品質,但和基督教的洗禮是有區別的。
耶穌受洗之後,耶穌既是醫生又是施洗者。但這時候的洗禮是不同的。約翰是用水施洗,而耶穌則是用聖靈施洗;況且,也不是耶穌親自施洗,而是他的門徒施洗,並奉父子聖靈的名而施洗。雖然這時的洗禮是上帝的洗禮,但這個時候的基督教也仍然還沒有出現。
按照《聖經》所說,耶穌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第三天復活了。耶穌的死包括三個方面,即代替的一面、帶同的一面,以及他釋放生命的一面,耶穌基督的死成就了上帝的救贖計劃。這就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這個時候,才算是成就了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