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重塑中國民族性格的集體記憶

作者:大西洋人  於 2008-5-23 12: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杜平] (2008-05-23)
  
  這些天以來,只要看到汶川地震災區的悲慘畫面,我都會難過得不能自已。在淚眼朦朧之中,千百年來中國所遭受的種種災難彷彿重現於面前,感覺好像人間的所有痛苦都讓中國人一一嘗遍。遼闊的疆域,眾多的人民,時不時就要來一場天災或人禍,似乎這片土地的命運早已註定是多災多難。

  任何一次重大災難都有兩種明顯的後果,一是改變現實世界的面貌,把人類逼回到最原始的生死邊緣;二是給整個民族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個民族的心理特質。

一個歷史性的「例外」

  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開端,近六十年來,接連不斷的天災人禍不僅給中國帶來了難以形容的傷痛,而且更使整個社會的心態歪曲變形。從人民公社、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反右運動、文化大革命,一直到唐山大地震和八九政治風波,所有這些重大事件無不具有強烈的破壞性,同時更對國民精神構成了極大的衝擊。

  甚至可以這麼說,過去幾十年,每當災難降臨,中國人的心靈就要經受一次痛苦的折磨和扭曲。災難的政治化,政治的災難化,兩者交互作用,結果在中國的民族性格中,注入了太多不該有的壓抑、苦悶、冤屈、憤懣和抗爭情緒。以至於直到今天,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依然是傷痕纍纍,還沒有徹底痊癒和復原。

  可是,這次四川大地震卻是一個歷史性的例外。在我們的記憶所能夠追溯到的歷次天災中,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原本是心浮氣躁的社會心態突然變得如此地沉靜;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人們在哀傷、同情、關懷和互助之中,不知不覺地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洗滌和撫慰。國難當頭,悲傷而不憤怒,痛苦而不壓抑,無奈而不絕望,為什麼國民心態竟然在瞬間變得如此成熟?

把人民扛在肩膀上

  其實,中國的民族性格比大多數國家都更早成熟。上下幾千年,歷史和文化的深厚積澱早就使中國人的精神定於一格:中庸、善良、謙和、堅韌。只是因為近代以來的內憂外患,才使中國人丟失了自信,丟失了自我。至於過去六十年間,中國的國民心態之所以反反覆復地變得茫然,民族精神幾乎淪落到虛無狀態,其中最大的原因,莫過於治國不當,上之所思並非下之所欲。由於民心被違逆,民意被阻塞,民氣被壓制,導致人性被扭曲,整個社會失去了一以貫之的核心價值體系。

  因此,如果要問此次震災之後,中國人為什麼空前地團結,為什麼在哀痛之時還是民心平和、民氣順暢,為什麼在大難臨頭之際能夠上下氣息相通、休戚與共,那就必須從上述角度去尋找答案。很顯然,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因為「居廟堂之高者」不僅僅常懷憂民之心,而且更是身先士卒,體察民心,體恤民情,順乎民意。

  民意就是天意,順之者昌,逆之者蔽。可是,過去很長時間裡,中國執政者在塑造國民精神方面一直把自己的意志當作天意,所以往往是居高臨下,不惜投入龐大的資源,調動強大的宣傳機器,灌輸愛國、愛黨意識。可是,幾十年以來,種種努力都流於空洞和說教,很難奏效,甚至適得其反。

  現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所有人都驚訝地發現,要贏得民心、凝聚民氣、獲得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原來是如此地簡單:把人民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讓人民知道一切,讓人民去參與一切。只有當人民感到被尊重、被信任、被重視的時候,他們才會產生強烈的身份認同感,並且自然而由衷地散發出人性的美好。這是任何政治口號、任何政治宣傳和任何思想教育工作都無法達到的。

刻骨銘心的共同經歷

  新中國建國近六十年裡,前一半時間動蕩不堪,人心大亂;而在後一半時間裡,整個國家都在馬不停蹄和一門心思地追逐物質文明的發達,經濟在「瘋狂地」成長,社會在「瘋狂地」變遷,幾乎所有人都無暇顧及心靈的重建和精神上的反芻,結果使人性的光輝被世俗利慾的浮塵所覆蓋,沒有得到拂拭,更沒有得到淬礪。這是中國為高速現代化進程所付出的代價。

  毫無疑問,四川大地震這一全民族的悲劇,讓那些幾乎荒蕪的心靈產生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六十年來,全體中國人第一次真正地停下腳步,在哀傷之中默默感受著同胞的苦難,在哭泣聲中共同舔舐著民族的新傷口。這是13億人刻骨銘心的共同經歷和集體記憶,是當代中國人重建身份認同和精神家園的開始。

  在很大程度上,一個國家的社會心態和民族性格,決定於人們擁有什麼樣的共同記憶。當代中國的民族性格成型於自古以來的文化積澱,但佔主導地位的依然是近代以來種種不幸的歷史記憶。中國的國民性格需要不斷地升華,所以需要不斷創造新的集體記憶。我不知道這次四川大地震所帶來的心靈感悟,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導正中國的社會心態,但卻可以肯定的是,像這樣感動人心的集體記憶是當下中國最為需要的。

  ·作者是《聯合早報》評論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0 00: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