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報告:「中國製造」2025已實現 曝美弱點

京港台:2025-11-20 00:34| 來源:世界日報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美國會報告:「中國製造」2025已實現 曝美弱點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據世界日報報道,美國國會本周公布的報告顯示,中國在10年前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發展藍圖,如今已在多個產業獲得成功,並使美國在藥品與電氣設備等產品依賴中國供應鏈,可能成為弱點,未來稀土斷供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其他產業。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本周向美國國會提出的年報指出,北京過去十年來持續投入國家支持后,已大致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創新力提高,在全球價值鏈地位攀升,並且鞏固製造強權的位置。

  報告顯示,在2015-2023年期間,在電動車、電池及綠能科技等「中國製造2025」所列的產業中,中國企業佔了全球出口的近25%,同期中國的全球製造業產出佔比也從約25%提高到29%。

  報告指出,北京目前仍難以在航太、新材料及集成電路產業等領域陷入困局,原因包括進入門檻高、以及西方現有業者緊密掌控內核的知識產權,但即便中國在這些領域落後,依然能夠獲得進展,例如鐵路運輸業未能達成「中國製造2025」的具體數字出口目標,卻已成為高鐵科技的世界領先者。

  報告提醒,中國仰仗著龐大的工業基礎,對美國其他供應鏈也擁有類似稀土的籌碼,例如中國主宰電鍍車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生產,警告稀土斷供的情境也可能在美國各產業一再上演,「美國決策當局對這些脆弱點的範圍仍缺乏透徹了解,也未更廣泛地認知到,若北京在衝突情境下選擇將這些經濟依賴武器化的可能後果」,敦促美國政府要求美國產業界詳列易受中國管制的衝擊。

  例如,美國國會應要求在美國銷售的藥品的製造商揭露產品成分的來源,即使某種藥品是在印度等第三國生產的,其活性成分的最初供應商也很可能在中國。此外,中國也主宰一些不起眼的工業零組件,包括基礎半導體晶元與電子零組件等。

  目前華府也在採取類似的戰略,由政府主導振興產業,但中國的製造業進展是持續推動的成果,華府政策則會隨每次選舉結果而變動,能否貫徹類似的長期規劃,仍是個問號。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8 06: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