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滅亡后,那些亡國公主們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京港台:2025-11-7 11:36| 來源:衛武安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晚清滅亡后,那些亡國公主們最後都過得怎麼樣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韞龢是溥儀最信任的親人之一。當偽滿洲國政府崩潰,溥儀決定逃跑時,他把所有家人都託付給韞龢照顧。那時,韞龢帶著家人逃到了哪裡呢? 韞龢,原名愛新覺羅·韞龢,是醇親王的第二個女兒,外界稱她為二格格。她比溥儀小三歲。她出生時,清朝已經進入衰退期,但她的成長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醇親王府當時每年還能分得四萬多兩銀子,因此她的生活依然過得相當奢華。小時候,韞龢經常被家人帶著去皇宮,她與大哥溥儀也常常一起玩耍,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兄妹感情。後來,馮玉祥攻佔紫禁城,溥儀逃到長春成立了偽滿洲國,韞龢始終陪在哥哥身邊。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溥儀安排韞龢嫁給了偽滿洲國的能臣鄭孝胥的孫子鄭廣元。起初,鄭廣元並不願意這樁婚事,但他又不敢違背溥儀的安排,最終兩人結婚了。婚後,鄭廣元漸漸發現,韞龢與其他封建家庭的女孩不同,相處久了,他開始愛上了她。為了進一步加深感情,兩人甚至一同前往英國留學,住在溥儀的英國老師的莊園里。學業完成後,他們回國繼續追隨溥儀,最終來到長春。 1945年8月,偽滿洲國垮台,溥儀逃到了大栗子溝。在那裡,他再次宣布退位,並將家人留在大栗子溝,而自己則帶著親信準備乘飛機逃走。臨走前,溥儀命令韞龢和她的丈夫鄭廣元負責處理後事。於是,韞龢一家陷入了四處流浪的困境。為了生存,她開始脫掉格格的華麗衣服,穿上普通百姓的衣物,甚至學著做飯,雖然她十指不沾陽春水。

  

  在臨川縣流浪時,韞龢偶遇了曾在宮中做御醫的安東。安東和她關係很好,他建議韞龢帶著家人儘快回北京,並送了一箱草藥和眼藥水給她,希望這些能幫到她。 在通化,他們的日子變得愈加艱難。一天晚上,天氣異常寒冷,孩子們早已入睡,而韞龢卻又冷又餓,無法入眠,回憶起過去的榮華富貴,不禁流下了眼淚。她感到日子無比艱難,心裡迷茫,不知道這份困境何時才會結束。於是,她跑到院子里的井邊,想要一了百了。但轉念一想,她又為丈夫鄭廣元和孩子們擔心,最終忍住了跳井的衝動。經過一夜的思考,她決定不放棄,決定繼續堅持下去。

  

  不久后,通化發生了眼病流行,夫妻倆想到自己帶的眼藥水,便拿出來試給鄰居治病,結果藥物正好能治眼病。漸漸地,周圍的人開始排隊來求葯,他們也以此換取食物,生活稍微有所改善。夏天,韞龢和鄭廣元開始學著識別和採集野菜充饑;冬天則寒冷刺骨,食物時常匱乏。兩人一個曾是公子哥,一個是格格,原本都不具備養家糊口的技能。為了維持生計,韞龢蒸了些白薯,準備拿到集市上賣。然而,由於兩人從未有過在街上叫賣的經驗,羞於開口,最後只得讓兩個女兒去賣。 經過一段時間的流浪,他們決定回到北京,尋求醇親王的幫助,或許他能找到改變現狀的辦法。鄭廣元找來了一輛獨輪車,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推車,剛開始時,他顯得有些手忙腳亂,走得很慢,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他終於能夠像普通人一樣推車。幾經周折,他們終於回到了北京,回到了醇親王府,得到了父親的收留。

  

  儘管父親的家境也不寬裕,韞龢的其他兄弟姐妹也都回到了醇親王府,大家幾十口人聚在一起,生活依然困難,根本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為了養活家人,父親決定將王府出售,分給子女們作為謀生之資。韞龢家分到了一些錢,買了平房。夫妻倆還領到了選民證,意味著他們已經成為了普通百姓,不再是封建貴族的象徵。兩人因此非常高興,甚至一夜未眠。 回到普通人生活后,夫妻倆都被分配了工作。韞龢在居委會工作,而鄭廣元成為了一名工程師。在居委會工作時,韞龢認識了魯大姐,兩人聊得很投機。魯大姐曾在宮中當過宮女,得知韞龢是醇親王府的二格格后,彼此的關係迅速拉近。一次,魯大姐生病,韞龢去看望她,還親自為她做飯。魯大姐非常感激,覺得如果在以前,韞龢是絕不會做這樣的事的。兩人因此變得更加親近。

  

  隨著國家號召婦女走出家庭,許多女性開始工作,但照顧孩子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韞龢和魯大姐商量后決定幫忙看孩子,於是,中國第一個街道家庭託兒所誕生了。起初,家長們對她們沒有太多信任,送孩子的人寥寥無幾,最多只收了三個孩子。然而,韞龢和魯大姐因為懂得人心,很快獲得了家長們的認可,託兒所的孩子越來越多,生意也漸漸紅火。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韞龢還給孩子們講前蘇聯衛國戰爭的故事。 有一次,韞龢正在給孩子們講故事,突然幾個人闖了進來,奪走了她手中的書,仔細檢查書里的內容。韞龢感到非常委屈,覺得自己辛苦付出卻沒有得到信任,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此後,她決定不再去託兒所上班。正當她心灰意冷時,魯大姐找到了她。她鼓勵韞龢,告訴她自己也經歷過類似的困難,但通過努力,她最終獲得了大家的認可,並成為了治保委員會主任。韞龢受到鼓舞,重新拾起信心,繼續投入到託兒所的工作中。

  

  託兒所的孩子越來越多,效益也越來越好,兩人開始拿到了工資。第一個月的工資,韞龢什麼也沒買,跑去街上買了開國領袖的畫像,貼在了託兒所里。那時,市裡正在對託兒所進行檢查,她們的託兒所因思想覺悟高被評為全區第一名。韞龢感到非常高興,覺得自己終於得到了新社會的認可。 韞龢的一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從宮廷貴族到普通百姓,她歷經了許多苦難。無論身處何種困境,她始終努力順應時代的變化,改變自己,最終在社會中立足。她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人都要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不能固守舊觀念,否則就會被時代拋棄。

        更多史海鉤沉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9 01:0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