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此低調回應 旨在討價還價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征100%關稅、反制北京再打「稀土牌」后,中國官方星期天(10月12日)批評美國有關表態是「雙重標準」,並強調中國「不願打,但也不怕打」關稅戰,但並未立刻宣布反制措施。
受訪學者分析,中國稀土新規是對美討價還價的戰略工具,同時反制美國過去20多天對華持續加碼經貿限制,但意外引發巨大負面反響。北京最新聲明旨在安撫市場而非加大對美威懾,以期月底中美領導人會談如期登場。
中國10月9日宣布加大稀土出口管制範圍和力度,川普隔天在社媒發文批評北京「變得充滿敵意」,揚言沒有必要月底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他還威脅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征100%關稅,對所有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
但川普隨後在白宮又告訴媒體,如果中國撤銷稀土新規,他可能會放棄大幅提高關稅的計劃,同時表示並未取消來臨的川習會。
中國商務部星期天以發言人答記者問形式發聲明,譴責美國有關表態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並指美國過去20多天出台一系列對華限制措施,嚴重破壞雙方經貿會談氛圍,北京對此堅決反對。
聲明稱,動輒以高額關稅進行威脅,不是與北京相處的正確之道;對於關稅戰,中國一貫立場是「不願打,但也不怕打」。
商務部發言人也為北京稀土新規辯護,指稀土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只要是民用稀土的合規出口申請都可獲批,相關企業無須擔心。發言人也說,中國事先已就措施影響進行評估,「確信相關影響非常有限」。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分析,中國商務部的最新聲明,可能是北京意識到國際社會擔憂過於劇烈的結果,「主要目的是進一步解釋,盡量去緩和(局勢),爭取做到安撫而不是威脅。」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受訪時分析,中國把「稀土牌」作為中美元首會晤前的威懾工具和籌碼,但新規嚴厲程度讓國際社會「嚇一大跳」,川普的反應也超出北京預期。
張家棟研判,中美經貿談判仍有很大迴旋空間,「因為中美相互都能卡對方脖子。現在中美可以相互威懾,也可以相互依賴,這是基本現實。雙方一定能達成妥協,總不能因為去卡對方把自己卡死。」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受訪時分析,中美今年5月以來已經歷四輪高層經貿會談,相信已達成框架協議,距離解決貿易糾紛僅一步之遙。川普5月先放棄對華加征高達145%關稅,表明此法不通,最新對華關稅威脅實則難以執行。
陳波說:「在這個時間點上,如果能夠達成協議,中國能夠買美國的大豆、波音飛機等巨額美國商品,川普的政治壓力一下子就能減輕不少。反過來說,如果中美到這個地步,突然又打起跟4月份一樣的貿易戰,相當於前功盡棄。」他認為,川普作為精明的商人,還是願意與習近平會面簽署協議。
儘管川習會大概率將在韓國舉行,但李明江研判,軍用稀土因北京稀土新規將再度成為中西方博弈點,美國和盟友未來數年可能會不遺餘力、不計成本建立新的稀土製造體系和供應鏈,解決被中國卡脖子的問題。
李明江說:「這次博弈,不可避免會加快中國跟一些國家在經貿領域的脫鉤或部分脫鉤。長遠看,這對中國稀土產業也是一個打擊,意味著以後的國際市場份額可能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