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時捷女銷冠報警,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京港台:2025-10-12 04:33| 來源:代軍哥哥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中國保時捷女銷冠報警,她到底經歷了什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青島保時捷銷售中心的牟女士,以連續兩年售出 340 台車輛的業績蟬聯全國銷售冠軍,卻在 2025 年 10 月遭遇一場無妄之災。

  數段利用 AI 換臉技術合成的不雅視頻在網路蔓延,畫面中人物面部特徵與她高度相似,原始素材竟取自 2024 年她參與銷售活動的公開採訪視頻。這些偽造內容通過境外伺服器上傳,先在匿名論壇發酵,再擴散至短視頻平台,截至 10 月 11 日,單一平台播放量已突破 50 萬次,全網路累計瀏覽量逼近 900 萬大關。

  伴隨虛假視頻傳播的是密集的網路暴力:一周內數十個境外陌生電話轟炸、200 多條匿名微信好友申請湧入,客戶的質疑與同事的竊竊私語讓她的職場生涯遭遇重創。

  更令人揪心的是,這並非她首次遭侵權 ——2025 年 2 月,其照片就曾被盜用製作色情圖片,因伺服器位於境外導致案件偵辦受阻,而此次 AI 技術的介入讓侵權手段更隱蔽、危害更深遠。

  AI 換臉技術的特性為網路暴力提供了 「低成本、高傷害」 的實施工具,其引發的危害已遠超個體層面。

  如今開源 AI 換臉工具可一鍵生成偽造內容,僅需少量面部信息就能實現表情、光影的高度擬真,肉眼幾乎無法分辨真偽。杭州男子虞某曾利用此類工具製作 1200 多部淫穢換臉視頻,通過分級付費群牟利 6 萬餘元,受害者既有明星也有普通女性,甚至包括客戶指定的 「暗戀對象」,這與牟女士遭遇的侵權模式如出一轍。

  

  

  

  牟女士的偽造視頻通過境外伺服器上傳,經匿名論壇、短視頻平台、網盤鏈接多輪傳播,形成跨平台、跨國界的傳播網路。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要求的 「內容標識」 義務在實踐中形同虛設,平台演演算法對合成內容的監測能力不足,導致侵權內容刪不勝刪。

  

  當 「眼見為實」 的認知被技術顛覆,公眾對數字內容的信任度持續下滑。高艷東教授指出,AI 換臉可能產生 「無真實對應自然人的數字人」,打破法律單一主體格局,而虛假內容引發的社會焦慮,正逐漸侵蝕網路空間的信任基礎。

  

  牟女士的遭遇並非偶然,而是 AI 時代女性職場困境的縮影,性別與職業身份的疊加讓她們更易成為攻擊目標。

  作為男性主導的高端汽車銷售領域的女性銷冠,牟女士的職業成就本應被認可,卻淪為被攻擊的理由。網路上 「靠不正當關係上位」 的惡意揣測,本質是對女性職業能力的否定,這種將女性成功與 「性交易」 掛鉤的邏輯,暴露了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類似案例在金融、科技等領域屢見不鮮,女性高管常因業績突出遭遇 「潛規則」 謠言攻擊。

  

  對職場女性而言,涉性謠言的打擊具有 「致命性」—— 它不僅摧毀個人名譽,更直接影響職業發展。客戶的信任流失、團隊的隔閡疏離、企業的形象顧慮,可能讓多年積累的職業資本毀於一旦。更殘酷的是,受害者往往陷入 「自證清白」 的悖論:回應則擴大事件影響,沉默則被解讀為默認,牟女士的公開維權雖獲支持,仍被部分網友質疑 「炒作」。

  

  女性在應對網路暴力時往往面臨更高成本。一方面,涉性謠言對女性心理創傷更嚴重,需投入更多精力進行心理重建;另一方面,舉證過程中的二次傷害難以避免 —— 受害者需反覆面對不雅偽造內容,而 「定製化」 換臉視頻的私密性又讓傳播範圍難以界定。杭州虞某案中,檢察機關雖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但普通受害者往往缺乏如此專業的法律支持。

  

  牟女士的懸賞追兇與勇敢發聲,不僅是為個人清白抗爭,更是對 AI 時代權利邊界的追問。當深度合成技術從影視特效走向日常濫用,當網路暴力借技術之名肆意橫行,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技術本身無善惡,但使用者的行為有邊界。法律的完善、技術的升級與觀念的進步,三者缺一不可。唯有如此,才能讓 AI 真正服務於人類,而非成為傷害他人的武器,讓每一位職場女性都能在公平、安全的環境中實現價值。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3 10: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