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家族信託被穿透,被抓兩年後,終於人財兩空

京港台:2025-10-9 12:03| 來源:北叔 | 評論( 28 )  | 我來說幾句

許家印家族信託被穿透,被抓兩年後,終於人財兩空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許家印已經在大牢里度過兩個中秋節了,但這個中秋節,他一定過得很糟心,因為他當初費盡心機轉移的財產,如今都不屬於他了。

  就在這次國慶前夕,香港高院作出判決,凍結了許家印名下的全部財產,總金額高達77億美元。

  這次判決最令人矚目的焦點,是連許家印的家族信託也被穿透了。

  這不僅意味著許家印人財兩空,也給所有的富豪都敲響了警鐘,所謂的海外信託絕對安全,其實是個偽命題,真要碰到了高壓線,什麼保險箱都不好使。

  

  為什麼說這件事的影響非常大呢?

  因為信託可以說是富豪圈裡的理財神器,很多富豪都把它當成了最後一道護身符。

  比如傳媒大王默多克,他通過設立家族信託,把所有的財產都隔離了起來,讓我們的鄧姐鄧文迪跟他離婚時,幾乎分文未得,僅僅分到了兩套房子。

  還有賈躍亭,他當年跑路美國時,屁股上追著一堆討債的,於是他就設立了一份信託,把法拉第未來的股份放進去,然後跟債主們畫餅,說法拉第未來的未來有多牛,我把你們設置成這份信託的受益人,咱們的債務就一筆勾銷。

  經過一番忽悠,賈躍亭就這樣神奇化債20億美元,而他自己還有別的信託收益,至今仍然在吃香的喝辣的。

  還有前陣子的宗慶后家族信託事件,老宗就是想用信託給幾個私生子一份保障,結果卻被大公主截胡了。

  

  富豪們之所以如此鍾愛信託,是因為信託最大的功能就是風險隔離,理論上講,你一旦把財產交給了信託,這些財產就像不是你的了,信託機構會按照你們的事先約定,把財產返給受益人,但裡面的原始本金誰也動不了。

  所以很多富豪都喜歡用信託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假如以後破產了或者犯事兒了,還有信託返的錢可以花,仍然可以維持奢侈的生活方式。

  許家印也是這麼乾的,早在2017年,恆大還如日中天的時候,許家印就開始轉移財產了。

  他通過一家叫鑫鑫BVI的離岸公司,以分紅的形式轉移恆大的利潤,光2017年就轉走了60億美元。

  

  也就是這一年,他在香港設立了家族信託,約定要放23億美元進去,他的兩個兒子許智健和許騰鶴被設成了受益人。

  許家印的這份信託文件中規定,本金不可變更、不可撤銷、不可追繳,只能領取利息,後來又增加了一條,說只有在許家印去世后才可以動用本金。

  按照許家印的想法,只要錢進了信託,就算以後恆大倒了,自己出事了,家裡人也能靠這23億美元衣食無憂,繼續享受奢靡的生活。

  結果千算萬算,這筆信託還是出事了。

  這筆信託之所以被穿透,關鍵的原因就一條,香港法律講究實質重於形式,香港高院找到了這份信託的漏洞。

  首先,許家印設立信託的目的不單純,有躲避債務的動機。

  法院認定,恆大早在2017年,就開始了系統性的財務造假,同時卻仍然在搞巨額分紅,許家印作為恆大的負責人,對此心知肚明,他明知道恆大隨時都有可能暴雷,卻把巨額財產轉移進了信託,就是為了提前圈佔財產,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所以這種不懷好意設立的信託,法院不予認可。

  

  其次,這筆錢的來源也不幹凈。

  這23億美元,並不是源於許家印自己的合法收入,而是他利用恆大老闆的身份,通過關聯交易、違規挪用等手段,從恆大套出來的。

  從本質上看,這些錢都是供應商的貨款和老百姓的購房款,許家印憑什麼拿它來設立信託?

  各種因素疊加,香港高院直接判定,許家印的這份信託違法,這23億美元也得拿出來還債。

  這次判決,其實並不是信託工具本身失效了,而是確認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法律原則,信託不能作為欺詐債權人的工具。

  這也給其它的富豪都提了個醒,設立信託可以,但要確保自己的錢是乾淨的,目的也不能是為了欺詐別人。

  更絕的是,這次判決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

  香港高院這次認定,許家印離婚缺乏真實情感破裂的基礎,具有顯著的避債動機,跟信託都是同一套財產保護策略的不同步驟。

  直白點說,離婚和設立信託一樣,都是許家印的逃債策略。

  其實在這之前,大家都知道許家印是技術性離婚,但因為缺乏法律依據,對丁玉梅拿走的大部分財產都沒有辦法。

  但現在不一樣了,有了這個認定,就意味丁玉梅通過離婚拿走的錢都是非法的,這些錢都得追回來。

  

  許家印本以為離婚以後,自己扛著所有的債務,丁玉梅就可以帶著孩子逍遙法外了,丁玉梅本來就帶走了不少錢,還有信託的錢又上了一重保險,這樣自己的家人就絕對安全了。

  可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海外信託被穿透,丁玉梅吃進去的也得吐出來,許家印的所有謀划都變成了一個笑話。

  這也不僅意味著一個家族的覆滅,更是給所有的富豪都提了個醒,靠違法得來的財富,終究會連本帶利都還回去。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1 17: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