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推示警台灣遭封鎖僅能撐11天 「致命弱點」曝光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中國大陸在台灣周邊的軍演,已經引發台北與華府緊急行動,試圖解決島內的一大致命弱點。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里基茨(Pete Ricketts)與民主黨參議員昆斯(Chris Coons)昆斯9月提出法桉,擬提供保險確保台灣能穩定獲得美國LNG供應。里基茨指出,一場兵棋推演顯示,台灣在封鎖下僅能撐11天即耗盡LNG,凸顯這是台灣的「阿基里斯腱」。
根據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一系列兵棋推演的結果顯示,台灣雖能在短期內抵抗中國大陸封鎖並暫時維持電力供應,但若要長期恢復供電,仍需依靠美國介入。
美國對於在台灣遭入侵時是否出兵援助,一直刻意保持模煳政策。若是中國大陸發動明顯的武力攻擊,華府勢必得迅速行動;但北京若是更隱晦地中斷台灣的海運貿易(包含燃料輸送),則會讓美方決策變得更加棘手。
例如,北京可以藉由宣布執行「執法檢查」或「公共衛生檢疫」,要求檢查往來台灣的船隻,藉此悄悄增加對台北的壓力。由於封鎖屬於對敵國的戰爭行為,北京則可能將其行動稱為「檢疫」,而非封鎖,而這種脅迫低於戰爭門檻,卻足以讓台灣屈膝。
一旦遭封鎖,台灣的液化天然氣(LNG)供應撐不過兩週,而煤炭僅能維持七天。若實施電力配給,能源存量可延長,但這將衝擊台灣製造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其停擺勢必帶來全球影響。
一名台灣國安官員則認為,實際供應量能比兵棋推演的推估撐得更久,但在封鎖或准戰爭狀態下,產業以及幾乎所有活動都必須放慢。
台灣的電力供應本就吃緊。此外,全面封鎖也將阻止基本物資運抵台灣。不過據CSIS推算,台灣不至於挨餓,仍可自給自足約九個月,但飲食將愈加簡單,因為目前約有70%的食物依賴進口。然而,即便工廠還有電可用,隨著進口減少,工業產出仍將大幅下滑。
同時,太陽能與風能仍遠不足以讓台灣達到能源自給。不過,眼下的重點仍在於如何確保台灣的液化天然氣(LNG)供應。
根據民主防衛基金會(FDD),台灣有30%液化天然氣依賴卡達,而中國大陸是更大買家,形成潛在壓力。 日本與南韓若增加美國LNG進口也能提升安全,日本的儲能更可在封鎖時支援台灣。
不過,美國海軍已數十年未進行過類似規模的護航或破封鎖行動。美參議員里基茨強調,立法目標之一就是讓北京懷疑能否戰勝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