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華人女生輟學創業,融資1.5億

京港台:2025-10-9 02:50| 來源:留學全知道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MIT華人女生輟學創業,融資1.5億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兩年,矽谷創業圈最令人矚目的現象之一,就是00后創業者的崛起。

  不同於過去在職場積累幾年,人到中年才重新出發開始創業。AI浪潮的到來,讓一批剛剛進入大學的年輕人,放棄學位,選擇輟學創業。

  最近,又有一位華人女生以創業者的身份在矽谷嶄露頭角。

  名校生紛紛輟學創業,這不禁讓我們思考,AI時代讀大學、申名校還有意義嗎?

  01

  00后MIT華人女生輟學創業,融資1.5個億

  Jessica Wu出生於華人家庭,從小她就熱衷於競技活動,經常參加鋼琴比賽、數學競賽,越是有挑戰性的活動,她越想試一試。

  這種不怕風險,敢於冒險的性格也為她未來的發展埋下了種子。

  22歲的Jessica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數學與計算機科學雙專業,不過她涉獵的領域卻不僅僅是在計算機。

  她一直積極探索金融與科技交叉領域,研究方向是代數數論、混沌理論、AI和軟體構造。

  在校期間,她曾參加過多家初創公司擔任產品設計實習生,也在 Citadel、Goldentree、Thrive Capital 等全球頂級投行與風投機構積累過量化交易和投資經驗。

  

  真正促使她產生創業想法的是,在金融公司工作時,她發現市面上的 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工具雖然能替代人類做一些重複操作,但系統龐大、成本高昂、流程僵化,一旦出現業務變動,整個系統就很容易崩潰。

  於是,她萌生了新的想法:既然傳統RPA不夠智能,為什麼不引入能夠自主學習和優化的 AI Agent(智能體)?

  在MIT就讀期間,她結識尼爾·德什穆克Neil Deshmukh,他是一名AI天才。兩人一拍即合,2023年雙雙退學,創立了Sola Solutions。

  Sola的核心產品和傳統RPA不同,它是通過AI智能體自動化處理數據,能像人類一樣學習、計劃、決策,而且只需要極少的人工干預。

  

  圖源:Sola

  無論是發票處理、物流單據審核,還是醫療保險的數據錄入,都可以在Sola上完成,不需要額外的編程和處理。

  更重要的是,Sola並不只是被動執行任務,而且還會不斷自我優化,越用越聰明。

  縱使AI產品層出不窮,Sola的出現依然一鳴驚人。它迅速拿下了Morgan&Morgan PA(美國最大律師事務所之一)、Ally Logistics LLC(大型運輸公司)、FirstBase.io(遠程工作管理平台)、Kintsugi Mindful Wellness(心理健康科技公司) 等客戶。

  短短不到兩年,Sola已經完成1.5億元人民幣以上的融資,成為創投圈的當紅炸子雞。

  在外媒採訪中,Jessica和Neil提出的願景是:讓AI接管重複勞動,讓人類把時間花在創造上。

  02

  AI浪潮下的她力量,華人女性開啟矽谷新傳奇

  從名校輟學生到創始人的故事,在矽谷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稀缺。

  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近年來,科技圈創業已經不再是男人主導的地盤,越來越多華人女性的名字成為新的焦點。

  前段時間,上榜《福布斯》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億萬富豪郭露西被國內外媒體瘋狂報道。

  

  圖源:福布斯

  郭露西的父母都是電子工程師,但卻不同意女兒未來搞技術,理由是「這個行業對女性不友好,成功幾率極低」。

  但她接二連三做出忤逆的選擇,進入卡耐基梅隆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和人機交互,待了兩年後輟學開啟了創業生涯,而時間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

  還有哈佛女孩郭文景,在全球都被Chat GPT吸引的時候,她帶著Pika橫空出道,只有4個人的公司估值超過5億美元。

  2023年,她從斯坦福大學博士項目退學,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創業中。而最新的動態是,Meta全球挖掘,已經盯上了郭文景和Pika。

  

  圖源:The Information

  華人女生的頻繁出圈,並不是偶然,這背後至少有三個因素:

  1. 美國高校性別結構的變化

  根據全美學生信息交流中心的數據,截至2020-2021學年,美國大學女生比例已經達到59.5%,創下歷史新高,而男生比例只有40.5%。

  很多理工強校,女生佔比相當高,比如MIT2028屆新生中,女性比例高達46%。

  

  圖源:MIT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女性比例高達61.3%,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為60.1%,紐約大學為60.2%。

  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女性比例在59%左右。

  再比如,加州理工學院2023fall的數據,被錄取的男生雖然比女生多出48人,但從錄取率來看,女生的錄取機會遠遠高於男生。

  

  圖源:加州理工學院

  喬治亞理工學院在整體錄取佔比上,男生比女生多了812人,但是從不同新生錄取比來看,女生錄取率比男生錄取率要高出近10%。

  可見在這些理工強校中,女性比例不斷提升,甚至超越男生的人數。而這些理工強校為了吸引女生,在錄取上甚至比男生還要高。

  2. AI的發展和職業認知的變化

  女生上大學的人數不斷上升,也改變了她們的專業選擇和職業認知。一直以來,女性都被教導要進入更適合女性的專業,比如護理、教育、藥學等。

  但在AI迅猛發展的背景下,也為他們進入科技、理工等傳統男多女少的領域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可能性。

  AI的發展不局限於單一學科,女性還能藉助跨學科優勢、獨特的洞察需求的能力找到更有潛力的領域。

  很多大學甚至為打破男性主導的理工學科結構,推出了不少鼓勵女性的平權措施。比如MIT專門設置了Women's Technology Program,UIUC工程學院也專門開設女性獎學金。

  

  圖源:UIUC

  另外,在矽谷以及全球科技圈,已經有一批成功的女性創業者和技術專家,她們的故事鼓舞著更多女性投身科技。

  3. 家庭教育與文化基因

  教育和技術的發展是外部推力,那麼家庭教育則提供了更深層次的驅動力。

  無論是Jessica還是郭露西,家庭對她們的規劃不相同,但是都可以看出父母給予了她們充分的自我發展和探索的空間。

  Jessica Wu從小熱愛冒險和挑戰,郭露西敢於和父母唱反調,他們都敢於為了夢想輟學創業。而創業最需要的恰恰是敢於冒險、敢於試錯的勇氣。

  這背後還有著華人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塑造了她們拼搏的底色,那就是勤奮、努力、堅韌以及對學習的重視。

  03

  名校生拋棄學位,直奔AI創業賽道

  這兩年,輟學創業的故事比過去的任何一年都要多得多。

  AI浪潮下,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走出校園,輟學創業。細數如今AI創業的熱門賽道,幾乎清一色是18-23歲的輟學生。

  Brendan Foody 2023年從喬治城大學輟學,來到舊金山創業;就讀於MIT的Karun Kaushik在宿舍研發出一款AI工具後果斷輟學搬到加州...

  和傳統印象中,他們讀不下去被迫輟學不同,離開校園是他們義無反顧的選擇。

  因為他們認為,讀書太慢了,可能自己讀的專業十年後就被淘汰了,而且AI發展不等人,機會稍縱即逝。

  

  圖源:Forbes

  在他們看來,創業比在教室慢慢學習知識更快。在大學里,你可能要花幾個月寫論文、答辯,才能驗證一個想法;但在創業環境里,一周就能做出原型並拿到用戶反饋。

  而且市場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學歷。矽谷投資人彼得·蒂爾一直鼓勵年輕人不用非要拿到學位,直接創業更重要。

  更重要的是,技術迭代的速度遠遠超過學術研究,大學課堂上的知識已經失去時效性。

  但是在工業界,從Chat GPT到Gemini,再到Grok,短短几年時間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於那些想要儘快進入社會應對挑戰的年輕人來說,輟學創業就是一條最快達到目的的路。

  但是輟學創業值得效仿嗎?事實是,幾乎是最頂尖的精英學霸都很難百分百在創業賽道站穩腳跟。

  

  圖源:PBS News

  以Thiel Fellowship,這個專為輟學者創業而設置的獎學金為例,當項目運行到第三年,《華爾街日報》曾做過回訪。

  當時64個輟學孩子獲得資助,發布了30款App軟體、創辦了67家企業、還拿到了5500萬美元的投資。

  看起來成功率很高,但其實2011-2016年期間,有十分之一的孩子叫停了項目,重新回到校園。

  David Luan由於在團隊中不受重視,缺乏資金,後來選擇回到耶魯大學繼續學習,後來他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

  

  AI生成

  John Marbach認為矽谷缺乏屬於未成年人的社交土壤,最後放棄創業,回到學校。

  可以看出,這些資源、人脈、天賦都頂配的名校學霸輟學創業也並不是人人都能成功,那麼普通孩子盲目效仿只會更難。

  大學知識體系雖然滯后,但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並不只是為了未來就業,更是多方面素養的培養以及軟技能的提升。

  很多有輟學經歷的創業者都曾在不同場合肯定了大學的重要性,比如郭露西,她認為大學經歷為她建立了人脈、結交了朋友。

  連美國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 聯合創始人Paul Graham都在X上發文勸告學生別輕易退學:

  「不要因為要創業就退學。創業機會以後還有很多,但大學時光只有一次。」

  

  圖源:X@Paul Graham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2 11: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