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本人獲諾獎了,中國人為什麼值得開心?

京港台:2025-10-7 22:24| 來源:常識傳達室 | 評論( 26 )  | 我來說幾句

這個日本人獲諾獎了,中國人為什麼值得開心?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10月6日晚,瑞典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將202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大阪大學特任教授坂口志文(74歲)等三人。

  

  說真的,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真的為坂口志文獲獎而高興。

  為什麼?

  因為,坂口教授發現了抑制過度免疫反應的「制御性T細胞」,它像免疫系統的「保安隊」,能抑制過度反應,避免自身免疫暴走或腫瘤逃逸——或者簡單點說結論吧,因為坂口教授的重大發現,20年內,癌症將不再是可怕疾病。

  這難道不是值得包括中國人在內的所有人高興的消息嗎?

  尤其是,中國是癌症大國——我國癌症的發病率、死亡率均列全球首位,全球每新增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人便佔21個。

  有一個以「輕鬆」為前綴的名詞,指向的卻是一種無比沉重的現實——沒錯,那就是你在朋友圈時常遭遇的輕鬆籌。每一起輕鬆籌背後,都有一個當事人的悲情故事。就我的觀察,林林總總的輕鬆籌求助中,不少與疾病有關。而疾病中,癌症又佔了很大比例。

  其實,即使沒有前面那樣的數據來佐證,癌症高發也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日常感知。很多人慢慢會發現,以前似乎是稀罕之物的癌症,不知不覺間與自己的親人、朋友產生了交集。我的一個前同事,就是在單位組織的例行體檢中被查出患癌的。他其實是一個相對達觀之人,但是,數年過去,在一次次奔波治療過程中,其容貌神色已判若兩人。癌症對一個人身體與精神的摧殘,非外人可體察。

  網上曾流傳馬雲說過的一段話,大意是,未來十年,中國將出現癌症井噴,中國33%的家庭將因此耗盡所有的積蓄。這段話的真實證尚待考證,但從這些年癌症患者數量不斷增長的趨勢來看,此說也許略顯誇張,但並非危言聳聽。

  有篇文章說,衡量中產有了一個新標準,那就是能不能出國治療癌症。騰訊做的一項赴美治癌人群調查顯示,這些人在一線城市至少擁有兩套房產,支出百萬打底。對這些中產來說,一旦身患重疾,可以選擇賣房救命,不至於求借無門,但也遠沒到正常生活不受影響的地步,甚至隨時面臨因病致貧的風險。

  至於底層,就像放棄高考一樣,絕症帶給他們的不是焦慮,而首先是經濟上的絕望,天文般的治療費用,讓許多人早早地選擇了放棄治療。本文開頭所說的輕鬆籌,絕大多數求助者就屬於這類人,除非因某種情況引起媒體關注,從而帶來大量捐款,通常情況下,它只能是杯水車薪,無法使當事人擺脫財力困境。

  知乎上有一個故事,一個醫生寫的。他說,醫院收治了一個癌症患者,家屬天天催問病情,他知道家屬的意思,如果病情太重就不治了。診斷結果出來后,儘管醫生說還有救,他們果然還是急急忙忙地替患者辦理了出院手續,2000一支的防止癌細胞擴散的針也不打了。每一起類似放棄的背後,都是對生命權的一種無奈而殘忍地剝奪。

  坂口的發現,不久的將來可望將癌症療費大大降低。

  坂口教授獲獎后,日本首相石破第一時間打來了祝賀電話,並提到了家人因癌離世的事情,追問坂口教授:「夢想時代何時能夠到來?」坂口教授樂觀地說:「20年內,癌症可治。」

  我真的為這個日本人的獲獎而開心,並感謝他,就像感謝那個叫羅伊·瓦傑洛斯的美國人一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深陷乙肝病毒危機,1.2億人感染之際,美國默沙東總裁羅伊·瓦傑洛斯以700萬美元低價轉讓價值數百億的疫苗技術,讓中國兒童接種率從30%躍升至90%,成功阻斷了病毒傳播鏈。

  儘管 ,至今,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羅伊·瓦傑洛斯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更多學術教育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2 05: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