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襲擊8國,咄咄逼人的以色列會就此收手嗎?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7日,加沙地帶,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的武裝人員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
新一輪巴以衝突到今天,已經持續整整兩年。俄新社稱,內塔尼亞胡政府已對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伊朗、葉門、卡達、巴勒斯坦境內目標乃至埃及的邊防哨所發動攻擊。
在滿目瘡痍的加沙,戰火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樓房被炸為平地,超6.7萬名加沙人喪生,數百萬民眾陷入絕境。加沙的災難景象激起全球公憤,就連一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如英國、法國等也不顧美國和以色列施壓,掀起了一陣「承認巴勒斯坦國」的浪潮。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公開承認,以色列正陷入孤立狀態。
西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王晉向紅星新聞分析稱,這場衝突多久能結束主要還是取決於國際社會斡旋后給出的條件,以及以色列國內的態度。 「以色列的訴求主要有兩個:一是要求哈馬斯歸還被扣押以色列人員;二是從中長期看,要求在加沙地帶未來的治理機制中,哈馬斯不能扮演任何角色。這也意味著哈馬斯要實現軍事和政治上的自我解體。」
都是因為內塔尼亞胡?專家:誰上都一樣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政府9月底發布關於加沙地帶停火的「20點計劃」,其核心是通過停火交換被扣押人員,以色列逐步撤軍,實施國際監督,實現加沙地帶的去軍事化和重建。該計劃要點包括:哈馬斯在以色列公開接受計劃的72小時內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建立臨時治理機制,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完成改革前由技術專家委員會過渡管理,並接受國際社會參與的「和平理事會」監督;哈馬斯及其派別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加沙治理。
眼下,哈馬斯雖明確接受「20點計劃」中部分內容,比如同意在該計劃框架下釋放所有以方被扣押人員並移交遺體,但迴避了解除武裝等敏感議題。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0月6日,以色列和哈馬斯代表團開始在埃及北部沿海城市沙姆沙伊赫進行新一輪加沙停火協議的間接會談。當地時間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代表團在與以色列方面結束間接談判后表示,此次會談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以方對加沙地帶的持續轟炸對釋放以方被扣押人員「構成了挑戰」。
王晉說,作為在戰場上掌握主動權的一方,以色列對巴以衝突的態度是決定未來巴以局勢走向非常重要的關鍵點。而只有在上述兩個訴求同時被滿足的情況下,以色列才有可能接受相關的停火協議。內塔尼亞胡曾表示,如果哈馬斯釋放被扣押人員並放下武器,衝突可能立馬結束。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哈馬斯不會放下武器,內塔尼亞胡也不會退步。
▲當地時間2025年9月6日,耶路撒冷,人們聚集在西耶路撒冷入口處的琴弦橋前,遊行要求釋放加沙地帶的人質並結束戰爭
在以色列對加沙城展開軍事行動后,以色列多地9月6日晚爆發大規模集會示威,要求內塔尼亞胡政府與哈馬斯儘快達成停火協議,讓所有被扣押人員獲釋並結束衝突。
10月4日晚,超過10萬名以色列示威者聚集在特拉維夫,要求以政府立即達成協議。據報道,這場抗議是數月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以色列著名演員利奧爾·阿什肯納齊在台上發言時,敦促內塔尼亞胡「至少不要干擾特朗普達成協議和結束戰爭。」在這些以色列民眾看來,內塔尼亞胡試圖繼續掌權是巴以衝突持續的原因。
有分析稱,內塔尼亞胡的執政聯盟依賴於極右翼政黨,而這些政黨希望繼續衝突,直到哈馬斯被徹底消滅,並將巴勒斯坦人大規模遷移到其他國家。對內塔尼亞胡而言,失去總理之位,他就可能面臨長期存在的貪腐指控。
王晉認為,內塔尼亞胡的確可能是為了自己的政治權力。但他同時指出,在現在的以色列社會背景下,即便內塔尼亞胡下台,新領導人上台後對加沙地帶的態度也會是很強硬的。「他們可能在攻擊重點、攻擊烈度等技術性問題上存在差異。但無論換誰上台,以色列領導人對加沙問題的原則性態度(即繼續對加沙地區採取強硬的軍事手段)是不會變的。」王晉強調道。
王晉解釋說,現在的以色列社會並非左右翼相對平衡的正常狀態。「近年來,尤其是在本輪巴以衝突爆發后,以色列的社會結構和政治觀點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色列現在其實是一個極右翼和右翼政治觀點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美媒NPR去年也曾指出,現在的以色列是以右翼觀點為主導的國家。王晉認為,內塔尼亞胡只是相對比較忠實地履行了極右翼和右翼觀點的政治人物。
事關「存亡問題」,哈馬斯會放下武器嗎?
從哈馬斯目前的表態來看,以色列要求 「釋放被扣押人員」的訴求不算太難實現。據新華社今年4月報道,埃及安全部門消息人士透露,哈馬斯同意釋放所有以方被扣押人員,以換取停火五年。
至於以色列的第二個訴求(即要求哈馬斯要實現軍事和政治上的自我解體),很難實現。有分析認為,讓哈馬斯放下武器基本上行不通。一名接近哈馬斯的知情人士曾透露,哈馬斯將是否解除武裝視作「存亡問題」。
退一步說,即便哈馬斯現在同意解除武裝,外界也很難核實真實性。此外,就算哈馬斯真的解除武裝,新的武裝組織可能也會湧現出來,成為「新的哈馬斯」。
從本輪衝突爆發至今,以色列一而再再而三地觸及多方紅線。2024年3月,以軍不顧美國警告,繼續推進在加沙地帶最南端城市拉法的軍事行動。時任美國總統拜登公開警告稱,攻入拉法將是踩踏「紅線」。今年6月,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發動襲擊,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警告稱以色列「越過新紅線」。上個月,以色列再次「踏破紅線」對中東國家卡達發動襲擊。
如今的美國,已經陷入兩難局面。王晉分析稱:「一方面,美國需要支持以色列。但另一方面,咄咄逼人的以色列已經影響了美國在中東的形象,客觀上也干預了美國和阿拉伯國家的現實合作關係。」在以色列襲擊卡達后,內塔尼亞胡在與特朗普、卡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的三方電話會談中,向卡方道歉。與此同時,特朗普還簽署了一項行政令,承諾美國會保障卡達安全。
王晉分析稱,「美國希望通過提出停火計劃以暫停衝突。」然而,「無論是『20點計劃』或是美國提出的其他斡旋計劃,最終都很難實現。」王晉說,想要同時滿足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條件很難,預計美國會加大斡旋力度。「但最終斡旋能不能成功,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