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看雞排哥,要看見他背後的2億靈活就業人員

京港台:2025-10-7 11:39| 來源:倪刃聊經濟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別只看雞排哥,要看見他背後的2億靈活就業人員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一個賣雞排的小販,因為笑容、因為樂觀、因為草根的氣息,成了全民熱議的對象。人們在他身上看到了「正能量」,喜歡他的勤勞與樂觀。

  但問題是,雞排哥背後站著的,是整整2億靈活就業人員——一個巨大而脆弱的群體。

  根據《2024中國新型靈活就業報告》,截至2021年中國靈活就業人口達到2億,佔全國就業人口的27%。

  再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測算,2023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404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7032萬人,也就是說,靈活就業人員佔到了全國就業人員的27%,占城鎮就業人員的43%。

  也就是說,我國每100位就業人員中,約有27位從事靈活就業;靈活就業人員占城鎮就業人員的4成多。

  如果我們只把雞排哥當作勵志符號,而忘了這群人的處境,那這份流量也就只能帶來短暫的狂歡。

  所以,當雞排哥笑著出現在鏡頭前,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他為什麼這麼樂觀,還應該注意到——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得不成為「雞排哥」?

  

  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夜市、地攤,但他們財務狀況、收入狀況極其脆弱,更沒有足夠的社會保障。

  「靈活就業」聽上去是個中性甚至正面的詞:自由安排時間,自主選擇工作,充滿了理想主義。

  可現實,卻遠比詞語殘酷。

  一個網約車司機的「自由」,是每天十幾個小時在方向盤後面,靠瘋狂多跑單才能維持看似體面的收入。

  一個外賣員的「自主」,是被平台演演算法驅使,分秒不差,在紅綠燈間瘋狂穿梭,在小區里氣喘吁吁奔跑。

  一個擺攤者的「選擇」,是交不起高額房租,只能在街頭謀生,還可能面臨隨時隨地的「被迫遷移」甚至停業。

  所謂的靈活就業,本質上就是不穩定的就業。它不是現代勞動者的「自由」,而是勞動者的一種無奈選擇。

  靈活就業,意味著收入起伏不定,意味著沒有良好的社會保障,更意味著:一旦停工,就等於失業。

  財務脆弱性,是靈活就業者最大的特徵。他們,每天都活在懸崖邊上。

  「財務脆弱性」是一個經濟學概念,指的是一個家庭能不能承受突如其來的支出。比如,忽然需要5000塊錢甚至幾萬塊錢,能不能拿得出來?

  對靈活就業者來說,這個問題往往沒有答案。

  他們的收入大多是「日結」、「月結」,如果是自雇,也是「日賺」或者「月賺」。他們今天賺的錢明天就要用來吃飯、交房租、付油費、還信用卡,手裡往往沒有緩衝的存款。

  我們經常在社會新聞里看到這樣的情景:靈活就業者一個人生病,全家遭殃;一場意外,家庭就可能被高昂的醫療債務吞沒。

  我看過一個視頻,有個外賣小哥在車禍中被撞得滿身是血,但他堅持要求離開醫院,因為他不想承擔額外的醫療費。這種事情,就是一個縮影。

  雞排哥表面是笑容,背後也是財務上的岌岌可危。

  很多人說雞排哥看上去嘴有點發黑,需要看病,但他們有沒有接觸過底層?底層人不到徹底病倒的地步,是不會去看病的——一沒時間,二沒錢,即便是幾百元的檢查費也是一個負擔。

  專家們在談論雞排哥的衛生許可、大豆油安全程度,但沒有一個專家站出來,談談雞排哥的社會保障。

  雞排哥的走紅,的確觸動了人們的情感。但「正能量」有時候是一把雙刃劍,它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只要足夠努力、笑對生活,就能戰勝一切困境。

  笑一笑解決不了問題——社會保障的意義,就是「兜底」,保證一個底線,讓失業者也能有著落。

  當然,為雞排哥的笑容點贊沒錯兒,但如果因此忽略了兩億靈活就業者普遍的焦慮與困境,那就等於用個體的幸運遮蔽了群體的脆弱。

  

  正能量可以治癒片刻的心靈,但無法解決一個龐大群體的現實脆弱。

  很多人說,靈活就業至少給了人們工作機會、賺錢機會,甚至還有一小部分靈活就業者實現了財富自由。

  的確,這是現實層面的「兜底」,但我們需要問的是,為什麼會有如此龐大的群體被擠到「靈活就業」的境地?就業結構亟待改革,也是背後存在的重大問題。

  經濟轉型之下,製造業崗位不斷減少,大企業裁員潮也一波接一波,體制內的名額極其有限,穩定的「鐵飯碗」越來越少。這種背景下,許多年輕人和中年人都在被迫進入零工經濟,用時間和體力填補結構性的缺口。

  這並不是他們的「自由選擇」,而是「別無選擇」。自由的外衣下,藏著的是穩定崗位、優質工作數量不足的真相。

  靈活就業者的財務脆弱性,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會像漣漪一樣,傳導到整個社會。

  一個人失業,就意味著一個家庭失去支柱;一個人因病破產,則意味著孩子教育、父母養老連帶受拖累。

  當這樣的個體數以億計,社會就要面對極大的連鎖反應,比如現在的消費不足、有效需求不足。

  現在倡導提振消費,但這2億人該如何參與?

  這也是為什麼靈活就業看似是個人問題,實際上是整體風險;2億人的財務脆弱性,意味著整體的潛在脆弱性。

  面對這個問題,雞湯是沒用的。真正需要的,是就業結構、社保體系的改變。

  社保體系不僅要能覆蓋他們,而且要真正「夠用」。如果一場病下來雖然醫保也報銷了一部分,但自己還得掏幾千元、幾萬元,依然是巨大的負擔。

  另外,金融體系還要為他們提供緩衝。靈活就業者不是「信用弱勢群體」,他們的交易數據、工作時長都可以成為信用依據,幫助他們獲得小額貸款,而不是在急需時被網貸、高利貸壓垮。

  社會也要為他們提供上升通道,而不是把他們永遠困在低附加值崗位里。技能培訓、再就業支持,才能讓靈活就業不等於終身的漂泊。

  更重要的是,對於靈活就業要有司法認定、勞動法的保護。他們不是自生自滅的「浮萍」,而是有尊嚴的勞動者,這種尊嚴必須要靠法律來保護。

  如果這些不解決,「雞排哥們」就只能在短視頻的流量中,一次次被獵奇和消費,但又永遠受到系統性的無視。

  看著視頻哈哈大笑的時候時刻不要忘記,在這片土地上,還有兩億人生活在同樣的處境里。他們每天奔波,他們努力生活,他們看似堅韌,但他們隨時可能因為一次意外陷入深淵。

  社會不能永遠靠「草根逆襲」的個案安慰自己。真正的進步,是讓這兩億人不用活在財務的脆弱邊緣,而是擁有真正的自信和尊嚴。

  一句話:別只看雞排哥,要看見他背後的那兩億人。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2 21: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