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149萬億海外資產曝光,全球透明大時代到來

京港台:2025-10-5 04:46| 來源:智谷趨勢Trend | | 我來說幾句

至少149萬億海外資產曝光,全球透明大時代到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全球性非政府組織稅收正義網(TJN)曾在2012年的時候發布過一份報告,報告顯示:

  截至2010年底,全球超級富豪在離岸天堂隱藏的財富總額,至少有21萬億-32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9萬億-227萬億)————這個數字幾乎與美國和日本的GDP總和相當。

  這些財富並非來自他們的個人賬戶,而是通過在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地設立的離岸公司、信託和基金中巧妙隱匿的金融資產。

  過去,富豪和跨國企業通過複雜的結構,把資產轉移到這些隱秘的地方,躲避稅收監管和法律審查,幾乎沒有任何國家能夠追蹤到這些資金的去向。

  但今天,情況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全球稅務透明化的推進,曾經隱形的財富正逐漸走向公開。

  今年以來,不少朋友都收到了簡訊和電話,提醒主動申報境外收入。如果你身邊也有這種情況發生,那麼一定要提前做好應對。

  CRS交換什麼?

  2014年,盧森堡發生了一起牽涉數百家跨國公司、涉案金額總計超過3400億美元的避稅大案,轟動了全球——這就是知名的LuxLeaks 醜聞。

  一名來自盧森堡銀行的職員,將大量關於盧森堡稅務協議的機密文件提供給了國際記者聯盟(ICIJ)和《Le Monde》等媒體。

  這些文件揭示了跨國公司如何通過與盧森堡政府簽署的特殊稅務協議,合法地將稅務負擔降到極低甚至幾乎為零。

  此次泄漏的文件約34,000份,其中涉及到超過340家跨國公司,包括全球知名企業,如蘋果、亞馬遜、麥當勞等。

  文件一經曝光,立即引發了全球範圍內對跨國避稅行為的廣泛關注,尤其是歐盟和美國的稅務機關。

  這一事件也暴露了跨國公司如何通過利用不同國家稅務規則的漏洞,進行全球範圍內的稅務規避。

  隨著事件的發酵,全球公眾和政府對跨境稅務避讓的容忍度降低,要求加強金融透明度和跨國信息交換的呼聲變得更加強烈。

  OECD也意識到,如果不加強全球稅務信息的共享,跨國避稅行為將進一步惡化,影響全球經濟的穩定。

  作為回應,OECD加快了CRS(共同報告標準)的推動進程,力圖通過全球信息交換來打擊跨境避稅行為。

  CRS標準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各國之間的自動化稅務信息交換,確保稅務透明度,使得類似盧森堡這樣利用稅務漏洞的行為變得更加困難。

  截至2025年3月13日,全球範圍內已經有126個國家/地區承諾實施CRS,而這其中,有116個國家/地區每年與中國內地進行交換,包括德日英法等幾乎所有大經濟體,以及瑞士、開曼、BVI、中國香港、新加坡等所有離岸金融中心和避稅天堂。

  參與國每年交換的金融賬戶包括:存款賬戶、託管賬戶、權益和債務權益、有現金價值的保險合約或年金合約,以及2023年OECD又增加了加密資產賬戶(包括特定電子貨幣產品、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等等。

  自CRS推出以來,全球稅務信息交換的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事實上,通過CRS,各國不僅能夠更準確地追蹤稅務居民的海外賬戶,還能打擊以往難以監管的跨境避稅行為。

  根據OECD的報告,通過CRS,至少有50億歐元的額外稅款被各國政府成功徵收。

  這一金額雖然看似不算龐大,但其背後的意義和影響力卻不可小覷:CRS作為全球稅務監管的重要工具,正逐步改變全球財富管理的規則。

  加密貨幣

  有人想到了用加密貨幣對沖CRS。

  在全球範圍內,加密貨幣的興起使得很多人開始將其作為避稅工具或洗錢手段,逃避政府的監管。

  尤其是對高凈值個人、企業和跨國公司而言,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性質,使得他們的資金更加隱蔽,增加了稅務機關追蹤其全球財富和交易活動的難度。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全球反洗錢組織FATF(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已經提出了針對加密貨幣的合規要求。

  FATF的規定明確指出,加密貨幣交易所和錢包提供商,需要遵循與傳統金融機構相似的反洗錢(AML)和了解你的客戶(KYC)規定。

  這意味著,全球的加密貨幣平台需要向各國政府報告客戶的交易信息,幫助追蹤資金的流動,確保稅務合規。

  而隨著CRS的推廣和實施,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開始將加密貨幣納入到稅務合規的範圍。

  當前,雖然CRS本身並沒有專門針對加密貨幣,但各國的稅務機關和加密貨幣交易所之間的合作,正在逐步推進加密貨幣的信息交換。

  某些加密貨幣交易所已經開始配合歐盟要求,主動共享用戶的身份信息和交易記錄,尤其是當交易金額超過一定門檻時。

  例如,Kraken和Binance等大型平台已開始自動收集和存儲用戶的身份信息,確保這些信息符合歐盟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要求。

  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全球範圍內的稅務合規和信息交換將會越來越嚴格。加密貨幣的全球信息交換機制仍在不斷發展,尤其是在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的幫助下,未來可能出現更加透明的加密貨幣交易和數據共享方式。

  離岸架構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離岸架構被很多高凈值家庭、跨國公司當成一種財富管理和稅務規劃工具,通過在低稅或零稅國家設立公司、信託或基金,能夠為他們提供顯著的稅務優化和隱私保護。

  例如,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BVI)和塞席爾等地,由於稅率低且法律對信息披露要求寬鬆,成為了大量企業和個人的「避稅天堂」。

  然而,隨著國際稅務合規機制的加強,這種基於信息不對稱的避稅安排逐漸暴露了其漏洞。過去,依靠離岸架構規避稅務風險似乎是一條安全且有效的道路,但這種做法如今已不再像以前那樣無懈可擊。

  開曼群島曾是全球最著名的離岸註冊地之一,但自從加入OECD的全球稅務信息交換標準后,它開始嚴格遵循各項信息報告要求。

  開曼政府還加強了對在當地設立的基金和信託的審查,要求它們提交包括投資者、受益人以及實際控制人等在內的詳細信息,這些信息將自動與其他OECD成員國進行交換。

  很顯然,隨著信息交換協議的完善,離岸架構的隱秘性和稅務優化功能逐漸減弱。

  其實,離岸架構並不是不好用,關鍵在於如何結合個人的身份與稅務規劃來進行合理使用。

  對於高凈值個人、跨國企業家或是需要跨境財富管理的人來說,離岸架構依然可以提供稅務優化、資產保護和財富傳承等多重優勢。

  因此,在選擇離岸結構時,需要根據自己的具體身份情況來制定合理的稅務規劃,而不是單純地依賴離岸架構來規避稅務。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5 10: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