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工會總罷工 多地癱瘓 總理:延長周末的借口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徹底在國內惹了眾怒。
此前,梅洛尼政府拒絕承認巴勒斯坦國,稱加沙援助船隊「搞噱頭」。在以色列軍隊逮捕船隊成員后,義大利各地舉行示威以示聲援,梅洛尼卻說示威人群是為了「延長周末」。
據英國《金融時報》、路透社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0月3日,數十萬義大利人響應工會號召,走上各地街頭,舉行全國性總罷工,表達對於遭以軍逮捕的加沙援助船隊的支持。
這場全國性總罷工導致義大利各大城市陷入癱瘓,梅洛尼政府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增加。
報道稱,義大利總工會(CGIL)和基層工會聯盟(USB)在100多個城市舉行了罷工示威活動。
在羅馬、米蘭、博洛尼亞和特倫托等多個城市,抗議者封鎖了高速公路或環路。罷工導致義大利各地鐵路網路延誤和取消,機場也受到影響。托斯卡納利沃諾港因抗議活動而關閉。
在都靈,示威者衝上機場跑道,一個會議中心遭到破壞。
在米蘭,大教堂外的一座雕像被塗上了紅色油漆和塗鴉。在米蘭郊外,示威者與警察爆發小規模衝突,警察發射催淚瓦斯驅散投擲石塊和酒瓶的示威者。
據報道,義大利最大中左翼政黨民主黨領袖埃莉·施萊因加入了羅馬的抗議。她抨擊梅洛尼的做法,稱梅洛尼對船隊活動人士使用的言辭攻擊,「比她對內塔尼亞胡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罪行的攻擊還要嚴厲」。
據組織者稱,約有30萬人參加了羅馬遊行。他們估計米蘭的人群超過10萬人,那不勒斯的人群超過 5萬人,威尼斯的人群超過 2.5萬人,西西里島各城市的總參與人數達15萬。
義大利官方並未證實這些數據。
儘管這場總罷工由工會聯盟發起,但義大利政府將其視作「非法罷工」,理由是工會沒有按規定提前10天通知,並指控示威人群影響了公共交通、學校、鐵路和港口。
罷工開始前,梅洛尼曾表示,此次罷工只是示威者「延長周末」的借口。她說:「革命和長周末不相容……我仍然認為這一切對巴勒斯坦人民沒有好處。另一方面,我理解這將給義大利人民帶來很多困難。」
義大利副總理、交通部長馬泰奧·薩爾維尼則譴責說,此次罷工對義大利經濟「造成價值數十億歐元的損失」。他要求懲罰示威者,且「組織非法罷工的人必須賠償損失」。
這場罷工發生在以軍方攔截國際援助加沙的「全球堅韌船隊」並逮捕所有活動人士的不久之後。據報道,船隊成員有40名義大利人,其中一些為反對派議員。梅洛尼曾批評這支船隊是一場「媒體噱頭」,可能破壞美國總統特朗普結束加沙衝突的努力。
除義大利外,其他歐洲城市也爆發抗議活動,包括日內瓦、巴黎和西班牙的一些城市。
《金融時報》認為,義大利在兩周內第二次全國總罷工,反映了梅洛尼政府的困境:一方面,她需面對義大利公眾的廣泛憤怒;另一方面,她試圖與特朗普政府保持同步,而後者是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
與此同時,梅洛尼在歐洲日益孤立。法國、英國、西班牙和其他國家已承認巴勒斯坦國地位,但梅洛尼卻表示,在沒有具備必要主權的國家存在的情況下承認巴勒斯坦國「無法解決問題」。
「梅洛尼陷入了一些困境,」義大利薩薩里大學政治學家丹尼埃萊·阿爾貝塔齊表示,「我認為,她無法忽略公眾輿論,以及以軍在加沙開展戰爭的方式。」
今年夏天,一項民意調查發現,大約63%的義大利人認為以色列正在加沙實施種族滅絕,同時認為,在以色列對哈馬斯的進攻中,無辜平民是主要受害者。
阿爾貝塔齊補充道:「在當前情況下,梅洛尼希望義大利的立場儘可能親以色列……她可以發表明確的批評聲明,她已經這樣做了。但最終,她是否與其他國家一起對以色列施壓?她沒有。」
但阿爾貝塔齊表示,梅洛尼不太可能改變策略。他解釋稱:「首先,梅洛尼不會想在罷工面前被視為退縮。同時,義大利政府將繼續與美國站在一起,等待美國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