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年輕華人家庭:收入$30萬 才能勉強生活

京港台:2025-10-2 05:09| 來源:stuff | 評論( 14 )  | 我來說幾句

紐西蘭年輕華人家庭:收入$30萬 才能勉強生活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紐西蘭年輕人正在拚命生活——有的邊打工邊上學,有的月入六位數卻仍租不起房,有的三人合住自家買下的房子才能分擔賬單。他們的共同焦慮就是:錢,永遠不夠花。

  學生黨的日常:

  賬單一壓,生活全亂

  20歲的Sorcha Devcich在奧克蘭AUT讀生物醫學,是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人。

  

  和雙胞胎妹妹合租一套兩居室,房租一周就要550紐幣,她自己要出275。

  再加上網路100、水費130、電費115,每月一分攤下來,光固定支出就吃掉大半收入。

  她每周拿到385紐幣助學金,再靠打零工多賺個170-185。但真正讓她頭疼的,是「吃」。

  她說:「我一周大概花80塊在吃上,想帶飯,可大多數時候還是在學校買。」

  AUT校園裡一塊錢一個蘋果,甚至還能蹭到免費的麥片棒和泡麵,但這些「薅羊毛」的小聰明,依舊難解拮据。

  

  交通費30、Spotify要10、健身房8……她的生活已經極度節儉,夜生活更是幾乎沒有。「三個月才和朋友出去一次,喝最便宜的酒,30塊以內搞定。」

  但她心裡始終有一個夢想——考進醫學院,未來做腫瘤或腦損傷方向的專家醫生。

  然而助學金只夠五年,到那時她不得不靠夜班和周末打工來支撐學費和生活。

  

  

  她說:「有時候挺羨慕住在家裡的朋友,他們不用付房租和伙食費,看起來機會更多。」

  六位數收入

  也被房租物價壓得喘不過氣

  比Sorcha大四歲的Ethan Young已經在職場打拚。

  作為物業經理,他拿著「六位數」年薪,外人眼裡妥妥的優質青年。

  可現實是,他不得不搬回媽媽家住。

  他解釋說:「我之前的租房被退租了,自己再去找,兩居室兩衛帶車位的,幾乎不可能在市中心找到600以內的,大多都要700左右。」

  

  收入看似不錯,支出同樣驚人。

  房租加賬單大概 450紐幣/周,吃飯又要150。

  「我追求高蛋白飲食,這更貴。」

  運動是他唯一的愛好:高爾夫、柔術、MMA,每個月光會員費和課程費就要500-800紐幣。

  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價格,他被迫減少課程次數。

  他幾乎不花錢在娛樂上,沒有Netflix、Disney+,就靠YouTube免費看視頻;

  也沒交通負擔,靠公司車上下班。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覺得未來越來越遠。

  「五年內買房幾乎不現實。就算買下來了,我還得擔心能不能撐住水費、地稅和合規成本。」

  家庭年薪30萬:

  買了房也不敢鬆一口氣

  26歲的Henry Chen是能源行業的數據科學家,去年和伴侶在奧克蘭東區買下三居室。

  

  但他們並沒有過上想象中「安穩的業主生活」,而是選擇和兄弟兩口子合住,三份全職工資加起來,家庭年收入30萬紐幣,才勉強把賬單壓下去。

  房貸兩周就要2500,電費每月250,水費兩個月140,油費一周120,兩輛車,還有一年4000的地稅。

  「漲幅很厲害,不管你住哪兒,總是要被割。」

  在這種壓力下,吃成了最容易精打細算的部分。

  

  Henry和伴侶想出「混搭購物法」:先去亞洲超市買水果蔬菜蛋類,再去Pak』nSave補貨。

  他甚至搭建了一個網站,把亞洲超市的中文促銷廣告翻譯成英文,讓更多紐西蘭人都能享受到便宜。

  他舉例:「牛油果在亞洲超市49分一個,Pak』nSave賣79分,Woolworths要1塊4。

  「胡蘿蔔亞洲超市99分/公斤,其他地方都要接近兩塊。」

  這種省錢模式讓他們一周的伙食費控制在200-250之間,比很多家庭低不少。

  至於社交,他們幾乎不去餐館,而是請朋友來家裡做飯。

  Henry笑說:「該有的熱鬧也有,但省下不少錢。」

  年輕人的共同困境:

  未來有點看不見

  無論是Sorcha的省吃儉用、Ethan的「高薪也焦慮」,還是Henry的合住與摳算超市優惠,背後都是同一個問題——生活成本越來越高。

  教育部長Shane Reti回應說,政府每年都會調整助學金以匹配通脹,今年漲了2.2%。經濟部長Nicola Willis也表示,將通過減少審批環節、限制價格戰等措施,吸引更多超市進入市場,緩解「買菜貴」的困境。

  

  但對年輕人而言,這些政策的效果要多久才能落地?沒人能確定。

  Sorcha仍在為未來的學費發愁,Ethan擔心「買房夢」漸行漸遠,而Henry雖然已經上車,卻依舊被利率和賬單壓得不敢鬆懈。

  他們代表的,正是紐西蘭當下最真實的一代年輕人:努力學習、辛勤工作、用盡各種辦法去撐起生活,卻始終逃不出「錢不夠用」的焦慮。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3 06: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