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發布會現場翻車: AI眼鏡尷尬四連崩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糟糕的規劃、設置和測試!Meta 的 CTO 賺的錢太高了,這和他的技能、管理能力完全不符。」有網友這樣評論。也有人諷刺道:「這個演示成功地表明了這項技術尚未成熟。這可不是藍屏死機。」
就在上周的 Meta Connect 開發者大會上,Meta 發布了三款全新智能眼鏡,但本該展示「未來體驗」的現場演示卻屢屢翻車。
扎克伯格在舞台上沒能接通 CTO Andrew Bosworth 的 WhatsApp 視頻通話,只能尷尬地放棄演示。另一場演示中,美食博主 Jack Mancuso 戴著 Ray-Ban Meta 眼鏡反覆追問「我首先該做什麼?」,AI 卻始終給不出正確的食譜答案,最終演示被迫中止。最後扎克伯格只能苦笑著說:「諷刺的是,你花了幾年研發技術,結果當天卻栽在 Wi-Fi 上。」
不過,Bosworth 隨後在 Instagram 上火速澄清,否認了小扎的說法。他坦言,這不是 Wi-Fi 的問題,也不是場地的原因,而是 Meta 自己的設置和失誤。
小扎:「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今年夏天,Meta 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對智能眼鏡的未來做出了雄心勃勃的宣言,他表示,他相信有一天,那些不佩戴人工智慧智能眼鏡(理想情況下是他的眼鏡)的人會發現自己與佩戴智能眼鏡的親人相比處於「相當明顯的認知劣勢」。
Meta 的智能眼鏡或許能讓你更聰明,但肯定會讓你更尷尬。
上周,在公司 Connect 開發者大會的現場主題演講中,扎克伯格演示了他剛剛發布的新款智能眼鏡。然而接連兩次重大失誤讓智能眼鏡的現場演示變成「車禍現場」。
第一次失誤發生在晚間活動開始后的短短几分鐘。舞台上,扎克伯格連線了網紅 Jack Mancuso,對方站在公司園區的一間廚房裡。CEO 指示 Mancuso 在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中的人工智慧幫助下製作牛排醬——AI 能「看到」他面前的食材,並通過眼鏡鏡腿上的揚聲器與這位廚師對話。
然而,當 Mancuso 請求幫助時,AI 似乎聽不懂他說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它告訴他已經把食材混合好了——實際上並沒有——即使 Mancuso 一再重複「我該先做什麼?」這個問題。Mancuso 打趣地把問題歸咎於 Wi-Fi,隨即中斷演示,引發觀眾的鬨笑。
Jack Mancuso 在 Meta Connect 大會上的演示環節。
「沒關係的。」扎克伯格擠出一絲不好意思的笑容說道。「這事的諷刺之處就在於,你花了好幾年做技術,結果當天 Wi-Fi 出了點狀況把你卡住了。」(值得注意的是,活動其他部分的網路連接看起來一切正常。)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扎克伯格播放了幾段精緻但並非實時的短片,展示了公司與 Ray-Ban 和 Oakley 品牌合作的新技術。
隨後,他介紹了公司的新產品——Meta Ray-Ban Display。這是一副售價 799 美元的智能眼鏡,右鏡片帶有數字顯示屏,可以在用戶視野中懸浮顯示信息,並通過隨附的腕帶操控。到目前為止,該產品收穫了一些正面評價,被定位為體驗熱門 AI 工具的新入口,比如實時字幕和翻譯。扎克伯格在發布時表示:「這是一個特別的時刻,我們終於能展示一件傾注了我們大量心血的作品,我認為它和現有的任何產品都完全不同。」
緊接著,他進一步造勢:「這不是原型,而是現貨。幾周后你們就能買到。」
在介紹時,扎克伯格還開玩笑說,可以用幻燈片或者再來一次現場演示。現場觀眾立刻高喊「Live!」。扎克伯格略顯猶豫,但還是答應了。
演示一開始,他利用腕帶成功給 CTO Andrew Bosworth 發了一條消息,並把眼鏡攝像頭捕捉的畫面同步給觀眾。但當 Bosworth 嘗試打視頻電話時,鈴聲響起,眼鏡卻始終接不通。扎克伯格只能尷尬地說:「真遺憾,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來電依舊無濟於事。扎克伯格的眼鏡始終無法接通,他最終只能說:「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跟大家解釋。」最終,Bosworth 戴著自家眼鏡登台,兩人碰拳化解尷尬。扎克伯格說:「我們之後再調試吧。這種演示你可能綵排了一百次,但現場永遠難以預料。」
考慮到新品定於 9 月 30 日發售,Bosworth 只得苦笑收尾:「我保證沒有人比我更沮喪,因為現在是我團隊得去排查,為什麼它偏偏在台上掉鏈子。」
CTO:資源管理和軟體錯誤,
不是 Wi-Fi 問題
在大會之後,Bosworth 在 Instagram 上就這項新技術以及現場演示失敗做出了回應。在談到失敗問題時,他解釋稱導致美食演示中斷的其實並非 Wi-Fi,而是資源管理規劃上的失誤。
Bosworth 解釋道,「當那位美食博主說出「嘿 Meta,啟動 Live AI」時,它激活了現場所有 Ray-Ban Meta 的 Live AI,當時大樓里人很多。這個情況顯然跟綵排時不一樣,內部預演時肯定沒那麼多 Ray-Ban Meta 眼鏡匯聚在一處。」
而單憑這一點還不足以造成失敗。造成故障的另一個原因,跟 Meta 選擇將 Live AI 流量路由至開發伺服器,以確保在演示期間實現流量隔離有關。因為在演示之時,被路由至開發伺服器的不只是鏡頭前的操作者,還包括大樓內所有訪問接入點的用戶(及其頭顯設備)。
「也就是說,我們幾乎是在演示當中對自己發動了一場 DDoS 攻擊。」所謂 DDoS,全稱為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指用大規模流量淹沒伺服器或服務,導致其速度變慢或無法使用。在本次大會上,Meta 的開發伺服器並不足以處理來自大樓內所有眼鏡的規模流量——該公司本打算只讓它處理演示流量。
至於 WhatsApp 通話失敗問題,則源自一個新發現的 bug。
Bosworth 表示,智能眼鏡的顯示屏在來電的那個瞬間恰好進入了休眠狀態。當扎克伯格喚醒顯示屏時,它沒有顯示接聽通知。這位 CTO 指出,這屬於一項「競爭條件」bug,即當決定結果的兩個或更多進程同時嘗試使用同一資源時,會發生時間安排難以預測且無法協調的情況。
Bosworth 強調「我們之前從未遇到過這個 bug,第一次出現就是在大會演示環節。雖然現在已經修復,但它出現的時機確實太糟糕了。」Meta 當然有能力做好視頻通話這樣的功能,公司對 bug 在大庭廣眾下的出現感到「沮喪」。
儘管存在諸多問題,但 Bosworth 宣稱並不擔心這些失敗會影響產品的前景。「我當然也不想出這些狀況,但我知道這款產品很好用,知道它質量可靠。所以請大家相信,這只是演示環節上的失敗,產品本身還是很好的。」
扎克伯格歸咎於 Wi-Fi,Bosworth「不買賬」,而這位 CTO 將原因歸為資源管理問題,網友們也不買賬。
有網友直言,這場演示恰好證明了技術根本還沒準備好:「這個演示成功地表明了這項技術尚未成熟。這可不是藍屏死機。菜譜演示暴露出 AI 連『第一步』這種基本概念都不理解,視頻通話則顯示控制機制非常不穩定,不是扎克伯格運氣不好。而且這玩意太侵入了——你能想象所有 WhatsApp 消息無論你在做什麼都直接蹦到眼前嗎?別把它說得有多智能了,如果你真信 AI 有多聰明,那肯定要失望。」
一些網友則把問題提升到設計層面:「所以現在是,一個用戶一句『嘿 Meta』,就能觸發周圍所有設備?誰會設計出這種東西?誰會想用?這比直接承認『我們搞砸了』還糟糕!」
也有人對 Meta 的解釋嗤之以鼻:「我不接受他們的解釋(也不打算買這個產品)。延遲不會導致 AI 給出錯誤答案。博主問烹飪步驟,AI 卻回答得像是已經完成了一半;他再問一次,AI 還是給出一模一樣的回答。拒絕服務攻擊不該導致這種錯誤,除非他們的軟體邏輯是:如果生成不了新答案,就重複上一個。但這樣的話,他們還有嚴重的會話管理問題。為了方便,開發伺服器可能也沒有做完善的用戶管理,但他們卻把它暴露給了公眾……下次演示,等著被黑客瘋狂攻擊吧。」
他還批評道,演示過程中主持人多次打斷 AI 的回答,暗示連自家團隊都嫌太啰嗦,「要麼優化回答模式,要麼加個簡潔模式,不然自己打斷自家產品,畫面只會更難看。」
更多人則對 Bosworth 所說的用開發伺服器來完成演示的行為質疑。
有網友吐槽:「把流量全扔到開發伺服器,這就是自找麻煩啊。明明可以在後面多加幾排機架撐住,卻偏要搞什麼最後一分鐘代碼推送,把十多年的運維經驗全扔掉。說實話,你一眼就能看出來,公司里那些真正懂對抗性思維的人,早就被這種操作氣得不行了。」
還有更犀利的評論說:「真正懂 IT 的人都不會信這種解釋。一個靠譜的運維團隊早就會單獨搭建演示網路,而不是把流量全堆在開發伺服器上。這是無能,還是在撒謊?說實話,可能兩者都是。」
也有人諷刺道:「花了這麼多錢搞基礎設施,結果一棟樓的人都撐不住?這怕不是要出大問題了吧。」另外有報道顯示,這次會場大約也就 4000 人,但並不確定是否每人都有這樣一副眼鏡。
在網友看來,Meta CTO 的解釋不僅沒能平息質疑,反而進一步暴露了團隊在架構設計、資源管理和運維上的硬傷。
作為 Meta 的首席技術官,Andrew Bosworth(外號 Boz)幾乎參與了公司所有關鍵產品的誕生。從 2006 年加入 Facebook 起,他先後主導了新聞訂閱(News Feed)、移動廣告平台、消息系統、時間軸、Facebook 群組等核心功能的開發,還搭建了公司的工程師訓練營。2017 年,他更是推動成立 Reality Labs,將重心押注在 AR/VR 與智能硬體上,如今負責 Quest、Ray-Ban Meta 智能眼鏡等硬體戰略。可以說,Boz 是 Meta 歷史上最重要的「產品推手」之一。
然而,面對這次演示失敗的解釋,有網友毫不客氣地說:「糟糕的規劃、配置和測試!Meta 的 CTO 拿這麼高的薪水,和他的能力、管理水平完全不匹配。」
從「打造萬億美元廣告機器」的功勛 CTO,到「連一場產品演示都掌控不住」的輿論焦點,Boz 的角色轉變頗為耐人尋味。網友的冷嘲熱諷也折射出一個現實:過去的輝煌並不能自動轉化為新賽道的勝算。對 Meta 來說,這場智能眼鏡的翻車不僅揭示了產品仍未成熟,也讓外界重新審視其高管團隊的執行力與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