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級學區房,也撐不住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海淀也撐不住了!
這兩天,最瘋的一個段子是講「我給大爺一碗湯,大爺要送我北京一套房」。說的是西貝店長自稱給老爺子送了碗羊肉湯,老爺子感動的要送她一套房。
有網友就調侃,現在北京房子是真不值錢,一碗湯都不如了。
玩笑歸玩笑,但房價暴跌的速度,已然讓人不忍直視。之前寫過一篇北京二環的房價,今天聊聊海淀的。
要知道,曾經的海淀,中國學區房的「耶路撒冷」。
一條中關村大街,從黃庄補習到清華博后,20萬學區房掛出即秒光;凌晨燈火是科研青椒和雞娃家長,列印店裡混著咖啡的味道,學區即信仰,雞娃即日常。
如今,不管是海淀的老破小還是濃眉大眼的改善,都已經跌到直接「腰斬」。
車公庄西路甲7號院,58㎡的小兩居,2022年還要630萬,如今成交價只剩295萬,跌掉了整整335萬。跌幅54%!
什麼概念?就是兩年前全款買的人,現在一半資產蒸發了。
再看世華龍樾二期。2023年一套120㎡三居,1750萬成交;如今只賣1020萬,少了730萬,42%的跌幅。
要知道,這可不是邊緣盤,這是北京名聲響亮的新盤,當年買的人多少都是「改善派精英」,一眨眼變成了韭菜。
中關村也沒逃掉。60㎡的小兩居,2021年還要900萬,現在成交540萬,縮水360萬,跌了40%。
這價格已經快回到2016年了。辛辛苦苦扛八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萬科西山庭院,稻香園,同樣的劇本:幾百萬、上千萬的蒸發,風一吹,錢就不見了。
有人會說,那是不是機會來了?跌這麼狠,該抄底了?
我覺得,還不是時候。
萬柳書院,中關村三小本部學區房
現在的市場分化嚴重,有的盤繼續往下探,有的盤勉強撐住。買房的試錯空間,幾乎沒有。踩對了,未來可能回血;踩錯了,可能就一輩子套牢。
邏輯已經變了。過去十幾年,中國房地產靠的是人口紅利、城鎮化和信貸擴張。
現在人口增長萎靡,剛需萎縮,信貸收緊,疊加高利率和經濟壓力,房子不再是「穩賺不賠」的籌碼,而是巨大的負擔。
這個時代最可怕的不是房子跌價,而是以為它還能漲。
以前人們說,買房是「對抗通脹的最佳武器」。可現在,買房更像一場豪賭:賭政策,賭經濟,賭未來能不能兜得住。
真正該明白的邏輯是,穩定不再來自「擁有一套房」,而是你有沒有持續賺錢的能力。
房子跌到腰斬,韭菜割到欲哭無淚;能保命的,還是得靠手裡的現金流和硬技能。
---
再聊聊我A。先談談我對節前市場最後兩天的看法;明天盤前夜報我會再聊聊對具體板塊和趨勢的看法。
周五的陰線,其實已經很「克制」了。三連跌要真出現,不用主力嚇你,散戶自己就要先崩潰。
這個時候,主力不可能放任市場血崩,籌碼要是被嚇跑太多,他們自己也吃不下。
所以,節前最後兩天,大概率會給點「甜頭」,要麼連著兩個小陽線,要麼來個中陽線配一個小陰線,看似回血,實際上有著不想讓散戶落袋為安的小心思。
另外,還有一個好消息是,8月工業利潤大增20.4%,扭轉連續下滑趨勢,意味著企業盈利能力正在修復。這不是我瞎說的,是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正面分析。(鏈接:https://www.stats.gov.cn/sj/zxfbhjd/202509/t20250927_1961399.html)
價格回升+需求復甦,疊加PPI負值收窄,預示著拐點臨近。一旦利潤改善傳導到居民收入,就會反哺消費,形成正向循環。
所以,節前所謂「大資金出逃」基本是偽命題。機構真要走,能走得掉嗎?跑的都是散戶。尾盤放量就是最直白的信號,有人在悄悄收籌碼,趁散戶恐慌甩鍋時,默默接盤。
其實主力的邏輯都是這樣。既要製造恐慌,逼出割肉盤;又要修複信心,讓場子繼續有活力。
宏觀面上,節日期間消息的不確定性,反而是主力最好的籌碼收割工具。誰能保證節后就一定是利空?如果利好,散戶是不是又會高位追進去?
範圍看,區間已經框好了,3800到3900之間,震蕩是最優解。小下探有可能,沖頂不太可能。暴漲暴跌對誰都沒好處,對上層沒交代,對主力也不好操作。
短期別盲目追逐AI泡沫,中期跟隨「十五五」,長期抓住「反內卷」大邏輯,接下來就是「拉鋸戰」。
對很多散戶來說,要麼耗死在時間裡,要麼在情緒波動里虧掉本金。真正的考驗,不是漲跌,而是能不能不被主力的節奏牽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