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擬推新方案 要求晶元美產與進口比例達1:1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美國政府正在考慮一項新方案,要求半導體產品在美國本土製造與進口的比例達到 1:1。如果企業未能實現「國內生產與海外進口各半」的目標,將面臨關稅懲罰。此舉旨在降低美國對外國半導體的依賴。
路透社援引《華爾街日報》報道,這項政策可能給蘋果(Apple)、戴爾(Dell)等依賴全球供應鏈的科技巨頭帶來挑戰,因為這些企業進口的大量產品都含有各類晶元。按照新制度,企業可能必須追蹤所有晶元的來源,並與製造商合作,在一定時間內使美國產與進口產品比例持平。
相較之下,正積極擴張美國產能的企業,如台積電(TSMC)、美光(Micron)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則可能從中受益,在與客戶談判時握有更大籌碼。
知情人士透露,這項計劃呼應了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的表態:凡在美增加投資的科技企業,可避免遭到高達100%的晶元關稅。但要使美國本土產能達到與進口量相當,難度遠大於單純增加投資,因為海外產品價格通常更低、供應鏈調整不易,而且擴建美國產能需要較長時間。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這一方針如果付諸實施,可能使本已錯綜複雜的關稅體系更加難以釐清。
據悉,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已與多家半導體企業高層討論這一構想,並強調出於經濟安全的必要性。美國政府多年來一直擔心本國科技企業過度依賴海外晶元製造,尤其是台灣。
根據消息人士的說明,如果企業承諾在美生產100萬顆晶元,在工廠完工前,該企業及其客戶可免關稅進口相同數量的晶元。新制度初期也可能設有寬限期,讓企業有時間調整產能布局。
特朗普政府針對晶元進口是否危及國家安全的貿易調查仍在進行,預計在調查結束后正式宣布新的關稅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