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颱風」樺加沙來襲,廣東人在緊張中表演鬆弛

京港台:2025-9-24 19:26| 來源:新周刊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最強颱風」樺加沙來襲,廣東人在緊張中表演鬆弛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此前,在社交網路中,「樺加沙」被渲染為「人類最大的颱風災害」「史上最強颱風」,儘管程度有所誇大,但也體現出全社會對這次颱風以及可能帶來的次生的災害重視。隨著颱風不斷靠近,廣東多個城市進入「五停」狀態。颱風之下,市民們都如何應對?

  如果說最近有什麼全民矚目的頂流,那麼非「樺加沙」(Ragasa)莫屬了。過去兩天,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人都在嚴陣以待,準備防禦今年以來第18號超強颱風的正面襲擊。

  「樺加沙」之名由菲律賓提供,在他加祿語中意為「快速移動」。儘管「樺加沙」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移動速度被網友調侃為「還不如騎電瓶車快」,但它的威力絕對不可小覷。自9月18日生成以來,樺加沙就展現了驚人的增強速度,從熱帶風暴級迅速躍升至颱風級、超強颱風級。

  廣東氣象部門罕見地以「巨災」來描述這場來勢兇猛的今年最強颱風會帶來的次生影響。9月23日下午,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汕尾、東莞、中山、江門、陽江、湛江、茂名、肇慶、潮州、揭陽、雲浮等15個城市相繼啟動「五停」(停課、停工、停產、停運、停業)之後,廣州市防汛防旱防風總指揮部也宣布,決定在全市範圍實行「五停」。

  

  9月23日傍晚,廣州洛溪大橋橋頭,騎著電瓶車排隊上橋的市民。(圖/蕭奉 攝)

  根據廣州市氣象台9月24日5時30分發布的信息,今日5時,「樺加沙」中心位於北緯21.1度,東經114.3度,即廣州東南方向約239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30百帕,八級風圈半徑約350公里。

  據預計,未來24小時內「樺加沙」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將於24日下午到晚上在台山到徐聞之間沿海登陸。

  雖說聽起來兇險,但應對颱風經驗豐富的老廣們仍從容面對。就像某個網路段子所說,冰箱塞滿了,窗戶貼好了,車安置好了,家人齊聚一堂,如果不是對即將來襲的颱風有些擔心,甚至會有種過年時的氛圍。

  

  (圖/社交媒截圖)

  9月24日是「樺加沙」預計登陸的日期。早晨8時,記者看到,在廣州天河體育西小區,生鮮便民店的肉檔攤主早早就開檔了,因為「有些老街坊可能不知道怎麼去網上買」。菜檔也開著,只是可選擇的品種確實不多。菜檔攤主說,昨天傍晚絕大部分蔬菜已經賣光,只剩下土豆、洋蔥、蘿蔔這幾樣。這讓人不由得聯想到「老廣可以一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青菜」的說法。

  此刻,起風了,開始下雨。有同事發來一張行道樹被吹倒的照片,是早晨7時他出門時拍到的。雖然實施「五停」后非必要不出門,但有些人出於工作需要,仍然在路上。

  

  9月24日7時,南沙大道南往北方向,有行道樹被吹倒。(圖/蕭奉 攝)

  

  「史上最強颱風」?

  此前,社交平台上流傳著「廣東或遭遇人類最大的颱風災害」「(峰值強度)已接近地球所能產生的上限」等說法,讓網友們在焦灼等待中對這個即將來襲的颱風充滿恐懼。

  在接受央視新聞採訪時,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王海平表示,2014年的「威馬遜」仍然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登陸強度達到70米/秒;目前預計,「樺加沙」的強度與「山竹」「彩虹」基本上相當,但達不到「威馬遜」的強度。

  

  廣播電視總台天氣預報主持人魏丹正在播報。(圖/央視新聞截圖)

  資深媒體人唐駁虎也撰文指出,衡量颱風強度的核心指標之一是中心最低氣壓,數值越低,代表颱風越強。「威馬遜」中心最低氣壓低至890百帕,這一紀錄至今未被打破。相比之下,中心最低氣壓值為930百帕的「樺加沙」,與「威馬遜」仍有一定差距。

  1949年以來,廣東是我國颱風登陸最多的省份。中國天氣網統計了1949年至2024年的颱風大數據,有如下發現:

  其一,登陸廣東的颱風多為直接登陸,而且集中在夏秋季。常年5月至12月,廣東均有颱風登陸,其中7月至9月是颱風登陸廣東最頻繁的時期;

  其二,從登陸地點來看,廣東沿海從東到西都有颱風登陸過。一般來說,廣東西部沿海比東部沿海更易遭遇颱風。其中,遭遇颱風最多的地區是湛江,曾有69個颱風在此登陸;第二多的是陽江,也有34個。

  其三,從登陸強度來看,登陸廣東的颱風強度不算太強,大多以強熱帶風暴、熱帶風暴、颱風級別為主,超強颱風和強颱風級別僅佔不足10%——1949年至2024年間,登陸廣東的強颱風共13個,超強颱風3個。但它們一旦來襲,登陸地附近遭受的影響均十分強烈。

  

  此前登陸廣東的颱風最強top5。(圖/中國天氣)

  在大灣區,人們有著深刻的颱風記憶。比如2018年以14級強度登陸的「山竹」,就給深圳帶來海水倒灌、水電氣中斷的影響,有13萬戶居民一度斷電,倒伏樹木超過1.1萬棵;2017年的「天鴿」,同樣以14級強度登陸,造成嚴重風暴潮,以至於被人們稱為「癲鴿」。

  每一次颱風的來襲,都是對防災體系的嚴峻挑戰。2018年,深圳市氣象局副局長蘭紅平表示:「我不希望再經歷像『山竹』這樣的超強颱風,但大自然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很多很多。我們根本不知道,未來颱風還能強到什麼程度……」

  唐駁虎預判,綜合來看,「樺加沙」的致災程度預計將介於「天鴿」與「山竹」之間,甚至可能更強,是深圳、香港等地近十年來面臨的最嚴峻的颱風考驗之一。

  

  「什麼『五停』啊!我唔(不)停喔!」

  隨著「樺加沙」的逐步逼近,各地的防禦工作全面展開,人們的心態也有所變化。

  9月23日,博主@鬧騰男孩KC一人分飾數角,在所發布的一條視頻中演繹了珠三角居民(尤其是廣州人)跌宕起伏的心路歷程:廣州人對著懶洋洋的佛山人表示不服——「喂!你們不用上班的么?還不起床?」得知佛山已實施「五停」,廣州人說:「什麼『五停』啊!我唔(不)停喔!」當日14時,深圳也宣布「五停」,廣州人慌了,趕緊打電話問老闆「我們停不停啊」,老闆的回答是:「停止幻想,停止休息,停止吹水,停止摸魚,把『電雞』停好一點。」視頻的最後,廣州人終於收到「五停」的消息,其中包括23日19時起停工,儘管那時候「哥們不是都下班了嗎?」

  

  (圖/社交媒體截圖)

  9月23日這一天,廣州的家長們也曾陷入糾結。因為23日起全市所有學校率先停課,但家長們還沒收到停工通知,於是,出現了停課與停工的不配套的現象,俗稱「甩拖」(粵語,指關係破裂、失約)。有市民表示,白天只能靠家裡的監控攝像頭管孩子了。

  當然,這個時候,「防風三件套」得做好,那就是囤物資、貼窗戶、找停車位。

  囤物資,大家已經輕車熟路了。有資深媒體人建議,大批量囤貨倒也不必,但儲存一些礦泉水、青菜(划重點,這是重中之重)、肉類及速食麵還是有必要的,因為隨著停運,快遞和外賣也都會停。

  在媒體發布的視頻中,有些超市的蔬菜貨架只剩下辣椒,速食食品貨架留下了孤零零的火雞面——來自廣東人的倔強:寧可餓死,也不要吃辣。而大量剩餘的榴槤大福,被網民戲稱為「最難吃的甜品被颱風選出來了」。

  

  (圖/社交媒體截圖)

  貼窗戶則是個技術活。最好買無紡布膠帶,颱風過後好撕掉且不容易在玻璃上殘留下膠;貼膠帶的時候,貼成交叉的「×」形還不夠,要貼成米字形或者井字形。曾有專家解釋為何要貼成米字形:一來可以節省膠帶,二來可以保證室內採光。

  

  (圖/社交媒體截圖)

  貼成「麥」字也是有講究的——金克木,木克土,麥克風。在網傳照片中,某家麥當勞門店就滿滿地貼上了「麥」字,一本正經地call back這則用來頗具搞笑成分的民間傳說。如果想再加一重保險,還可以貼上謝霆鋒的照片——畢竟謝停風嘛。

  至於找停車位,廣州番禺區麗江花園的車主們為避免「水泡車」,將車子停在通往小區的橋上,讓橋面成了臨時停車場。這是有過慘痛教訓之後的應對之道。「山竹」來襲那一次,廣東全省因水浸報廢的車輛超過1.2萬輛。這一做法,雖為自保,卻也引發了爭議:橋面停滿了車,遇到緊急救援情況怎麼辦?

  另外,室外可能被大風吹走的東西,都需要加固。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廣州,第15屆全運會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被綁在一起,網民戲稱「這兩隻小雞被綁架了」(儘管它倆其實是中華白海豚);在深圳,騰訊QQ吉祥物「Q仔」也被固定在位置上,@騰訊QQ還寫道:「鵝已經拴好了,大家做好防護了嗎!」

  據中央氣象台最新消息,9月24日14時,「樺加沙」已減弱為強颱風級,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5級,50米/秒(約180公里/小時)。此外,今天上午隨著颱風最外層的七級風圈離開粵東地區,潮州、汕尾兩地相繼宣布從24日12時起複工復產,有序恢復正常生活。

  正是由於這次所有人都格外重視、嚴陣以待,颱風來臨時才能從容不迫地去應對,甚至還能有些餘裕去調侃和自嘲。有些未雨綢繆的家庭已經開始盤算,這一次為了應急而囤的食材,等颱風過後,要用幾天才能全部消滅。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6 16: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