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還是「8×3」? 國內小學數學題引熱議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最近,一道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成為熱點——有3個盤子,每盤8個水果,一共有多少個水果?列式是3×8還是8×3?孩子寫了3×8,卻被老師判錯。
有老師在家長群解釋,寫乘法算式,先找「每份數」寫在前面,再找「有幾份」寫在後面。
應列式為:每份數x份數=總數(相同的加數x相同加數的個數=總數)
但這讓輔導作業的家長直呼不明白:明明結果是一樣的,順序有這麼重要嗎?
記者注意到,不少家長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這位家長去請教了數學老師,老師表示二年級按新教材批改,這些寫法都是錯誤的。
對此,江蘇省小學數學特級教師、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副校長鬍存宏表示,由於各地使用的數學教材並不相同,因此,對寫法要求也不同。比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對此沒有特別要求,而2025年蘇教版新教材中,對這個寫法有了明確規定。
應列式為:每份數x份數=總數(相同的加數x相同加數的個數=總數)
如,「買了3盒兵乓球,每盒有8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乒乓球?列式是8×3=24(個)。」
「類似這樣的解決問題都有一個重要的數量關係來支撐,那就是「每份數×份數=總數」。從這個角度來講,本題中的每份數就是題目告訴我們的「每盒有8個乒乓球」,作為份數則是「3盒兵乓球」。為此,在書寫時「8×3」就凸顯了它的意義與價值,讓孩子加深對數學的本質理解;另外,寫成「8×3」與乘法的概念「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也是不謀而合。」胡存宏說。
用大白話說, 在孩子剛學習乘法的意義時,之所以只給出了一種算式,即相同加數在前,相同加數的個數在後,為的是和情境更對應,方便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但是,學會了后,後面的要求就沒有這麼嚴格了。
胡存宏建議,「我們完全可以軟著陸,讓孩子明白哪一個數是「每份數」,哪一個是相同的「份數」就可以了。一開始不要因為書寫順序的錯誤就認定孩子是錯誤的,可以在算式旁邊做標誌給孩子們提醒就可以了,不用過分加重家長的焦慮心理和孩子的學習負擔。」
有數學老師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反饋平台上問了這個問題。
出版社在回復中表示:乘法算式的寫法或者是符號表達,本身其實就是對乘法定義的一種約定,因此,這種符號表達的意義是唯一的,特別是在有具體情境的時候。
乘法算式要不要計較順序,網友們意見不一。有網友不理解,如果乘法有先後,那為什麼九九乘法表只背一種順序?
另有網友支招:把單位寫上去不就一眼看明白了嗎?
但也有不少網友支持,認為乘法的一層邏輯還是要明確。「3隻5兩的梭子蟹和5隻3兩的梭子蟹,雖然總重量相等,但兩者區別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