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9天被電信詐騙后自殺:19歲女孩的墜落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3月13日,19歲的女孩李博雯從山東諸城啟程前往馬來西亞留學,9天後,她從住所39樓跳下。從李博雯留下的遺物中,父母發現女兒生前遭遇了一場精心設計的電信詐騙。和家人分隔,與當地社會亦缺乏緊密聯繫,處於「孤島」境遇中的留學生群體,正成為電詐分子的圍獵目標。
女兒出事後,李明磊會反覆回看女兒抵達馬來西亞后拍的照片。畫面里,李博雯穿著黑色短袖,體型勻稱,留著齊劉海和利落短髮,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面帶微笑,右手比耶,看起來很有精神。她的左右放著一大一小兩個行李箱和一個棕色拎包,大大小小的行李提示著她將在這裡開啟長達三年的留學時光。
李博雯出生於2006年,今年19歲。去年高考失利后,李明磊和妻子決定送她留學。李明磊說,女兒高考400多分,在國內只能上專科,未來還要繼續升本科,時間長,花費也不少。他諮詢了朋友和中介,決定直接申請國外的本科,在比較了不同國家的語言環境和留學成本后,最終選定了馬來西亞的博特拉大學。
李明磊看得出女兒對留學生活很期待。出發前,她自己訂機票、租房子,一個人收拾了所有的行李,沒讓父母幫忙。這是李博雯第一次一人去這麼遠的地方,從他們家所在的山東諸城沒有直達的飛機。3月13日這天,她先到青島機場登機,轉機到廈門住一晚再換機。李明磊和妻子一直在叮囑她注意安全。
沒想到,9天後,女兒就出事了。3月22日晚上,一位在馬來西亞的老師給家裡打電話,說有一個孩子從博雯居住的大樓墜樓。李明磊心裡一緊,下午女兒就有些不對勁。2點鐘左右,女兒給妻子打語音電話,聊天中突然問,「家裡有多少錢?」母親很納悶,女兒平常很少關心這些,只說「也沒多少錢,但夠你上學用的。」李博雯語氣開始有些著急,說自己涉及到一起案件,有警察冒著被撤職的風險幫她處理一件事情,需要交25.8萬元作為保證金,查清確認自己與案件無關的話,保證金會被還回來。她還說,有2周的時間籌錢,希望母親可以轉賬。
李明磊對本刊記者說,妻子當時就提醒女兒,肯定是遇到了詐騙,她叫博雯不要理他們,如果有事要麼報警,要麼聯繫大使館,實在不行,她可以去馬來西亞幫忙處理。掛斷電話后,李博雯又給母親發送了一份手寫的信件和一些聊天記錄截圖,再次提到了25.8萬元,說「如果這25.8w交不上,這位jg(警官)不僅會失去工作,還會面臨調查,而我會有比一年半更久的時間見不到你們」。她還特意囑咐母親不要跟任何人說,不要告訴父親,也不要找律師,「說有保密協議,發完很快就撤回了。」
「我現在就是後悔,如果當時打了電話是不是就好了。」李明磊哽咽著說,從當晚6點多開始,李博雯就失聯了。文字不回復,語音沒人接,李明磊趕忙聯繫中介和學校,找當地的老師去核實情況,身邊能托的關係也都找了一遍。3月23日晚上11點多,李明磊和妻子在馬來西亞當地醫院太平間,見到了女兒最後一面。
在收拾女兒遺物的過程中,他們在女兒手機里看到了一份女兒留下的文字,上面寫著「自白書」三個字。兩人才知道女兒陷入了一場被精心設計的電信詐騙。在「自白書」里,李博雯提到,自己3月18日中午接到了馬來西亞通訊局電話,稱她有一個國內電話號碼到處發布詐騙簡訊遭到舉報,隨後有一名「警察」告知她捲入的一起詐騙案害死了一名老奶奶。自此,她被「警方」要求隨時報備行程,並通過讓她下載軟體,遠程24小時監控。
除了「警察」外,還有一名「檢察官」聯繫過李博雯,催促她儘快交錢,不然會連累家人。「我女兒太善良了,甚至會為了這個老奶奶感到內疚。」李明磊能夠體會女兒當時的恐懼和害怕。從小到大,李博雯一直是個善良內向的孩子。她的生活半徑從未離家太遠,小學和初中的學校,步行5分鐘就能到達,高中稍遠一些,三年來早晚都是李明磊開車接送,「生活照顧得事無巨細」。李博雯經常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上學時她就因為太老實,吃過虧,高一有個同學總讓她幫忙刷卡帶飯,又不給她補錢,還是她媽媽發現飯卡里的錢花得太快,追問她才說。」
馬來西亞警方在李博雯的住所找到了她扔掉的一張紙條,上面列出了她所能想到的所有籌款來源,她用「X」將所有方式都否定了:「找朋友借X」「找同學借X」「打工籌錢,太慢X」「找父母要,父母也沒有多少錢X」。李明磊告訴本刊,25.8萬幾乎是他們一家的全部積蓄。他和妻子養育一雙兒女,妻子負責帶孩子。早年李明磊在諸城開冷庫,大約從2014年左右,生意逐漸走下坡路,每年都賠錢,去年9月,李明磊轉開順風車,一天最多接8單,每單大約50元,刨除電費,保養車的費用,每月就剩7000元左右。
「她知道(家裡)拿不出這筆錢,又害怕去坐牢,最後精神崩潰了。」李明磊看了監控才知道,女兒在3月22日和母親通過電話不久,乘電梯到了39樓的天台,一躍而下。
逐步步入的騙局
女兒離世后,李明磊應對悲傷的方法是不斷和女兒「說話」。每個月他都會帶著女兒愛吃的藍莓、蘋果去墓前和女兒聊天,每天都要打掃博雯的房間,擦擦書桌和窗檯的浮灰,拖地,整理她喜歡的擺件和首飾。晚上失眠的時候,他也會去女兒的房間,摸著女兒躺過的床單,默默流淚,「我現在就是希望能早點得到一個說法,我們也想回歸正常的生活。」但警方告訴他調查難度很大,詐騙分子和李博雯的通話都在軟體上進行,信息內容已經被刪得差不多了,而且當時對方還沒有提供具體卡號信息,「幾乎沒有線索」。
看到李博雯遭遇電詐的細節,在日本的留學生趙儷君覺得她的經歷和自己很像。趙儷君告訴本刊,自己是今年1月收到自稱是東京入管局的電話。當時,她到東京不足三個月。對方稱她有文件未取。那段時間她一直在做出入境相關的材料申報,辦理在日留學生資格,她以為是前幾天提交的材料有什麼問題。結果,對方告訴她這份文件是「出入境限制令」,具體理由不清楚,可以幫她轉接國內廣州市公安局,還提醒她去官網核實公安局的號碼。
《苦盡柑來遇見你》劇照
電話掛斷沒有幾分鐘,一個國內電話打來,來電顯示確實和趙儷君在廣州市公安局官網查到的號碼一致,「這時候我已經有80%相信了。」一位自稱是陳建安的「警官」告訴她,她名下有一張電話卡涉及跨國金融詐騙案,要配合做遠程筆錄,需下載通訊軟體Skype,並要求她關閉一切電子設備,保持環境安靜,還在做筆錄前宣讀通知文件,「流程模擬地非常正式」。
在筆錄最初的幾秒鐘,陳建安還開了攝像頭,趙儷君能看到他穿著藍色警服,戴著警帽,報告了自己的警號,身後牆上掛著國徽和紅字標語,「看起來真的很像電視劇里的派出所」。這期間,還出現了另一名「警察」李瑞東,看著是陳的上級,他告訴趙儷君,她的身份信息不止被用於辦理了電話卡,還在去年辦理了一張銀行卡,被用於從事犯罪活動,涉案金額高達287萬,受害者15人,其中一名老奶奶因為被騙錢自殺。被當成嫌疑人對待,趙儷君覺得很被冒犯,但核實過來電顯示的號碼,越過了一開始的信任門檻。她想要配合下去,並相信自己會得到公正的裁決。
在接下來的11天里,除了換衣服和洗漱,趙儷君的一舉一動都在「警察」的監視之下,在家裡要開電腦、平板兩個攝像頭,每隔一小時,彙報自己做了什麼,「要具體到某月某日,某地點,幾分幾秒,剛才做了什麼,即將要做什麼」。如果出門需要每隔兩三個小時發定位,報告位置。
現在回想起來,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劇本。第一周的主題是「洗清嫌疑」。李瑞東每天都給趙儷君會打半小時電話,不斷復訊,還要提供證人證言,寫她在涉案銀行卡開戶當天具體做了什麼事情,然後在紙上簽字,摁手印,還要寫一封「自白書」,包含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和家庭背景,用於向法官求情。第二周開始「上壓力」,趙儷君說,「他們不斷說是因為我沒有保護好身份信息,才讓別人有可乘之機,害死了老奶奶。每當我反駁我也是受害者的時候,他們會一直打壓我,說我自私,一點不為別人考慮,真正的受害者錢被騙光了,在國內都活不下去。」
在24小時監控的持續壓力之下,趙儷君開始出現神經性過敏樣紅斑,從脖子一直蔓延到腰部,覆蓋了整個右側軀幹。每天早上醒來,趙儷君都難以相信自己活在這樣的現實里,白天只有在浴室里,她才能有一絲喘息的機會,她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會突然崩潰大哭。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特聘研究員袁傑對本刊指出,對於詐騙分子來說,24小時監控是一種拿捏「火候」的手段。他們先把受害者放到封閉系統之中,被他們提供的信息全方位包圍,之後詐騙分子會慢慢調整施壓的強弱,以此來判斷受害者的依從性,誘發受害者進入心理不安全的狀態中,再以提供解決辦法的手段,逐步操控受害者的心理。
趙儷君記得,是在被監控的第二周中間,李瑞東突然說,接下來要召開重要的案情會議,將決定她可以繼續待在海外還是需要立即被押送回國。「當時整個人都慌了,感覺給我逼到了一個牆角。這時,李瑞東說還有最後一個機會,他假裝越級幫我爭取到了「檢察官」的電話,讓我找他求情。」趙儷君說,「檢察官」一開始還假意拒絕幫忙,反覆拉扯了兩個小時,對方才「勉強」同意,提出可以取保候審,要交13萬。趙儷君想趕緊結束這一切,沒過兩三天就打了過去。結果他們又稱法官因保釋金不足,沒有通過申請,讓她繼續補錢。現在想起來,趙儷君只覺得荒謬,「那時候已經完全被牽著鼻子走了,好像喪失了思考能力」。最後,她又轉去了35萬。
孤島
從遭遇詐騙到現在,已經過去了8個月的時間,趙儷君還無法從遭遇詐騙的陰影中走出來。她不敢回到那間待過的出租屋。房間不大,只有18平方米,屋子裡的一切細節都是她精心設計過的,買了日式的暖爐,地毯是專門從國內運過去的,窗台上擺著各種各樣的紀念品和扭蛋。趙儷君說,當她在房間里打開平板電腦,會突然想到這正是之前擺放鏡頭的位置,那段記憶會再次湧來。
《只是弄丟了手機》劇照
重新復盤這段經歷,趙儷君發現自己從未想過對外求助。一方面,對方一直在激發她主動解決問題的心理,給了許多自證的機會,提交照片、指紋,哪怕發展到中期,她也相信這件事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一個人就可以解決。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受到對方恐嚇,她擔心一旦將信息泄露出去,不僅自己會觸犯法律,還會牽連家人朋友。袁傑告訴本刊,留學生群體有其特殊性:身處當地主流文化之外,安全感沒有那麼強;且和家人相隔太遠,由於時差或者報喜不報憂的心理,和國內交往相對沒有那麼及時,容易成為「孤島」。
2023年,上海市反詐中心曾對2022年以來涉及的境外留學生被騙案件分析發現,案件中受害留學生平均年齡僅為22歲,年齡最小的僅17歲,年齡段主要集中於「00后」,「出境到首次被騙」的間隔時間最短僅為1天,超過半數被騙者間隔時間在6個月以內。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警方2024年共接獲327宗內地學生在港遭遇電話詐騙案件,總損失超過2.3億港元(約2.1億元人民幣),平均每位受害者被騙超過70萬港元(約64萬元人民幣)。其中,8成受害者是來香港一年內的學生,部分受害者甚至在開學前就陷入騙局。
廣東省江門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副支隊長彭越自2016年起開始從事反詐工作,他對本刊記者表示,這些年來,在電詐受害群體上能看到明顯的變遷。2000年左右,電信詐騙對象還限於老人以及家長,方式多是冒充小孩子出事故,需要趕緊匯錢。隨著網路不斷發展,個人身份、社交、生活行為等信息被盜取、販賣以及流轉地越來越多,2010年到2020年間,慢慢出現了各類型的電信網路詐騙,詐騙對象涵蓋各年齡段,例如冒充公檢法、機票退改簽、虛假投資購物,網路交友等等,面向境內所有群體,從老到幼,不分職業特徵。
《公訴》劇照
彭越說,2020年10月,全國開始開展「斷卡」行動,依法清理和整治涉詐的手機卡和銀行卡,並不斷加大力度開展反詐宣傳。這之後,詐騙團伙針對境內實施詐騙的成本越來越高,他們開始向留學生群體下手——留學生普遍家境不錯,而且境外和國內反詐宣傳有一定信息差,宣傳力度沒國內深入。在彭越的感受和同行的交流里,從去年開始,涉及留學生的電詐案件勢頭越來越猛。在本刊採訪的遭遇電詐的留學生們印象里,詐騙常發生在老年人群體之中,「只要我不貪小便宜,就不會遭遇詐騙」。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反詐中心民警鄒紅對本刊記者指出,認為電詐只和老年人相關,只與貪心獲利有關,都是常見的錯誤認識,現在的詐騙手段完全可以達到針對個人的特定畫像,量身定製的程度,不同人群、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都有不同的詐騙手段,「總有一款適合你」。彭越告訴本刊,警方針對電詐的後續調查面臨不少阻礙,現在派出所都會配備專門採集APP數據的設備,第一時間採集相關線索信息,但是,往往事主醒悟的時候,可能會因情緒激動將其刪除,或者察覺被騙時間較晚,沒有保留相關記錄,又或者被詐騙分子以話術誘導刪除,有些軟體詐騙分子直接可以用技術遠程刪除,導致線索被抹殺。另外,這些詐騙分子基本都通過黑灰產買到虛假身份信息,打到賬戶里的錢,會迅速被線上或線下交割轉移,大大增加了追蹤和挽損的難度。
在李博雯離世后,李明磊沒有一天不想起女兒。他說,博雯一直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心思細膩,看到他翻修老家的小院子,會專門買冰袖送給他,怕他曬傷。過生日、父親節也會買些刮鬍刀這類的小禮物哄自己開心,日常會提醒他開順風車注意安全。
女兒離開后,李明磊試圖繼續開順風車,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撐起這個家。那時正趕上五一,看到許多放假回家的女孩子拖著行李在街上走,李明磊的眼淚立刻就止不住了,根本沒法開車。他說以前刷短視頻時,總能看到婚禮的視頻,女兒挽著爸爸的手走紅毯,聽到比較精彩的致辭,他還會偷偷記下來。他常會想象博雯結婚時挽著自己的場景,「但是現在我的孩子再也回不來了,什麼都沒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除李博雯、袁傑、彭越、鄒紅外,均為化名)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