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吃幾次「預製菜」會影響健康?

京港台:2025-9-17 19:24| 來源:都市快報 | 評論( 11 )  | 我來說幾句

一周吃幾次「預製菜」會影響健康?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日,羅永浩公開吐槽連鎖餐飲品牌,引發社會各界討論。

  「午餐,點了個外賣。」「晚上,煮一包速食湯。」「周末想偷懶?冰箱里還有預製小龍蝦」......

  我們的日常,正在被預製菜「包圍」,而隨之而來的,是朋友圈裡愈演愈烈的「添加劑恐慌」。吃一頓會不會超標?一周吃幾次會影響健康?今天,我們就來算一筆明白賬。

  需要說明的是,關於「預製菜」,爭論非常激烈,但大家心目中卻都有各自不同的定義、或者至少是不同標準的心理界定。我們選擇以較寬泛標準的預製菜定義,來討論一下關於預製菜的健康擔憂。

  食品添加劑對健康真的有害嗎?

  首先,我們必須正視一個事實:現代食品工業離不開添加劑。食品添加劑並不全是「有害化學物質」實際上,許多添加劑是從天然物質中提取的,並且所有合法使用的添加劑都經過嚴格的安全評估。正確認識添加劑可以幫助我們減少不必要的恐慌:

  添加劑的功能:可以防止食品腐敗變質(防腐劑)、改善口感(調味劑)、保持營養價值(營養強化劑)等。沒有防腐劑,肉製品更容易腐敗、滋生細菌;沒有抗氧化劑,油脂更容易哈敗;沒有凝固劑、增味劑,豆腐、濃湯寶也就不復存在。

  監管標準: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符合GB 2760),在上市前都經過了極其嚴格的安全性評估,並設定了「每日允許攝入量(ADI)」

  劑量關鍵:所謂「脫離劑量談毒性是荒謬的」,幾乎所有物質過量都會有害,包括天然食物。

  吃下多少添加劑才算「過量」?

  對於添加劑,吃多少才算「過量」?這是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答案是:對於絕大多數成年人,偶爾或常規食用合規的預製菜,遠達不到「有害」的劑量。

  浙江醫院營養科章小艷副主任技師介紹,關於添加劑攝入頻率和量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食品安全機構都有明確指導:

  

  所以,真正的風險並非來自「偶爾一吃」,而是來自:

  1.長期、大量、單一地食用某一種超加工食品。

  2.整體飲食結構失衡,把預製菜當飯吃,完全取代新鮮果蔬、五穀雜糧。

  面對添加劑,掌握這個度

  浙江醫院營養科副主任技師章小艷表示,現代生活中完全避免添加劑幾乎不可能,也非必要,我們更應關注的是整體飲食結構。

  1.分級選擇:優先選擇新鮮、未加工或最小加工的食物(蔬菜、水果、全穀物、新鮮肉、蛋、奶);中等選擇加工烹飪原料(澱粉、糖、鹽、植物油);酌情選擇加工食品(乳酪、鹹肉、罐頭水果);限制選擇超加工食品(碳酸飲料、速食麵、包裝零食)。

  2.學會查看食品成分表,關註:添加劑種類是否過多(特別是人工色素、防腐劑);營養成分表中的鈉、糖和飽和脂肪含量;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儲存條件。

  3.採用「80/20」平衡原則:80%的食物來自新鮮、營養豐富的天然食品,20%可以留給含添加劑的加工食品。這樣既保證了營養攝入,又不會因過度限制而產生心理壓力。

  4.孕婦、嬰幼兒和慢性病患者對添加劑更敏感,應更加謹慎地選擇包裝食品,優先選擇新鮮食材。

  真正威脅健康的往往不是合規添加劑本身

  飲食健康本質上是一場與食物關係的重塑——它不是關於絕對純凈的追求,而是關於比例、意識和整體模式的平衡。真正威脅健康的往往不是合規添加劑本身,而是整體飲食模式向高糖、高鹽、高飽和脂肪和低纖維方向的傾斜。多樣化的飲食、豐富的植物性食物、適量的動物性食品和限制超加工食品,才是健康的關鍵。

  希望大家能夠以更加平和的心態看待食品安全問題,既不掉以輕心,也不過度焦慮。真正的飲食智慧不在於極端排斥,而在於在紛繁的信息中辨別何為平衡,在複雜的世界里找到屬於自己的簡單。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8 21: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