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惠,一個撕開「老少戀」遮羞布的女人....

京港台:2025-9-4 13:33| 來源:李洪伙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萬千惠,一個撕開「老少戀」遮羞布的女人....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隨著《姐姐當家》的熱播,萬千惠與音樂大師三寶的「老少戀婚姻」被推到了公眾視野的中心。

  

  25歲的年齡鴻溝、丈夫凈身出戶后的「零基礎」重啟、以及一千萬的公司財產窟窿、未來需要同時面臨三位至親老去的沉重現實,這些問題放在一段普通的情侶關係中都能壓垮兩個人,何況是這對年齡相差巨大的老少婚。

  面對這樣的組合,看綜藝的時候,我總是忍不住帶著一些批判的目光,是「圖資源」「慕強依附」還是「上位者無情的剝削」?

  這些非黑即白的標籤充斥在我的腦海中,但看完這幾期,我發現我錯得離譜。

  

  萬千惠,這個雄競力拉滿、自我意識強悍、堪稱「高能量體」的女人,直接用行動打破我固有的封建觀念,向大眾證明一件事:人們應該關心的從來不是 「該不該結老少婚」,而是 「女性是否擁有掌控選擇的底氣,以及這段關係能否讓她保持主體性」。

  走進萬千惠,要理解萬千惠在這段關係中的位置,首先得拋開對「小女生攀附大人物」的刻板想象。

  

  24歲的她帶著滿眼仰慕嫁給49歲、剛經歷心衰手術、凈身出戶、事業進入退潮期的三寶時,她所圖的絕非現成的資源或安逸,而是對自己愛情從一而終的追求,不在乎世人眼中財富地位的享有,只鐘意這個男人的才華,即便在他落魄時,也始終愛惜這份才華,這份清醒的選擇,正是她自我主體性的鮮明展現。

  

  萬千惠的存在,她的主體性,本身就是對「女性該是什麼樣」的傳統規訓的顛覆。她的「雄競力」從不是為了「討好男性」或「證明自己比男人強」,而是為了掌握關係里的「主動權」。

  當意識到丈夫為了養家,要被迫榨取才華寫不喜歡的歌曲時,她果斷叫停,轉身扎進直播行業。從音樂劇演員轉型帶貨主播,活成了「拚命十三妹」,每天只睡4小時,選品、腳本、控場全靠自己盯,一天連播十幾小時是常態。

  

  哪怕身處月子期,她也沒被「產婦必須靜養」「媽媽要全身心育兒」「該做家庭主婦」的外界規訓綁架,而是一邊承擔作為母親責任,一邊繼續推進事業,懷二胎時同樣沒停下工作,孕晚期還踩著高跟鞋去品牌方談合作,只因為「我的事業不能因為懷孕就斷檔」。

  這種「不被單一角色綁架」的行為,不是盲目衝動,而是對自我價值的堅定尊重,更是女性主體性的生動實踐,萬千惠從始至終都有著清醒的自我意識與堅定選擇:愛具體的人,擔具體的責。

  

  面對母親「兩個人能否白頭偕老?」「下半生無伴可依怎麼辦?」的擔憂,萬千惠的回應充滿智慧:「為什麼我要操心20年後的事情?我20歲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不代表50歲的我也沒有。」這是她對能力的清醒認知,是對自身成長潛力的絕對信任。

  她選擇了三寶這個人,包括他的才華、他的低谷、他的年齡,她接受伴侶帶來的一切挑戰,她擁抱的是具體的生活,而非一個音樂大師虛幻的符號。這種基於強烈自我認知后的堅定選擇,正是女性主體性的核心。

  

  她從不是「躲在伴侶身後的小女人」,而是能獨當一面、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成年人。

  在婚姻中,不是三寶「讓著她」,而是她本身就有「不依附任何人也能活好」的底氣。

  正如她在採訪里所說:「我嫁給三寶,是因為我們能互相成全,不是因為我需要他養。如果有一天我們走不下去,我也能帶著孩子過得很好。」

  在傳統婚姻里,「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總帶著「男性主導、女性依附」的潛台詞,但在萬千惠與三寶的關係里,沒有誰「妥協」,只有誰「更適合」。

  

  很多看完綜藝的人說「三寶是好男人天花板」,可本質上,他只是做到了「不搞性別綁架」,不覺得「男人就該養家」,所以願意放下音樂事業半退休帶娃;他不覺得「女人就該犧牲」,所以支持萬千惠搞事業;他不覺得「老夫少妻里男人就該說了算」,所以家裡的大事小事都跟妻子商量。

  

  這種「去爹味」的選擇,戳中了傳統婚姻里最核心的痛點——男性的 「權力優越感」。太多男人在婚姻里,哪怕嘴上說 「支持妻子搞事業」,心裡卻藏著 「我才是家裡的頂樑柱」 的想法,妻子加班會抱怨「你不管孩子」,妻子賺得多會酸「你比我還能拼」,妻子做決定會幹涉「你不懂,聽我的」。

  

  三寶恰恰打破了這種「優越感」,他會在採訪里說「帶娃比寫歌難多了,我得跟我老婆學」,會在萬千惠直播到凌晨時,把溫好的湯端到書房,會在粉絲質疑「你怎麼不賺錢」時笑著說「我老婆賺錢比我厲害,我負責把家照顧好,這也是分工」。這種態度,不是「委屈自己成全妻子」,而是認可「家務和育兒也是有價值的勞動」,認可「女性的事業和男性的事業一樣重要」。

  

  他們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發光,又彼此支撐——這才是女性主義婚姻的核心,擺脫性別對角色的束縛,讓兩個人都能以「完整的人」相處,而非被「丈夫」「妻子」的標籤框住。

  萬千惠的故事從不是 「女性主義的童話」,而是用自己的行為告訴所有女性:「只要有底氣,就能把任何關係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用行動證明:女性的婚姻可以不只是「找個依靠」,也可以是「找個夥伴,一起打破偏見,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而這,才是對「女性該如何活」最有力的回答:不是活成別人期待的模板,而是活成自己能掌控的人生。

        更多娛樂八卦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9 14: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