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瘋狂收購日本藥局! 大量處方葯流向中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近幾年,日本街頭的藥局和葯妝店,正在悄悄經歷一場「所有權更替」。日媒報道,越來越多的日本藥局正被在日華人收購,而背後牽扯出的「藥品跨境流通」問題,也引發了日本關注。
過去十年,中國遊客在日本葯妝店的「爆買」一度成為現象級話題。尤其是感冒藥、解熱鎮痛葯、止痛貼、漢方葯等,被譽為「神葯」。
但隨著疫情和消費習慣的變化,這股「爆買潮」逐漸轉向了新的階段——直接買下藥局。
相比自己從0開始申請開業許可、找藥劑師、裝修場地,收購現成的藥局更省時省力。在埼玉縣、東京都江戶川區,就有中國籍女性花約3000萬日元收購現成藥局,隨後通過雇傭藥劑師和社交媒體宣傳,直接面向中國人群體銷售藥品。
在小紅書、微信群等中國人社交圈中,甚至能看到這樣的廣告:「販賣日本處方葯」「藥局轉讓、藥劑師在籍、設備齊全」。更有微信群專門交流「藥局開業攻略」,包括:出售中的藥局信息,代辦開業許可的行政書士聯繫方式,藥劑師介紹渠道。
藥局被收購后,藥品不僅賣給在日華人或遊客,還會通過各種「特殊渠道」運往中國。這其中就包括處方葯。
按規定,日本雖然對藥品出口並沒有嚴格限制,但處方葯轉售是嚴令禁止的。另外在中國境內,醫藥品入關必須向國家葯監局和海關申報。程序複雜、審批嚴格,這也是不少人諱莫如深的原因。報道中,一位經營藥局的中國人就含糊地表示:「有特殊渠道。」這無疑加重了外界的疑慮:這些違禁藥品流入中國市場,是否合規?是否存在逃避監管的風險?
目前日本藥局行業本身正面臨困境:中小藥局競爭激烈,倒閉增加,許多店主年事已高,無人繼承。在這種背景下,願意「接盤」的中國人出現,自然成了潛在買家。
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場「互補」:日本藥局找到買家,解決繼承與資金問題。中國投資者獲得穩定的醫藥品貨源與市場。消息曝光后,日本和中國網友評論激烈:日本網友擔心:「藥局被外國人收購太多,日本的葯會不會被大量帶走?」中國網友則表示:「買葯難、假藥多,日本葯確實更讓人安心,但走灰色渠道風險太大。」
也有人直言:「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日本藥局後繼無人,中國人自然會接手。」
藥品不同於化妝品,它關係到生命安全。藥局收購本身並無問題,但跨境藥品流通若缺乏透明監管,就可能成為灰色地帶。
在日華人藥局經營熱潮,既是商業機會,也是政策挑戰。接下來,如何在中日兩國間平衡需求與監管,或許才是真正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