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扎高薪挖來的人又跳回OpenAI!趙晟佳也要回去

京港台:2025-8-28 00:08| 來源:量子位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小扎高薪挖來的人又跳回OpenAI!趙晟佳也要回去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扎克伯格剛剛9位數高薪挖到的人才們,已經坐不住了。根據連線雜誌消息,兩名員工在Meta工作不到一個月後,已重返之前效力的OpenAI。甚至新任首席科學家趙晟佳也被曝光曾試圖重返OpenAI,更是一度簽署了聘用協議。老員工也跟著出走,一位在Meta工作將近10年的高層也一起轉投OpenAI。

  扎克伯格剛剛9位數高薪挖到的人才們,已經坐不住了。

  根據連線雜誌消息,兩名員工在Meta工作不到一個月後,已重返之前效力的OpenAI。

  

  甚至新任首席科學家趙晟佳也被曝光曾試圖重返OpenAI,更是一度簽署了聘用協議。

  

  老員工也跟著出走,一位在Meta工作將近10年的高層也一起轉投OpenAI。

  從PyTorch核心開發者到生成式AI產品總監,從前沿研究員到基礎設施工程師,各個關鍵崗位至少流失了8位人才。

  ……

  有網友開玩笑說,新的前沿實驗室被命名為「TBD」(待定)是有原因的,原來是人員待定啊。

  

  但更嚴重的是華爾街方面已經開始質疑:扎克伯格砸下的九位數薪酬和720億美元AI投資,到底能不能換來回報?

  

  關鍵人才出走的連鎖反應

  從PyTorch核心開發者到生成式AI產品總監,從前沿研究員到基礎設施工程師,各個關鍵崗位都在流失人才。

  Avi Verma曾是OpenAI研究員,短暫的加入Meta一個月就回去了,甚至連領英界面都沒有留下Meta的痕迹。

  

  Ethan Knight特殊一些,他在OpenAI參與了ChatGPT早期研發,後來加入了馬斯克的xAI,被挖來Meta后也是不到一個月就走人。

  另一位離職的Meta研究員Rishabh Agarwal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宣布離職時寫道:「離開新成立的超級智能TBD實驗室是個艱難的決定,特別是考慮到這裡的人才和算力密度。但在谷歌大腦、DeepMind和Meta工作了7年半之後,我感到是時候承擔不同類型的風險了。」

  

  除了新員工迴流外,老員工出走的規模和速度也超出了預期。

  PyTorch和Triton的核心開發者Bert Maher選擇加入了競爭對手Anthropic,這對Meta的AI基礎設施建設團隊是個不小的打擊。

  

  這種離職潮還在向中層管理崗位蔓延。

  Meta還失去了一位工作了近十年的領導者。據兩位知情人士透露,Meta生成式AI產品管理總監Chaya Nayak加入OpenAI作為「特別行動人」。

  

  據統計,至少有8名員工在MSL成立不到兩個月內離職,涵蓋了研究、工程和產品管理等各個關鍵領域。

  更令人擔憂的是,Meta內部關於」Do Not Rehire(不予再聘)」名單的傳聞開始流傳,這進一步打擊了員工的心理安全感。

  重組帶來的管理混亂

  扎克伯格為了追趕OpenAI和谷歌這次是真的下了血本,開出了科技行業前所未有的薪酬方案。

  單人簽約獎金最高達到1億美元,這個數字通常只會出現在職業體育明星的合同里。

  這種」快狠貴」的挖人策略確實在短期內見效了。

  Meta迅速組建起了號稱人才密度和算力密度雙高的超級智能實驗室,扎克伯格昭告天下要打造「個人級超級智能」,直接對標OpenAI和Google DeepMind。

  

  然而,高價挖來的人才和原有團隊之間很快就出現了裂痕。

  據內部人士透露,天價新人的快速晉位觸發了嚴重的內部公平感爭議,資源分配博弈日益激烈,導致不少資深老員工感到被邊緣化,士氣明顯下滑。

  就在人才矛盾愈演愈烈的時候,Meta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組織調整。整個AI工作被分拆為四個部門:前沿研究團隊(TBD Lab)、AI產品、基礎設施和長期探索(FAIR延續),全部歸屬於新成立的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

  

  這已經是Meta在近幾個月內的第4次AI團隊重組了。

  頻繁的組織調整帶來了嚴重的副作用:管理關係不斷更替,項目目標頻繁切換,員工們普遍感到超負荷。

  一位離職員工在內部論壇上寫道:」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換老闆了,每次重組都要重新適應新的管理風格和工作重點。」

  華爾街的反應更加直接。在AI開支焦慮的大背景下,投資者開始質疑Meta高達720億美元的AI資本開支能否帶來相應回報。

  有分析師指出,如果Meta不能在未來幾個季度內拿出實質性的AI產品突破,資本市場的耐心可能會迅速耗盡。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Meta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如果能夠在接下來的一兩個季度內穩定組織、明確技術路線,並在產品端取得突破,這波離職潮可能只是「成長的陣痛」。但如果組織動蕩持續,關鍵人才繼續流失,Meta在AI競賽中可能會進一步落後。

  扎克伯格的AI巨頭之路,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01: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