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英特爾協議 美國主權財富基金或入股更多公司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在8月25日表示,聯邦政府可能會仿效對晶元製造商英特爾的股權投資模式入股更多企業,並將涉足更多領域,而不僅僅是晶元。
哈塞特同時強調,入股英特爾屬於非常特殊的個案,這筆近90億美元的補貼資金原本是2022年拜登政府《晶元法案》的組成部分,該資金將轉為股權形式,未來政府不會獲得投票權也不會介入公司經營。
此類交易可能成為美國主權財富基金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最知名的主權財富基金主要來自北歐和中東等坐擁豐富自然資源的較小體量國家,主要用於管理外匯儲備、財政盈餘等公共資產。
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為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其資產規模19.59萬億挪威克朗(約合13.77萬億人民幣),投資結構為股票佔比70.6%,固定收益27.1%,未上市資產僅佔1.9%,前十大重倉股包括英偉達、微軟等美股科技巨頭。
哈塞特表示,往屆聯邦政府雖然一直積極向企業撥付資金,但美國納稅人並未獲得任何回報。此後英特爾將憑藉充沛的現金流重整旗鼓,預計像英特爾這樣的公司將實現更高盈利能力。
哈塞特還引用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例子來說明政府入股企業並非鮮見,此舉是政府戰略的一部分,該戰略包括徵收關稅,以鼓勵更多製造業迴流美國本土。
哈塞特發布上述言論之後,美股三大指數開盤,英特爾漲逾2%。
就在3天前,英特爾公司宣布與聯邦政府達成協議,後者將向英特爾普通股投資89億美元,以每股20.47美元的價格收購4.333億股英特爾普通股,相當於該公司9.9%的股份。
協議達成后,聯邦政府成為英特爾的最大股東。根據協議,剩餘約109億美元的聯邦補貼將轉換為股權英特爾已獲批109億美元(約合783億元人民幣)的《晶元法案》撥款,主要用於商業及軍用晶元產能建設。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當時在社交媒體上寫到,英特爾是美國頂尖科技企業之一。這份協議將鞏固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技術優勢,最終推動美國經濟增長。
英特爾確實曾是PC處理器的絕對領導者,但隨後錯失為初代iPhone提供晶元,繼而整個移動市場的機遇,核心技術滯后使得其長期處於被動之中,競爭對手台積電、三星藉機等完成了彎道超車。有分析指出,美國政府的入股並沒有改變英特爾在競爭中落後多年的現實。
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晶元行業視為國家安全和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領域,但不滿於製造環節過度依賴 亞洲供應鏈。8月早些時候,他曾呼籲剛上任的英特爾CEO、馬來西亞華裔陳立武辭職,理由是陳立武和英特爾之間存在嚴重利益衝突,隨後又和內閣成員在白宮與陳立武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