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輪到宗馥莉被罵了?宗家海外資產大曝光

京港台:2025-7-19 00:22| 來源:鳳凰網/雷叔寫故事 | 評論( 7 )  | 我來說幾句

又輪到宗馥莉被罵了?宗家海外資產大曝光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2024年1月,美國知名地產網站《RobbReport》披露,希爾頓家族持有的一棟位於洛杉磯頂級社區的豪宅,在歷經兩年多的市場滯銷后,最終以 25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這座豪宅為三層建築,內設8間卧室及不少於16間浴室,2021年9月首次掛牌時,報價高達5500萬美元。

  從初始報價到最終成交,價格降幅超 50%,堪稱一筆極具性價比的「撿漏」交易。

  儘管此次交易未直接披露買家的具體信息,但《Robb Report》明確指出,交易的最終買家與宗慶后家族存在關聯。

  這宗海外交易,恰發生在宗慶後人生最後階段,交易完成一個多月後,宗慶后便與世長辭。

  而這位曾以「只有一妻一女」、 「一年消費不超過 5萬元」 樸素形象深入人心、常將財富的社會屬性掛在嘴邊的商界大佬,其從貧困歲月中沉澱的消費觀,本與大眾對企業家的樸素期待高度契合。但現實卻並非表面那般簡單。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宗慶后遠不止宗馥莉、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4個子女,而網傳的2017年出生的孩子生母為另一名年輕員工。此外,還有一個孩子尚未曝光。更值得關注的是,不只是海外信託,宗氏家族早已在海外完成了多維度的資產布局。

  01龐大的離岸資本網路

  在宗氏家族的海外資本版圖中,離岸公司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核心角色。

  由宗馥莉掌控的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 「宏勝集團」),其股東實為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的恆楓貿易有限公司(下稱 「恆楓貿易」)。

  據人民網 2007年的一篇報道顯示,該公司成立初期,法定代表人正是宗馥莉。

  也有文件顯示,宗馥莉曾兩度為該公司股東,第一次是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第二次是2012年12月至今,目前恆楓貿易股東只剩她一人。

  而宗馥莉在離岸公司的任職軌跡並非局限於恆楓貿易。她同時還在註冊於非洲塞席爾的 Best Max GroupLimited(塞席爾盛佳集團)擔任董事職務。

  但無論恆楓貿易還是 Best Max,這類離岸公司在宗氏家族的資本版圖中僅僅是冰山一角。

  鳳凰網《風暴眼》發現,宗馥莉還在多家離岸公司中擔任董事,其中包括BOUNTIFULGOLD TRADING LIMITED、GOLD FACTORYDEVELOPMENTS LIMITED、GOLDEN DYNASTY ENTERPRISES LIMITED、PLATINUM NET LIMITED以及 HONOUR BRIGHTINVESTMENTS LIMITED(榮輝投資有限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 HONOUR BRIGHT註冊於美屬薩摩亞群島外,其餘多家公司均集中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這些散佈於全球不同離岸地區的企業實體,共同構築起宗氏家族龐大且隱秘的離岸資本網路。

  而隨著家族成員利益糾葛的浮現,三名自稱宗慶后 「子女」 的人士向宗馥莉發起訴訟的起訴中,還涉及一家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的 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所謂的信託賬戶,是Jian Hao Ventures Limited的名義開立的。

  除上述傳統離岸區域外,享有稅收優惠政策的香港也被納入其布局。

  2010年 6月,宗氏家族加速加碼香港市場布局,先後設立娃哈哈(香港)貿易有限公司與恆楓國際(香港)有限公司(下稱「恆楓國際」),兩家企業的負責人均顯示為宗馥莉,其中前者於 2015年正式更名為 Hongsheng (HK) Trading Co., Limited。

  2016年,宗氏家族再度在香港拓展版圖,成立了盛佳集團有限公司(ASSOCIATED GROUPLIMITED)。

  02離岸公司參與國內企業成立

  從娃哈哈當前股權架構看,國有資本持有 46%股份,為第一大股東;宗馥莉繼承宗慶后所持 29.4%股權;員工持股會則持有剩餘 24.6%股份。

  但宗氏家族的資本觸角不止於此 —— 通過境外公司,他們還控制著龐大的國內企業矩陣。

  2003年起,BOUNTIFUL GOLD TRADING LIMITED與宗氏家族控股的浙江真宗投資有限公司合資,共同持股紅安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持股 50%)、重慶市涪陵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大理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

  2010年後,恆楓國際與宏勝集團合資成立恆楓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洛陽恆楓飲料有限公司等多家實體,並在2017-2018年間全資控股麗水港恆飲料有限公司、周口泓楓服裝有限公司。目前,恆楓國際對外投資的國內企業有11家。

  作為宗馥莉全面掌控的核心平台,唯一股東註冊地在英屬群島的宏勝集團對外投資了58家公司,多是位於國內各地的食品飲料公司。

  自 2010年宗馥莉擔任宏勝集團總裁后,該公司承接了娃哈哈集團三分之一的產品代加工業務,並逐步構建起覆蓋食品配料研發、高端裝備製造、印刷包裝、飲料生產、品牌營銷、物流運輸的全產業鏈布局。

  2017年,恆楓貿易旗下公司Ever Maple Flavors and FragrancesHoldings Limited還曾試圖收購港股上市公司中國糖果不少於50%的投票權,在當時被解讀為宏勝想要借殼上市。然而,這筆收購要約最終宣告失效。

  而恆楓貿易除了在境內投資宏勝飲料外,還投資桂林恆楓飲料有限公司、長沙娃哈哈恆楓飲料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

  另一離岸平台塞席爾盛佳集團則於2000-2005年間,在中國大陸先後拿下吉林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濰坊娃哈哈飲料有限公司、濰坊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 51%的股權。

  

  而盛佳集團則與杭州娃哈哈合資成立天水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非常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等企業,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其境內對外投資已達 24家,業務覆蓋食品、飲料、生物科技等多個領域。

  榮輝投資有限公司則對外投資了合肥娃哈哈飲料公司、江山娃哈哈飲料食品有限公司、文成娃哈哈宏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

  這些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塞席爾等離岸金融中心的公司,通過境內合資、控股、全資設立等多元方式,讓宗氏家族的資本觸角在娃哈哈體系外持續延伸,最終編織成一張隱秘而龐大的商業網路。

  某種程度上,這一現象的形成亦是特定企業特定發展歷史的產物。

  1996 年,娃哈哈與達能攜手組建合資公司,達能以 51% 的持股比例成為控股股東。這一股權結構下,宗慶后及核心高管團隊直接面臨著失去合資公司實際控制權的現實風險。為應對這一局面,宗慶后一方面推動職工集資持股,成立獨立於合資體系的非合資公司;另一方面悄然布局離岸公司,通過這些海外平台在境內投資或控股了大量企業,以此構建起家族可控的資本緩衝帶。

  現在,這也成為宗馥莉掌控娃哈哈的一種重要途徑。

  03被曝曾在香港、洛杉磯等地置業

  洛杉磯低價買入豪宅,並非宗慶后家族首次涉足海外房產市場。在國外布局離岸公司的同時,宗慶后家族也開始在海外買房置業。

  據《Robb Report》披露,早在 1997年至 2008年間,宗慶后便在洛杉磯富裕郊區聖馬利諾擁有一座寬敞卻風格相對樸素的莊園式住宅。

  而在 「達娃之爭」(法國達能集團與杭州娃哈哈集團的商業糾紛)塵埃落定前後,宗家人的資產配置重心開始轉向香港樓市。

  彼時,隨著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加速,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全球的金融樞紐,成為家族資產分散配置的重要選擇。

  2009年9月,法國達能集團與杭州娃哈哈集團宣布友好和解。根據香港網路媒體《香港01》報道,在和解的三個月前,宗馥莉購入了香港半山栢道 2號的一處物業,成交價格為 1110萬元。

  《香港01》在報道中提及,簽約時是使用美國護照完成的交易手續。一個月後,她再用中國護照簽轉易契,用的全名改為「Zong Fuli」,並標註又名「Kelly Fuli Zong」。

  不過,據美國官方披露的放棄國籍記錄顯示,2010年第二季度,宗馥莉已正式合法地放棄美國國籍。

  據報道,經過近九年的持有,該物業於 2018年成功轉手,成交價格達2600萬元。

  除了這處已轉手的物業,《香港01》披露,宗馥莉在香港的登記住址位於山頂白加道 27號的低層單位。

  這一物業使用面積約 4000平方英尺,按照當前香港山頂區域房價水平估算,價值高達 2億港元。

  

  按照《香港01》的說法,這處山頂豪宅並未直接登記在宗馥莉個人名下,而是由香港註冊公司「Sealine HoldingsLimited」持有。

  鳳凰網《風暴眼》了解到,該公司的唯一董事為施幼珍 —— 宗馥莉的母親。

  從海外公司到海外房產,宗氏家族曾一度井然有序鋪展的資產版圖,成為其家族商業勢力擴張的堅實骨架。然而如今,隨著家族成員間利益糾葛的漸次浮現並持續發酵,這張曾經穩固的商業網路隨時可能迎來新的變數與嚴峻挑戰。

  為什麼又輪到宗馥莉被罵了?

  1

  娃哈哈遺產大戰越來越撲朔迷離了。

  前幾天大家還在變著法地罵宗慶后罵小三,誇宗馥莉手腕了得,妥妥的「爽文女主」。

  結果一覺醒來發現大家又罵上宗馥莉了。

  

  起因其實大家都知道,就是因為宗慶后突然冒出來三個私生子,把宗馥莉給告了。

  

  三孩子分別叫宗繼昌、宗婕莉和宗繼盛,孩子媽則是娃哈哈早年前,宗慶后親自面試招進公司,後來當上高管的杜建英。

  娃哈哈老員工說這人相當於公司的二把手。公司很多人都知道這事,叫她「影子夫人」。

  

  私生子們說,宗慶后在滙豐銀行給他們留下了一筆信託資產,而宗馥莉擅自轉移了110萬美元,要求凍結、退回,以及賠償。

  他們說,這是爸爸留給我們的錢,你宗馥莉憑什麼亂動,於是請法庭辨忠奸。

  

  他們還覺得,大家都是爸爸的孩子,憑什麼只有你能繼承股權,你有的我們也要有。

  於是要求瓜分宗馥莉所持有的娃哈哈集團股權,據說價值200億人民幣。

  

  

  宗馥莉方面的回應很簡單,問就是不知道、不了解、沒聽爸爸說過這事啊。

  強調錢屬於「公司賬戶」,110萬美元付了海外公司設備尾款,有合同有發票。

  目前官司還沒結果,網友已經罵好幾輪了。

  畢竟誰也沒想到營銷了一輩子愛老婆愛女兒的宗慶后,一眨眼就多了三個美國籍私生子,還給人留下了那麼多的海外資產。

  私生子的名字非要叫「繼昌」、「繼盛」,和娃哈哈公司名字一樣,簡直司馬昭之心。

  

  而且隨著輿論爆料,現在私生子變成了六個!速度太快了,不知道會不會繼續分裂。

  

  誰能想到,人不在了還能塌墳啊。

  2

  反觀宗馥莉,在網路上的呼聲日漸增長。

  一方面,大家覺得她道德上佔優。

  雖然法律規定非婚生子現在也可以繼承遺產,但按照社會的公序良循,出軌就會人人喊打,私生子更是很難得到認可。

  

  更何況這幾個私生子還是美國籍的,大家更加義憤填膺,表示忍不了了。

  所以網友們大多都盼著宗馥莉贏下官司,不要被私生子分走家產,哪怕一點點。

  他們管這叫「婚生子help婚生子」。

  另一方面,網友們覺得她特別爭氣,恰如「爽文女主照進現實」。

  

  大家的想象中,宗馥莉這一路走來,那叫一個危機四伏,艱苦非常。

  網友懷疑她去佩伯代因讀大學,也是杜建英安排的,目的就是不希望她好好讀書。(但其實佩伯代因的商科還是很厲害的。)

  

  說她之所以隔幾天就要換司機換保姆、連冰箱里都要放攝像頭,一定是遇到過危險。

  

  但這些危機都沒有打倒她,反而讓她更加下定決心,「要拿回屬於自己的一切」。

  為此,她利用輿論。

  2018年,宗馥莉擔任娃哈哈品牌公關部部長。採訪中,她說是自告奮勇。

  

  如今復盤,人們難免會聯想到宗慶后「一妻一女一布鞋」的人設與報道,都出自她手。

  有人稱其為「頂級陽謀」。

  相當於給宗慶后立了個變相的貞節牌坊,把人設先架起來,和品牌名譽綁定在一起,讓他沒辦法正大光明承認私生子的存在。

  

  

  她誇宗慶后「非常愛自己員工」的言論,現在也被解讀為陰陽怪氣的嘲諷。

  

  其次,解決外憂。

  宗馥莉剛接管集團時,很多人說她能力不行,然後她是怎麼應對的呢?

  她發了一份辭職函,說部分股東對她有質疑,自己干不下去了,乾脆不幹了。

  

  一種觀點是,這是典型的「以退為進」。

  因為沒過幾天,宗馥莉就被請回來了。

  據說是沒辦法,業務上下游基本都在她手裡了,不找她回來,別人也頂不住。

  

  後來她想怎麼改革都沒阻力了。

  她還說過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在娃哈哈發展的過程中,有的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而有的人卻慢慢懈怠了,想躺在功勞簿上。」

  就差指著鼻子罵某些老員工了。

  結果很解氣。娃哈哈2024年的營業收入重回700億元水平,比前一年增長40%。

  

  最後,該除內患了。

  現在大家公認宗馥莉很能忍。

  因為私生子在公司是個公開的秘密,但宗馥莉雖然早就知道,但在明面上沒有行動。

  

  有一種說法是,宗馥莉想用輿論把宗慶后加起來,承認她合法繼承人的身份,再利用這個身份調用信託基金的錢,然後信託事實性不存在,私生子們也就沒有機會再分到錢了。

  

  包括她從信託基金里轉錢的行為,也被視作「神來之筆」。

  一來,錢是公司轉賬。證明這是公司賬戶,而非私人賬戶,性質就不一樣了。

  

  二來,轉賬金額是110萬美元,數量不多,但卻能讓私生子「狗急跳牆」。

  就連數字都顯得意味深長:1,1,0。

  

  進一步的猜測是,這是個明晃晃的試探。

  就是在暗示私生子們,這筆錢我能光明正大地動,你們想要就告,就讓你們來扯下宗慶后的遮羞布。網友說,這是赤裸裸的報復。

  

  這背後到底有沒有這麼多彎彎繞繞,我也不知道,畢竟網友們一直挺有想象力的。

  但至少比開水澆發財樹、半夜偷公章聽起來精彩多了,感覺又看了一集《知否》。

  還有人管宗馥莉叫「吹哨人」,說朋友圈的富二代們看了這事以後都飛回家查家產了。

  

  3

  當然,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這不,網友們又罵上宗馥莉了。

  我看了下大家的說法,發現這些人的憤怒大概源於這樣幾個方向。

  # 宗馥莉引導國資外流?

  

  

  之前報道里說,私生子主張的這個信託賬戶的主要來源其實是娃哈哈的分紅。

  怎麼分紅這麼多,娃哈哈的最大股東杭州國資委卻一分沒賺到呢?

  

  而去年宗馥莉剛剛接手娃哈哈的時候,就有老員工出來舉報她侵佔巨額國有資產。

  意思是她把娃哈哈有利潤的訂單,都委託給自己的宏勝集團來做,讓自己的宏勝賺錢,但讓娃哈哈變成了一個空殼。這是損公肥私啊。

  

  現在這個事又被人翻出來了,說宗馥莉就是在靠加工廠轉移利潤,還想轉移商標。

  這也值得吹捧?

  

  

  又因為不知道哪裡來的消息,說她有兩個美國籍的小孩,他們家打來打去最後結果都是娃哈哈賺中國人的錢進了美國人的口袋。

  

  

  說網友們吵來吵去,都把娃哈哈當他們宗家的了,覺得非要有個姓宗的繼承人不可,但其實忽略了娃哈哈是個國企啊。

  

  明明它最大的股東是杭州國資委,結果現在根本沒人考慮它的死活。

  

  不過我是覺得,如果真有問題,國資委肯定不可能坐視不管的,也要去取證調查。至少不會靠網路上的這個說那個說就來定案。

  # 宗馥莉牽連打工人?

  新聞提到,宗繼昌、宗婕莉擔任董事的多家娃哈哈子公司,在今年以來被關閉。

  據說也是商戰的一環。

  

  有人想到了無辜的打工人,感慨底層牛馬才是最倒霉的,一覺醒來,公司就被乾沒了。

  

  由此想到果然不該和資本家共情。

  資本家高高在上,誰關心打工人的處境呢?

  # 宗馥莉對老員工過河拆橋?

  有報道暗示,杜建英在娃哈哈創建時立下過汗馬功勞,說娃哈哈能有今天她功不可沒。

  所以有人覺得,杜建英和她的私生子們想要分一份遺產,完全是理所應當的事。

  又聯繫她在繼承公司后,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行為,包括修改員工績效模式。

  因而也有人罵宗馥莉,接手公司后就想對功臣趕盡殺絕,實在心狠手辣、過河拆橋。

  

  這個說法其實有點離譜的。

  杜建英就算有功勞,娃哈哈也給她發工資了,這似乎也不能支持她對家產有處置權啊。

  # 宗馥莉把女人的路走窄了?

  有些人可能是看豪門宮斗的故事看多了,就在這裡想象豪門的潛規則,說人家傳承家產都有規矩的,沒見過搞這麼難看,讓偏房一點便宜都撈不到,還要反過來打官司的。

  說宗馥莉這麼一搞,以後都沒有豪門敢把家主之位傳給女性了,因為她們「不懂規矩」,會把家族鬧散,還說她這是「利己主義女性」。

  

  宗馥莉叔叔估計也是這麼想的。

  他說宗馥莉胸懷不夠大,沒必要侵佔父親留給私生子們的遺產,說她「六親不認、趕盡殺絕」。

  

  有人一聽覺得這話也對啊。

  有句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意思是大家都要相互幫襯,沒必要爭得你死我活的。

  你宗馥莉非要一人獨佔,格局就太小了。

  

  問題是,玄武門事變的時候,也沒有吐槽李世民把男人的路給走窄了?

  # 宗馥莉不尊重法律?

  法律確實有規定,現在非婚生子是可以拿到遺產的,前提是證明親緣關係確實存在。

  有人於是開始替私生子喊冤了。

  他們說私生子也是無辜的,他們也不是為了當私生子而出生的啊,既然法律規定他們可以拿,那麼宗馥莉憑什麼搶佔他們的部分呢?

  這不是不公平嗎?

  

  

  還有人說,不管私生子多壞,既然宗慶后答應了那就應該做到,因為那是他對自己的財產分配是有決定權的,宗馥莉沒權利修改。

  

  如果真是過去宗馥莉真的用輿論給她爸壓力,那不就是在欺騙網友嗎?

  。。。

  4

  我不是知情者,沒什麼額外消息,和大家一樣都從網路上了解這事的進展,所以對很多事情的真假對錯,沒辦法給出很明確的判斷。

  不過我有一個很樸素的判斷方法。

  如果影響到國資委的利益,那麼國資委自然會去調查;如果和法律的規定相悖,那麼法院最後自然也會給出相應的判斷。

  

  這些都不是我們,僅僅靠網路上的隻言片語,就可以下定論的事情。

  更何況現在網路上信息如此混雜,我們也根本很難區別我們看到的消息是真實的,還是別人在利用演演算法和輿論力量創造出來的節奏。

  結果是,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很清醒,覺得我們在為正義發聲,為真理站隊,殊不知只是充當了情緒的打手,輿論的工具。

  所以經常覺得網路挺可怕的。

  前一秒人們還在把你高高捧起,后一秒就可以把人重重拋下,甚至還要踩上幾腳。

  宗慶后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剛去世的時候,全網都在哀悼他,誇他是「布鞋首富」,幾乎把他捧成神了,所以現在人設的崩塌才更加教人震驚。

  如今對宗馥莉也是一樣。

  前幾天的輿論都在一個勁捧她,恨不得把她也捧上神壇,說她的故事就是大女主逆襲的最好呈現,就是新世紀女性的代表。

  但一不留神,輿論也可能會變成刺向她的利刃。

  說到最後,宗馥莉的路該怎麼走,官司該怎麼打,結局會怎樣,都是自己的事。

  想要靠輿論影響司法判決,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上了法院,能有用的只有證據。

  而這樣的故事對普通人的警示也僅僅是,不必對有錢富豪們的生活過於真實情感。因為他們的很多煩惱,我們一輩子也體會不到。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0 23: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