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回歸夢:曾願攜舊部回大陸任國民黨總裁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1949年,蔣介石帶領國民黨敗退至台灣后,依然心繫復國之夢,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重新奪回大陸,恢復國民政府的統治。他的「反攻復國」願景,成為他餘生的主旋律。1951年,在一次視察金門的行程中,蔣介石在金門的太武山上親自題寫了「毋忘在莒」四個字,這四個字承載了他復國的決心與信念。
「莒」是戰國時期齊國的一個重要城市,齊國將領田單曾在此作為反攻的根據地。在燕國與其他四國聯軍的侵略下,齊國一度陷入危機,但田單堅持五年之久,最終成功驅逐敵軍,收復失地。蔣介石通過提到這一典故,意在激勵自己及其手下那些殘兵敗將,提醒他們「勿忘曾經的輝煌」,用歷史的力量激勵自己與手下的士兵,力圖重現歷史,最終實現「反攻復國」。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蔣介石對國民黨進行了徹底改革,採取了一系列步驟以鞏固其政權。具體而言,他發布了《辯證法》和《中共幹部教育學習與研究》一類書籍,供黨員學習,還提出了口號:「一年準備,二年進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這些宣言不僅是對民眾的號召,更是給黨內高層與士兵們的一種鼓舞,期望在未來幾年內能夠恢復對大陸的控制。
然而,儘管蔣介石始終堅持反攻的戰略方針,但隨著50年代中期朝鮮戰爭的結束,以及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召開,國際局勢逐漸緩和,中國共產黨將更多精力轉向了經濟建設。這一變化導致了中央政府對台灣政策的調整,由原來的「單靠武力」轉為「立足武力伺機解決,同時力爭和平解放」。
一、
1955年5月,周恩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公開表示:「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灣。」毛澤東也表達了類似的態度,主張「和為貴」,並強調兩岸一家親。此時,蔣介石在台灣面臨著來自島內民眾和美國的雙重壓力,台灣的局勢並不平穩。在這樣的背景下,蔣介石開始考慮與大陸接觸。
1956年,一封來自中共中央的信通過曾擔任1949年北平和談國民政府代表的章士釗送到蔣介石手中。這封信提出了四個具體辦法,旨在推動國共第三次合作與兩岸統一。信中提到,若兩岸統一,蔣介石將繼續管理台灣的軍政事務,中央政府會提供經濟支持,並在台灣社會改革上尊重蔣介石的意見。信中還特別提到,蔣介石的故鄉、祖墳將得到妥善保護,未曾遭到破壞。中共中央的善意與真誠,試圖為兩岸關係的緩和打開一扇窗。
二、
曹聚仁作為國共雙方溝通的關鍵人物,開始發揮重要作用。1956年7月,曹聚仁以新加坡《南洋商報》記者的身份,受到了周恩來的高度重視與接待,周恩來多次接見他,顯示出對這位記者的極大尊重。周恩來在談話中提到:「過去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過兩次,為什麼不可以有第三次合作呢?」這一言論無疑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曹聚仁與蔣經國的關係非常密切,兩人多次交流,兩岸的政治局勢也在他的眼中得到了全面的反映。1957年初,蔣介石派遣親信宋宜山秘密與中共接觸。宋宜山的到來,代表了蔣介石對兩岸合作的潛在支持。宋宜山在與中共中央的多輪會談中,向蔣介石傳達了中共方面的四項主要要求,其中包括通過對等談判實現和平統一,並提出台灣將享有高度自治。
然而,蔣介石對這些建議的反應卻是激烈的,他認為自己曾經的政權並不如共產黨所描述的那樣失敗,甚至對宋宜山的報告表現出了極大的反感。
三、
為進一步核實中共是否破壞蔣家的祖墳,蔣介石指派曹聚仁於1957年5月再次訪問浙江奉化。他在奉化溪口拍攝了大量照片,親眼確認了蔣家故居和祖墳的完好無損,並將這些照片寄回給蔣經國。蔣經國在收到這些照片后,長舒一口氣,蔣介石對祖墳的擔憂也隨之消散。
然而,正當兩岸關係有所緩解時,國際局勢發生了變化。1958年7月,美國和英國先後出兵黎巴嫩與約旦,而台灣國民黨在美國的支持下,宣稱要加速「反攻大陸」的準備,甚至進行了軍事演習。毛澤東隨即指示解放軍對金門進行炮擊,要求美軍撤出台灣,蔣軍從金門和馬祖撤退。毛澤東的聲明明確表態:「只要蔣介石不與美國勾結,台灣可以由蔣介石管理,甚至可以保留他的軍隊。」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和平統一」的立場。
四、
1965年,蔣介石得知李宗仁回國並受到了中共的熱烈接待后,產生了新的想法。蔣經國通過曹聚仁再次嘗試與中共進行接觸。在一次秘密的北京訪問中,曹聚仁向蔣介石傳達了中共方面的條件,其中包括蔣介石仍可擔任國民黨總裁,中共同意蔣介石攜其舊部回到大陸,並由蔣介石選擇一個省份作為定居地。曹聚仁還指出,台灣的外交和軍事將由中共掌管,而台灣的經濟則會由北京提供支持。蔣介石對此方案的反應複雜,他對這些條件既感到新奇,又有些遲疑。
五、
在1975年,蔣介石健康狀況日益惡化,政治上的最後一次嘗試也未能成功。蔣介石去世后,台灣與大陸的談判再次陷入停滯。1975年春節期間,蔣介石通過陳立夫向毛澤東發出邀請,希望中共能夠重新考慮兩岸統一的可能性,但這一切都被蔣介石的去世所打斷。
一年半后,毛澤東也因病去世,國共兩黨第三次合作的希望徹底破滅,成為了一段歷史遺憾。
結語
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在臨終時寫下了《望故鄉》,詩中表達了台灣人民對大陸統一的渴望與痛苦:「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這首詩反映了無數台灣人民內心的深情與期盼。兩岸的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願望,無論未來面臨多少挑戰與艱難,只要兩岸人民團結一心,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最終和平統一的夢想必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