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推出新標識,終於「解套」了

京港台:2025-7-4 01:24| 來源:聯合早報 | 我來說幾句

中國證監會推出新標識,終於「解套」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中國證監會星期一(6月30日)出人意料地啟用全新標識,使用了13年的白底紅色三角形組成的圖案,正式被紅底銀色「V」型構成的圖案取代。

  原先的舊標識由三個紅底的「公」字相互嵌套構成,代表監管者、市場主體與投資者三方平衡構成健康的股票市場,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三公」原則。

  這一標識在2012年首次亮相時,恰逢A股低迷期,上證指數在2300點附近徘徊。在一些投資者看來,三個三角形層層套疊的設計更像是一個「連環套」,彷彿在說散戶被股市長期套牢、無法脫身的困境。

  更有人調侃:「三個三角,分別代表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面面具套。」

  此後每當A股大幅下挫或指數回調,這個「連環套」標識總會被重新翻出,成為散戶調侃證監會和市場表現的標靶之一。

  證監會標識解套

  證監會標識的改版,不曉得是不是對外界多年調侃的間接回應。新標識延續了「公」字三角形結構,但不再使用封閉的三角形圖案,而是以三個開放的銀白色「V」字交織構成六邊形。

  有網民解讀,新標識寓意A股市場終於「解套」了,三個「V」形設計象徵未來A股將迎來更多「V型反彈」。

  也有觀點認為,三個「V」分別代表Victory(勝利)、Value(價值)與Vigilance(審慎監管),傳遞出監管層要強化監管、保護投資者權益的決心。

  

  中國證監會星期一(6月30日)發布全新標識(右圖),並已應用於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新標識保留舊版標識(左圖)中「公」字的結構元素,但各部分不再相互嵌套。 (網際網路)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李楠告訴灣財社,新標識更清晰點出金融市場發展核心是監管體系的公平、公正、公開、透明。

  但仍有不少網民調嘲諷,新標識看起來像個陷阱,「收割散戶的鐮刀」;「交易制度沒有變,收割只是早晚的事」。

  全球股市普遍重視象徵吉祥的元素,華人社會尤其看重好彩頭。

  上海和深圳交易所門前均設有金牛雕像,寓意牛市長盛不衰。A股行情顯示方式也別具一格,與海外普遍採用的「綠漲紅跌」不同,A股沿用「紅漲綠跌」,上交所門前還擺放著一座紅火雕塑,寓意開門紅。

  

  上海證券交易所新大樓前矗立著一座金牛雕塑。圖攝於4月25日。(法新社)

  因此,作為主導中國A股發展的核心機構,證監會標識的更換不僅承載形象重塑的意義,還事關能否為A股帶來轉運的風水象徵,必然引來大批股民關注。

  「證監會Logo更新」話題星期一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單日瀏覽量突破430萬次。

  中國網民一邊為證監會新標識點贊,另一邊又不吝冷眼調侃,或許也折射出散戶歷經A股市場多年風雨後的矛盾心態:一方面對市場回暖充滿期待,另一方面卻又對市場和監管抱持懷疑態度。

  證監會重塑形象

  過去三年多,中國經濟飽受「冠病後遺症」困擾,緩慢的復甦步伐、低迷的消費與投資信心,使物價、消費、房地產和股市表現均不盡人意。

  其中,A股市場更是深陷疲態,滬指屢次跌破3000點,甚至一度打響「2600點保衛戰」。

  《紐約時報》報道稱,中國A股的低迷與不確定性,讓不少散戶進場時彷彿走進「賭場」。或許他們心裡明白,炒股可能虧錢,當前的反彈也許是個「圈套」,但什麼都不做也可能虧錢——若通貨膨脹加劇,銀行存款同樣會貶值。但是,如果運氣好呢?

  

  中國證監會舊標識(左圖)在2012年推出時,有網民發現,這一標識與墨西哥僱主聯合會(Coparmex)的標識十分相似。(網際網路)

  面對經濟環境低迷、市場疲態,中國央行、財政部、證監會與發改委等部門去年集體出手,用一系列刺激政策與改革舉措試圖穩定市場預期、重塑信心,也為疲弱的資本市場注入動能。

  其中,去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新版「國九條」,就提出要為資本市場穩健高效發展構建一系列基礎制度安排:嚴把發行上市准入,嚴格上市公司監管,加大退市監管,完善對操縱市場行為監管,以及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等。

  證監會強調,這些措施旨在打造「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政策發力並不止於資本市場,官方也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通過降准降息等措施,為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

  此外,「國家隊」的護盤動作也愈加頻繁。今年4月7日,面對美國對等關稅的衝擊,中央匯金等迅速出手救市,讓滬指在逼近3000點時強勢反彈,重回3200點上方。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5月信心喊話稱:「不管面臨的是輕風細雨還是狂風暴雨,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我們都完全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中國股市穩定健康發展。」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6月18日在上海陸家嘴論壇上,預告將推出多項改革措施,包括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等。(路透社)

  隨著上半年行情在星期一收官,A股主要指數交出一張尚可的「中期答卷」:滬指半年上漲2.76%,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小幅上揚0.48%與0.53%。北證50指數表現亮眼,半年勁升39.45%。

  相比過去幾年的低迷不振、以及屢屢上演的「XXXX點保衛戰」,在多項利好政策推動及AI熱潮帶動下,當前A股行情已明顯回暖。儘管當前缺乏新的催化劑,但多家銀行機構仍對A股後續走勢保持樂觀預期。

  對中國政府而言,股市穩定不僅關係到投資者信心,更牽動整體經濟復甦大局。在房地產與重工業逐漸失去主要增長引擎作用的當下,提振內需已成為當前政策重點,而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則被視為激活消費的重要路徑之一。

  《華爾街日報》引述北京政策分析人士稱,中國官方對股市的支持正從不定期應對轉向制度化,因為監管層已意識到,一個強大穩定的資本市場,是提振公眾信心與消費支出的重要基礎。

  但財新網指出,當前A股發展和改革仍存在不少缺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規範、財務造假、數據失真、內幕交易泛濫,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形同虛設,大股東一股獨大,外部監督力量薄弱。

  報道直言,這些問題削弱了市場的誠信基礎,加上投資者保護機制不健全,使中小投資者必須承擔更大風險。

  而這些痼疾的存在,仍需要監管層出台更有力、更具突破性的改革舉措。

  中國散戶間廣泛流傳的「賭場論」和「割韭菜說」,歸根結底反映的還是在制度不完善、對擾亂市場行為缺乏有效監管的環境下,散戶對股市的真實體感。

  如今證監會更換飽受調侃的「連環套」式舊標識,讓一些股民看到了「解套」的希望,但若不能推出切實有效的資本市場改革措施,這一新標識在散戶眼中,恐怕最後還是會變成同樣的「割韭菜鐮刀」,怎麼避都避不開。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0 20: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