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溺亡臨河小區車庫背後:深夜的群消息和清晨...

京港台:2025-6-30 08:50| 來源:紅星新聞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3人溺亡臨河小區車庫背後:深夜的群消息和清晨...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水淹車從龍領國際小區地下車庫被拖走

  6月中旬,湖南湘西州龍山縣遭遇極端暴雨。6月19日凌晨,縣城臨河小區龍領國際地下車庫被河水倒灌。當日早上6點多,部分挪車的業主被車庫裡瞬時漲起的積水困住,一名中年女子在失聯20多個小時后被救出,另有3人遇難。

  洪水過後,二手車回收商家在龍領國際小區石道的石板上,貼上了「高價回收水淹車」的廣告。6月21日起,地下車庫被泡水的汽車一輛接著一輛被叉車拖出,再轉運到小區外的停車場,等待定損。

  紅星新聞記者採訪多名小區住戶,結合他們提供的圖片、視頻和通話記錄,還原了車庫被淹前數小時的情形:當天0點左右,車庫已有滲水跡象;之後的6個小時,積水上漲緩慢。

  物業在深夜發出的多條群消息和喊喇叭的聲響,沒能叫醒小區里的多數車主。縣城「20年一遇」防洪標準的母親河,沒能抵擋住超歷史水位的洪水湧進小區。當日6點之後,河水加速上漲,迅速灌滿車庫。

  車主緊急挪車,3人遇難

  龍領國際小區總共9棟樓,地下車庫有2棟、5棟旁的兩個入口,以及6棟旁的一個出口。5棟的一名業主提供的視頻顯示,19日6點25分,河水開始湧進5棟旁的車庫入口。

  

  ▲河水從5棟旁的車庫入口湧入車庫。受訪者供圖

  19日早上6點44分,在地下車庫耗了近20分鐘后,4棟的業主竹子(化名)決定棄車,奔向最近的步梯口,跑上了一樓。她事後回憶稱,自己可能是當天整個小區最後一個安全撤離地下車庫的人。

  6點左右,竹子被樓下的聲音吵醒,得知需要緊急下樓挪車。幾乎在同時,業主楊成(化名)的侄子取摩托車送小孩上學,發現車庫有水后電話通知同小區的叔叔挪車。

  小區的電梯在前一晚已經停了,楊成和老婆跑下樓,6點10分左右到達車庫,此時地面積水不深。竹子從30樓跑下樓,到負一樓出口時,發現車庫地面有積水,於是上一樓另找入口。6點24分,跟姐姐通完電話后,竹子從6棟旁的車庫出口進入車庫。

  6點31分左右,竹子走到車位附近,此時地面積水已沒過成年男性的膝蓋。

  楊成把汽車開出來后,打算再次下去挪摩托車,但此時水已經漲起來。「我老婆不敢下去,我一個人下去了。」楊成老婆拍的視頻顯示,他把摩托車推到車庫出口時,水已經及腰,此時是6點35分。

  「上車后,我往出口方向開了一段,水突然變大變急了。」竹子說,「此時我看到前面有車子熄火,也有車子浮起來,其中一輛車被水沖得撞到柱子上,導致排在後面的車走不了。」

  竹子的車是一款七座的MPV,車身碩大。等待過程中,竹子逐漸感覺到自己的大車子也出現漂浮感,方向盤不受掌控。感覺情況不妙,她趕緊調頭,把車開到水淺的地方後下車。「這時候還有一位女士往下走,我叫她別過去,然後我們一起上來了。」

  上一樓后,竹子走到小區5棟車庫入口,此時是6點51分,河水正洶湧地灌進車庫,她意識到,自己的車子要被淹了。出車庫后,楊成趕緊回家洗澡,接近7點時他從窗子往下看,樓下馬路上也出現積水。這意味著此時2棟旁的入口也有洪水湧進。

  竹子也折返回家。「從遇到緊急情況到逃出來,我全程都挺冷靜,直到爬到30樓時,累得已說不出話了。」竹子回憶道,「爬到二十幾層的時候,我想到,如果我這個時候還在車庫裡,可能就是這個感覺——我沒有力氣去遊了,只能是衝到哪裡我就直接躺下。」

  當天中午,小區傳出「有人沒能從車庫出來」的消息。6月19日晚,龍山縣民安街道鳳陽社區居委會向媒體證實,龍領國際地下車庫有4人失聯。6月20日凌晨4時35分,一名中年女子被成功救出。20日12時30分,失聯的另外3人被找到,均已遇難。

  「20年一遇」防洪難抵罕見洪水

  灌進龍領國際地下車庫的洪水,來自湖南「四水」之一沅水的二級支流果利河——它是龍山縣城的母親河。

  

  ▲果利河流經龍領國際小區

  報道顯示,長期以來,由於工程項目的建設,果利河上游水土流失嚴重,縣城段泥沙淤積問題突出,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部分城區被淹的洪澇災害。

  2010年以來,龍山縣持續對果利河進行綜合治理。2017年4月,龍山縣果利河綜合整治工程PPP項目開工,後於2019年10月開始運營。項目資格預審公告顯示,確定龍山縣縣城的城市等級為Ⅳ等,按重要性劃分屬於一般城鎮,防洪標準採用20年一遇。治澇設計標準一般應以澇區發生一定重現期的暴雨不受澇為準,確定龍山縣縣城治澇設計標準為10年一遇24h暴雨22h排干,山洪防洪標準採用10年一遇。

  今年3月,項目第六運營年度第二季度運營績效考核結論為「優秀」。儘管如此,果利河依舊抵擋不住超歷史水位洪水的肆虐。

  「19日凌晨我還沒睡,0點30分之後,簡訊提示音一直在叫。」楊成告訴記者,「我打開看,都是氣象預警。」簡訊顯示,龍山縣氣象台分別在6月19日0時5分、0時38分、4時、5時9分發布鄉鎮暴雨臨災紅色警報;在0時20分、3時31分發布暴雨紅色警報。

  據報道,6月18日晚開始,龍山縣普降大暴雨,河水陡漲,果利河龍山縣河段發生超過建站以來最高水位洪水,龍山境內多處道路塌方、縣城內澇嚴重、包括龍領國際在內的多個小區被淹。

  果利河大橋距龍領國際數百米,直到6月24日,一路上仍能見到被洪水沖泡后的痕迹。大橋附近居民向記者介紹,家裡快80歲的老人稱,從未見過如此大的洪水。「果利河幾年前漲過一次水,但只是漫延到岸邊,遠遠沒到大路上。」

  「暴雨年年有,氣象台19日凌晨發的這些簡訊,在很多人眼裡跟往年發布的預警信息相比,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多名龍領國際的業主告訴記者,購房入住后的這幾年,河水在汛期從未泛濫至小區內。

  深夜群消息和喇叭聲未叫醒車主

  第一條氣象警報信息發出前後,龍領國際地下車庫已經有滲水跡象。視頻顯示,當天凌晨0點59分,有雨水從5棟旁車庫入口流入車庫。物業工作人員在5棟旁車庫入口壘上了沙袋,並用抽水機向車庫外抽水。

  之後的5個小時,車庫的積水緩慢上漲著。其間,物業工作人員曾嘗試通過群消息和喊喇叭提醒業主們挪車。

  聊天記錄顯示,凌晨3點16分,物業工作人員在3棟業主群發消息稱:「因暴雨地下車庫積水走不贏,車主麻煩走樓梯到負一樓配合移車。」一分鐘后,消息被轉發至1棟業主群。凌晨3點22分,消息被轉發至2棟一單元業主群。深夜裡,並沒有人回復,清晨5點56分,物業工作人員再次在群里發消息:「所有車主到地下車庫移車,速度速度。」

  6棟的業主不滿情緒強烈,稱5點56分才收到物業的第一條挪車消息,「為何不同棟樓之間,發通知的時間差得如此之多?」有一段視頻顯示,物業工作人員回應稱:「6棟群里沒通知到,是工作的失誤。」

  在另一段視頻中,龍領國際物業負責人對業主表示,「(凌晨)3點就有喇叭喊挪車。」5棟9樓的一名業主向記者表示,她在當日凌晨5點左右醒來,聽到保安在樓下喊,便下去挪車了。「小區是高層,下暴雨緊閉著窗戶,我們什麼時候聽到喇叭取決於什麼時候醒。」多名受訪的業主認為,由於通知不到位,他們至少錯過了5個小時的挪車時間。

  小區9棟的租戶彭先生對記者表示,他此次被泡水的車價值40多萬,但沒有車損險,目前還沒有得到明確的賠償方案。6月26日,記者多次聯繫龍領國際物業公司龍山縣成皓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了解相關情況,電話未能撥通。對方亦未回復記者的簡訊。

  租戶彭先生告訴記者,他在收集相關證據時,曾諮詢過物業公司在19日凌晨是否聯繫過消防部門求助。彭先生表示:「物業工作人員出示的通話記錄顯示,他們在19日凌晨4點38分和6點12分分別打過一次119。至於更早是否打過,就沒有告訴我了。」

  6月26日,龍領國際物業保安隊負責人告訴記者,經查記錄,19日凌晨2點12分,物業主管撥打了119電話求助,「那時車庫有少量積水,外面河水慢慢漲起來。」當記者追問消防人員何時到達小區時,物管未予回復。

  龍山縣消防救援大隊工作人員告訴彭先生,6月19日,當地消防部門接到數百起報警。記者多次聯繫龍山縣消防救援大隊核實相關情況,但電話未能撥通。據新華社報道,6月21日,龍山縣消防救援大隊值班幹部陳金波在龍領國際小區地下車庫的各個出入口,組織清排車庫余水、排查消除危險氣體。從19日凌晨兩點到21日,他連續奮戰在抗洪一線。

  緊鄰河道小區的防汛難點

  2024年7月,陝西寶雞翡翠城小區地下車庫也曾發生一起兩人挪車時遇難的事故。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龍領國際所處的地理環境與「翡翠城」較為類似——小區地勢低,臨近河流,且河流是彎道。

  果利河的河水最早從5棟旁的車庫入口流入。這一入口是整個小區地勢最低的點位,從4棟和6棟兩個不同方向進入,均需先下坡到達車庫入口,再次下坡進入車庫;作為小區最南端,它同時也是整個小區離果利河最近的點位,穿過小區圍欄,與河道僅隔著一條健走步道。

  華南理工大學水利工程系教授黃國如長期關注城市洪澇災害防控、流域水文預報等領域,他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從現場照片看,果利河在龍領國際小區段河道有堤防,臨河界限基本符合當地河道管理規定。「地下車庫被淹的主要原因是小區地形先天不足,地勢太低,又緊鄰河道,一旦洪水泛濫便首當其衝。」

  

  ▲小區圍欄被洪水衝倒

  地圖顯示,果利河流經龍領國際附近時,河道由東北-西南流向陡然拐彎為東南-西北走向,呈V字形。6月19日,果利河漫堤,洪水穿過龍領國際小區的金屬網格圍欄,迅速灌入地下車庫。小區積水退去后,5棟車庫入口附近的圍欄倒掉一大片。

  「在極端氣候越來越多的背景下,果利河縣城段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屬於較低的標準。各地應該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提高防洪建設標準。」黃國如表示,「當然,我們不可能全部按照極端氣候的標準去建設水利工程,因此需要主管部門、物業、民眾等各方面,在做好工程建設這個基石上,提高風險意識、做好應急響應工作。」

  「山區洪水的特點是陡漲陡落,一旦上漲速度就不可控,面對洪水不能有僥倖心理。」黃國如表示,當城市地下空間越來越多、類似災害和事故越來越常見,需要面向社會大眾進行更多關於水知識的宣傳教育。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4: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