懟到韋東奕臉上的手機,請放過「扁擔女孩」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違背當事人的意願,跟拍、收集個人信息、冒充本人賬號,瘋狂的「崇拜者」們越過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底線來「追星」,吃下去的「瓜」最終也會變成咽下的苦果。
今天,「扁擔女孩」劉燕的高考成績出了,全網都在追問她考了多少分。面對追問,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回應稱,是否公布劉燕的成績,取決於她本人的意願。截至目前,劉燕本人並沒有公布自己的高考成績。在爆火之後,劉燕發布了視頻感謝公眾對自己的關心,也婉拒了資助。從劉燕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女孩獨立、自強的品質,也看到了面對「潑天的流量」不為所動堅守的初心。
劉燕的全網爆火顯然出乎她本人預料,面對已經成為「網紅」的自己,她似乎並不希望自己被打擾,也不希望利用熱度來獲利。但是,這並不妨礙一些好事之人把她作為消費的噱頭和牟利的手段。截至6月15日,抖音官方已經處置了26個仿冒「扁擔女孩」的賬號,公安機關也對一批冒充劉燕本人發布虛假信息的違法人員進行了行政處罰。利用公眾的同情心,假冒當事人進行引流詐騙活動,既是對當事人本人的不尊重,也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就在不久前,北京大學助理教授韋東奕在食堂被「懟臉跟拍」的新聞衝上了熱搜,引發了輿論的抨擊。當鏡頭懟到了韋東奕臉上直播的時候,對於知識的尊重就已經蕩然無存,把韋東奕當成一個能引流的符號,才是拍攝者的真實目的。對「扁擔女孩」也同樣如此,那些「生命不息、吃瓜不止」的人並不是真的關心劉燕,而是完完全全把她當做了引流工具。無論是對劉燕還是韋東奕,「製造網紅」的歪風始終瀰漫在輿論場上。違背當事人的意願,跟拍、收集個人信息、冒充本人賬號,瘋狂的「崇拜者」們越過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底線來「追星」,吃下去的「瓜」最終也會變成咽下的苦果。
「網際網路時代沒有隱私」,這本是對網際網路時代個體空間消失的擔憂,現在卻成為一些「網紅製造者」的信條。奪冠后的全紅嬋被跟拍到了家裡,不得不對跟拍者憤怒回應;孫穎莎、王楚欽等冠軍隊員也不同程度被騷擾、跟拍。公眾人物的隱私訴求成了奢望,而「吃瓜群眾」們則掌握了把普通人變成「網紅」的權力,這顯然是極不正常的。
英劇《黑鏡》曾經用誇張的藝術手法創作了一個圍觀無處不在、鏡頭如影隨形的荒誕世界,如今我們發現自己似乎正在置身其中。低調科研的韋東奕、希望遠離流量的劉燕都被迫成為了「網紅」,想要一個安靜的環境而不可得,對於他們本人來說不啻於一場災難。當普通人被捧上神壇的時候,公眾也應當思考,熱度對於當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懟到臉上的鏡頭,往往可能是毀掉當事人正常生活的槍口。
當「網紅」熱度散去,公眾注意力轉移的時候,對於當事人來說,留下的往往是一地雞毛,但是在「造星者」看來這並不重要,反正流量已經到手。對於韋東奕、劉燕而言,上多少次熱搜都不如一片能安靜生活的凈土。那些把鏡頭懟到韋東奕臉上的人,放過「扁擔女孩」吧,她的人生只有一次,讓她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這才是對她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