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巧,創始人在LABUBU和股價崩盤前減持

京港台:2025-6-24 21:21| 來源:極目新聞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真巧,創始人在LABUBU和股價崩盤前減持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許多年後,人們會怎樣回憶一隻咧著九顆尖牙、面帶邪魅笑容、名叫LABUBU的丑玩偶,「鬱金香」還是「塑料茅」?

  從洛杉磯凌晨三點排起長龍,到倫敦因搶購爆發鬥毆,再到價格突然腰斬,黃牛恐慌性拋售,創始股東頻頻減持,股價高位下挫,泡泡瑪特的「瘋狂」持續了不到一個月。

  如果你沒有被搶購沖昏了頭腦,應該能發現,有些事情實在太巧了。

  稀缺不再,價格崩盤

  6月10日,北京永樂拍賣會上,一隻薄荷色的LABUBU玩偶以108萬元落槌成交,加上傭金,買家最終支付超過120萬元。此次拍賣的薄荷色LABUBU採用PVC材質,在備註欄明確標註「全球唯一一隻」。

  

  這一備註詮釋了這隻玩偶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的商業邏輯——稀缺性。

  6月14日,韓國政府因安全隱患緊急叫停LABUBU銷售;6月15日,浙江杭州西溪天街泡泡瑪特新店當天開業,但僅兩小時商品就被黃牛買完,提前關門……背後的邏輯都是「稀缺性」。

  「明星背的限量款我也想要」「這隻LABUBU的顏色太好看了,官網根本買不到」這種「人家有我也必須有,但是我有最好別人沒有」的心態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LABUBU的稀缺性,從而推高了這種PVC材質的玩偶價格。

  然而,隨著6月18日泡泡瑪特官方大規模補貨,原本稀缺的LABUBU隱藏款輕而易舉就能買到,市場隨即出現拋售潮。補貨次日,泡泡瑪特單日收跌逾5%,單日市值蒸發超過188億港元。若以6月12日創出的高點計算,短短几個交易日,其市值已蒸發467億港元。話題「LABUBU價格崩盤」衝上微博熱搜。

  目前,整盒LABUBU 3.0(含6個盲盒)的回收價從1500元左右大幅回落至800元以下。在黃牛群中,賣家的預售訂單無人問津,市場呈現恐慌性拋售。部分黃牛因價格驟降單日虧損數萬元。對此,有網友評論稱:「看到黃牛虧本,比我賺錢還開心。」

  資本在哄搶熱中減持

  在玩偶搶購潮中,泡泡瑪特港股股價在2025年6月12日最高觸及283.4港元/股,較年初大漲218.74%,這還是在2024年該股大漲366%的基礎上實現的。泡泡瑪特成為當下「新消費」的代名詞,港股泡泡瑪特堪稱年輕人的「塑料茅」。

  

  然而,哄搶歸哄搶,資本卻異常清醒。今年5月,泡泡瑪特早期投資人蜂巧資本通過大宗交易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買入的泡泡瑪特股份。當時正值泡泡瑪特的一輪強勢上漲,公司股價迭創新高。

  蜂巧資本本次共出售總計約1191萬股泡泡瑪特股份,累計套現22.6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1.10億元。隨後,#泡泡瑪特股份被創始股東高位清倉#登上熱搜。

  本次減持之前,蜂巧資本一共持有泡泡瑪特0.9%的股份,為第七大股東。公開資料顯示,屠錚及其創立的蜂巧資本是泡泡瑪特早期投資人,泡泡瑪特的Pre-IPO前的每輪融資幾乎都有屠錚的影子,其中包括四輪直接投資,三輪關鍵時刻引入所有緊密合作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屠錚首次減持泡泡瑪特。早在2024年5月以及10月,屠錚就曾分別減持泡泡瑪特1600萬股以及500萬股股票。

  此外,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也曾於2024年10月24日減持了2170萬股泡泡瑪特股票,減持均價為71.98港元,套現總額超15.6億港元。

  「塑料茅」還是「鬱金香」?

  16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土耳其引入西歐,不久,人們對這種植物產生了狂熱。到17世紀初期,一些品種賣出不同尋常的高價,而富人們也競相在他們的花園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種。到17世紀30年代初期,這一時尚引發投機狂熱,一株鬱金香甚至貴過阿姆斯特丹的一套房子。然而當潮水退去,無數人在這場投機熱潮中損失慘重,人們意識到鬱金香始終是鬱金香,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投機泡沫。

  在這一輪泡泡瑪特以及LABUBU的上漲狂潮中,人們似乎聞到了泡沫的氣息:從最早的無人問津到全球排起長龍,消費者溢價好幾倍搶購,制假售假者趨之若鶩,泡泡瑪特股價隨之瘋漲,景順長城基金農冰立、南方基金史博、匯添富基金胡昕煒等基金經理紛紛拋棄貴州茅台(1437.200, 17.20, 1.21%),轉投泡泡瑪特的懷抱,85后創始人王寧也被推上河南首富的寶座。此時的泡泡瑪特,兼具類金融屬性,同時也兼具稀缺性。

  但泡泡瑪特的商業邏輯並非無懈可擊,6月20日,人民日報發文《盲卡盲盒哪能「無拘無束」》,揭開了盲卡盲盒產業的亂象,並首次明確釋放監管加強信號。

  

  「泡泡瑪特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人願意為新業態、為情緒價值買單,這為其他嘗試打通新消費脈絡的商家提供了很好的樣本,也為提振經濟、刺激消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杭州相關券商分析人士稱,作為年輕人來說,在擁抱這股新消費熱潮的同時也應該提高警惕,特別是留心潮玩背後所潛藏的過度投機風險,過度的炒作就像之前的『星際熊』(潮玩)以及炒鞋,最後無人問津。

  從這一角度來說,LABUBU的熱潮猶如一面稜鏡,折射出當代年輕人在物質豐裕與精神焦慮之間的掙扎。當盲盒從玩具異化為投機工具,其本質已背離了潮玩文化的初衷。年輕人應保持清醒認知:真正的潮流不應由價格標籤定義,而應源於對生活的熱愛與對自我的尊重。在這場資本遊戲中,唯有堅守理性與本心,才能避免淪為泡沫破裂后的犧牲品,同時為潮玩文化注入更具生命力的內涵。作為商家來說,潮玩應回歸「服務大眾」的本質,市場價格也需回歸理性。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0 20: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