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美比中國坐擁更多銅,但就沒能力精鍊加工

京港台:2025-6-24 19:48| 來源:觀察者網 | 評論( 26 )  | 我來說幾句

彭博社:美比中國坐擁更多銅,但就沒能力精鍊加工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座古老礦鎮的邊緣,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Freeport-McMoRan)在該國唯一的銅冶鍊廠正不分晝夜地運轉著。熊熊烈焰從廠房內噴涌而出,彷彿一座工業火山。數百名工人身穿隔熱服和防火面罩,在高溫車間中將熔融金屬濃縮液轉化為規則的銅板,然後運往得克薩斯州埃爾帕索市的精鍊廠,最終製成用於電線的銅卷。

  這家工廠是美國目前僅剩的三家銅冶鍊廠之一。據美國彭博社近日報道,它是美國幾近滅絕的礦產供應鏈的珍貴遺存,也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在重建美國關鍵礦產供應鏈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報道稱,美國銅儲量非常豐富,甚至高於中國,但美國從發現一個銅礦床到開始生產平均需耗時29年,是僅次於尚比亞的全球開發周期第二長的國家。即使特朗普政府能加快審批流程,美國仍缺乏足夠的冶鍊和精鍊設施,無法在國內完成這些礦石的加工。

  彭博社介紹,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在亞利桑那州的銅冶鍊廠是20世紀初美國採礦業蓬勃發展時期西南地區建設的多個冶鍊廠之一,現在它是美國為數不多仍在運營的銅冶鍊廠之一,但其在美國的運營成本大約是海外運營的3倍。如今許多礦商都選擇在海外加工銅礦,因為那裡產能充足,成本更低。

  「我們必須非常創新、非常有競爭力才能繼續下去,」該冶鍊廠工程師邁克爾·克羅斯(Michael Cross)在赤紅的熔爐前一邊擦汗一邊說。目前,冶鍊廠靠加工附近礦山的礦石和售賣硫酸來維持生存。

  彭博社稱,這種工廠揭示了特朗普在推動恢復美國關鍵礦產供應鏈時所面臨的挑戰。

  從電動汽車、建築到各種設備,銅有著廣泛的應用。中國經過數十年的布局發展,已處於銅供應鏈的中心。而美國,由於高昂的環保成本、能源價格、勞動力支出以及不敵中國競爭對手等原因,本土銅冶鍊設施日益難以為繼。

  為了重建美國銅供應鏈,特朗普已指示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調查進口銅對本土供應的影響,並提出了對這種金屬徵收25%關稅的想法。

  美國地底蘊藏著豐富的銅。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顯示,該國擁有約4700萬噸銅儲量,全球排名第七,高於中國。GEM礦業諮詢公司預計,如果現有的美國項目全部投產,理論上每年可增加約150萬噸的產量,足以滿足幾乎所有的國內需求。

  由全球兩大礦業巨頭力拓集團與必和必拓共同開發的亞利桑那州Resolution銅項目,最近獲得了進展,最高法院駁回原住民反對訴訟后,聯邦政府也已將該項目納入優先審批。

  然而,彭博社指出,在美國,從發現礦床到投產,平均耗時達29年。即使審批提速,美國仍缺乏足夠的冶鍊和精鍊設施。

  GEM駐新加坡礦業顧問帕特里西奧·福恩德茲(Patricio Faúndez)表示,除非加大對下游基礎設施的投資,否則美國將繼續依賴海外冶鍊,難以恢復銅產業的領導地位。

  美國銅產業在1997年時達到巔峰,當時擁有的35座礦山和11座冶鍊廠每年能產190萬噸銅,而現在只剩下25座礦山、2座處理礦石的冶鍊廠以及1座專門處理陽極銅和廢料的冶鍊廠。相比之下,中國目前的精鍊銅產量約是美國的13倍,全國冶鍊廠數量居全球之首。

  美國最後一座銅冶鍊廠是肯尼科特銅礦,於1995年開始運營。內華達州礦業與地質局局長西蒙·喬威特(Simon Jowitt)表示,當前若想再建一座同類設施,成本將高達30億美元。

  「這是一項非常艱難的業務,」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首席執行官凱瑟琳·奎克(Kathleen Quirk)坦言,「冶鍊廠內部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而這項業務的經濟效益又不那麼具有吸引力。」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9 10: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