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1張,明星都在拍的「紙片茅台」,到底什麼?

京港台:2025-6-16 13:17| 來源:最華人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400元1張,明星都在拍的「紙片茅台」,到底什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最近,內娛颳起了一場「撕拉片」風。

  張凌赫、劉詩詩、迪麗熱巴、鞠婧禕等多位明星,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自己拍攝的「撕拉片」。

  

  ● 鞠婧禕拍攝的撕拉片。圖片來源:鞠婧禕微博

  復古的膠片質感,自帶磨皮的效果,獲得了無數好評,也讓廣大網友瞬間種草了這個「明星同款」。

  一時間,各大社交媒體上,撕拉片成了社交硬通貨,彷彿不拍上一張,就跟不上這個時代。

  可令人驚掉下巴的是,就這張巴掌大的小紙片,成本400元。

  

  所謂撕拉片,名字雖然聽著新鮮,但實際上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拍立得的前身。

  兩者的區別在於拍攝之後,拍立得會自動完成顯影、定影等一系列過程,隨後自動將相片吐出。

  而撕拉片則在拍攝后需要等待一定的反應時間,手動將膠片抽出,這個過程中相機內部裝置會碾破藥水包,經過短暫顯影和定影,再將負片和正片撕開分離,才能得到照片。

  由於這種獨特的氛圍感,高參與度的環節,引得無數年輕人跟風拍攝,其價格也有了驚人的增長。

  有網友透露,去年底撕拉片沒火起來的時候,拍攝一張的價格是100元。

  上海某撕拉片照相館去年10月發布的拍攝價格,是220元一張。

  早期為了吸引顧客,還會將免費限時拍攝撕拉片作為引流活動。

  現在價格早就不往日而語,漲到了330-380元一張。

  而這,還不是現在市面上最高的價格。

  不少網友曬出了自己拍攝撕拉片的經歷,在不包含妝造的情況下,一張的費用就高達399元。

  

  ● 圖片來源:小紅書@Audreyeah

  而且由於撕拉片相機十分吃妝,所以想要一鍵出片,並不是很容易。

  就算不想去照相館拍攝,想要自己動手拍攝省點錢,撕拉片相紙的價格也是分分鐘勸退人。

  如今二手平台上的撕拉片相紙,最低一盒也要2000元以上,最高一盒更是炒到了3299元。

  一盒十張折算下來,一張就要329,也難怪會被全網戲稱為「紙片茅台」。

  

  連帶著撕拉片相機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寶麗來生產的BigShot 相機之前價格約為1000-1600元,現在二手平台上,已經被炒到了最高7000元。

  這個價格走勢,讓很多玩攝影的網友感到難以置信。

  

  有網友翻出幾年前購買撕拉片的記錄,2018年一盒10張撕拉片的價格是191元,後面幾年最高一盒漲到了495元。

  更別說停產前,撕拉片一盒10張裝的價格僅為70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張成本僅需7元左右。

  

  ● 圖片來源:小紅書@ROYHOO

  現在這個定價,足足翻了40多倍。

  即便如此高昂的價格,依舊無法抵擋年輕人的消費熱情。

  不少攝影機構趁機推出相關服務,打上「拍出明星同款」的宣傳口號,提供專業場景與妝造。

  一個套餐的價格,就能提到1299元到1399元不等,可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粉絲買單。

  

  很多網友大呼拍到了自己的「人生照片」,自己拍還不夠,還得拉上對象和朋友,再來一張合照。

  撕拉片儼然成了年輕人的新寵,好像不拍一張,就頗有些落伍的意味。

  

  撕拉片之所以賣那麼貴,不單單是強大的明星效應,抓住了消費者的跟風心理。

  與此同時,商家鋪天蓋地的營銷炒作,更是將這陣風掀了起來。

  比如說這個「拍一張少一張」的宣傳策略,就是狠狠拿捏住了消費者。

  據報道,寶麗來、富士等廠商在2008年和2016年已經全面停產撕拉片相機及相紙。

  

  正是由於「物以稀為貴」,也就有了部分商家「限量絕版」的說法,被稀缺性輕鬆拿捏的消費者,自然也容易陷入這種高價陷阱。

  也正是因為現存相紙都是過期庫存,且大部分相紙藥水活性已衰減,通常需要通過冷藏保存,所以無法保證拍攝效果。

  也就是說花了400元,也很大概率會拍到廢片。

  一個博主花大價錢請了各大女明星御用的髮型師,期待可以拍出同款氛圍感撕拉片。

  然而沒想到等到正式拍攝,撕拉片相機的閃光燈忽好忽壞,拍了八次都沒有成功。

  出來的成片,更是「慘不忍睹」,要麼是照片放太久發霉了,整個照片底色變成詭異的藍色,甚至拿在手上還會隱隱滲水。

  

  ● 圖片來源:小紅書@深夜徐老師

  要麼就是藥水沒起反應,連人像都沒印出來,直到把照片銳化到了100,才能勉強看到臉部的輪廓。

  可以說拍了20多張,花了差不多6000塊,才拍出一張像樣的。

  這哪裡是在拍照片,分明就是在玩心跳。

  可恰恰正是這種不確定帶來的刺激感,極大滿足了消費者的盲盒心理,畢竟這一拍,有可能是「血本無歸」,也有可能是定格到了最美的那一瞬間。

  這種「開賭」般的撕拉體驗,也成為了大家最期待的環節。

  

  ● 圖片來源:小紅書@咕嚕與多比

  雖說有點「燒錢」,但是一些商家也有相應的話術應對。

  他們會強調過期相紙的「獨特性」,將顯影不穩定、顏色偏差等產品缺陷包裝成 「真實感」「命運感」,甚至是所謂高級的藝術感,反向吸引一波追求獨特的年輕人。

  可究其根本,撕拉片爆火的更深層原因,是其成為了當下的潮流符號,充當著年輕人的社交貨幣。

  這背後,離不開平台的推波助瀾。

  線上社交媒體的精準演演算法,利用明星網紅的影響力,將相關內容推送給目標群體,對消費者進行心理馴化。

  無論是拍攝前的妝容準備,拍攝時的姿勢教學,撕拉的效果展示,都有無數網友分享,並不斷延伸出相關討論。

  如今在小紅書上,關於撕拉片話題的瀏覽量就已經高達9億,討論度多達幾百萬。

  

  對於經歷過膠片時代的群體來說,撕拉片是一種懷舊與追憶;

  對於年輕人來說,花上大幾百,拍的不僅是「撕拉片」,更有附加的情緒價值,來自於外界與他人的認同與肯定。

  所以哪怕很多消費者明知道價格虛高,依舊願意為這份情緒溢價買單。

  

  這一點早在撕拉片成為新風潮之前,CCD相機和拍立得等電子產品的爆火就可見端倪。

  作為同樣早就停產的CCD相機,也曾毫無預兆迎來「翻紅」。

  曾經CCD相機由於拍攝偏色明顯,過度曝光,徹底被數碼相機、以及智能手機所取代。

  沒想到如今,這種略帶朦朧的畫質卻成為無數年輕人追求的「氛圍感」,按網友的話來說,隨手一拍,就是妥妥的「復古港風」大片。

  同樣是在明星的流量加持下,歐陽娜娜、沈月等明星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分享用CCD相機拍攝的照片,成功讓無數年輕人種草。

  

  ● 圖片來源:@小紅薯65AE6290

  再加上相較於拍立得,CCD相機的售價更為便宜,只需要幾百元便可購置一台,所以一時間CCD成了市場上的熱門單品。

  隨著需求激增,其價格也迎來了瘋漲期,原本幾百元能買到的二手產品,最高峰時期漲到了幾千塊。

  為此買單的年輕人中,自然不乏一些攝影愛好者。

  他們願意為情懷買單,通過把玩老物件,可以短暫逃離快節奏的數字生活,得以解鎖那個年代的慢節奏體驗。

  可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更多是為新鮮的即時情緒買單,也就更容易踩雷。

  有網友翻出了自家閑置多年的CCD相機,想要拍出美照。

  可等拍攝后發現相機很挑光線,並沒有啥特殊的氛圍感,還把她拍得臉色蠟黃。

  網路上那些很好看的照片,其實大多都離不開後期P圖。

  有網友發現CCD比相機畸變更嚴重,並沒有所謂的美顏效果,這一點對於格外上鏡的明星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可對於五官不夠立體的普通人來說,就很容易被拍成「大餅臉」。

  而事實證明,隨著衝動情緒消退,消費者最終也會回歸理性。

  當初第一批購入CCD相機的年輕人要麼早已閑置,要麼降低價格轉手售出。

  如今二手交易平台上CCD相機的價格,也慢慢回到了爆火之前的價格,降到了幾十塊到幾百塊不等。

  

  從這一點看,如今撕拉片的爆火,似乎也會是一時的繁榮。

  雖說撕拉片的體驗感,不同於其他電子產品,但是就其拍照效果而言,數碼相機、普通手機同樣可以做到相似效果,可替代性很大。

  一旦相關廠商恢復生產,物無法再以稀為貴,又或者這陣風過去,撕拉片的價格勢必會有所回落,恢復到正常水平。

  為獨特體驗買單無可厚非,但當儀式感被標價400元一次,我們買的究竟是情懷,還是消費主義的新型PUA?

  衝動之前,還是捂緊錢包,別太上頭。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3 11: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