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9年前埋下的「雷」,要爆了

京港台:2025-6-15 11:33| 來源:上游新聞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董明珠9年前埋下的「雷」,要爆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深藍財經消息,董明珠的格力,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近日,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則股權凍結信息,其持有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的價值18.06億元的股權被凍結,凍結期限三年。

  

  這一凍結事件暴露出格力鈦積重難返的財務困境——截至2024年6月,其總負債已達247.86億元,半年凈虧損19.05億元,資產負債率逼近100%。

  這場危機的引線,早在2016年推進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時就已埋下,當年董明珠執意押注的新能源棋局,正面臨全面引爆的風險。

  1

  「鐵娘子」的執念

  格力鈦前身是珠海銀隆新能源,由魏銀倉2009年創立,專註於鈦酸鋰電池技術研發、新能源整車製造及儲能系統業務。

  2016年的格力股東大會,堪稱董明珠職業生涯少有的 「滑鐵盧」。當她拋出130億收購銀隆新能源的計劃時,台下股東們用腳投票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有人當場質問:「空調賣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跨界造車?」 更有小股東直言:「這是拿全體股東的錢去填一個未知的坑!」

  但董明珠是誰?那個在空調行業殺出血路的鐵娘子,何曾被反對聲嚇退過。她堅持認為,新能源是打破格力增長瓶頸的關鍵。

  股東大會否決后,董明珠轉頭就自掏腰包入股銀隆,甚至拉上王健林、劉強東組局,當30億真金白銀砸下去時,她在發布會上放出狠話:「我今天願意拿所有的資產投入到銀隆中去」。

  2021年那場司法拍賣,更像是董明珠的 「執念宣言」。當時,格力電器以18.28億的的價格拍下銀隆30.47%股權,並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成為格力電器旗下控股子公司。這引發業內議論:這哪是收購,分明是董明珠用格力的資本在圓自己的造車夢。

  誰能想到,這場被她視為 「二次創業」 的豪賭,四年後會出現18億多股權遭凍結的狼狽局面。

  2

  格力鈦成「燙手山芋」

  翻開格力電器的財報,截至2024年6月30日,格力鈦負債247.86億,凈虧損19.05億,像座大山壓在格力肩頭。但比數字更刺眼的,是鈦酸鋰技術路線的全面潰敗。

  業內人都知道,鈦酸鋰電池就像個 「偏科生」:安全性強得離譜,-50℃低溫下還能正常工作,循環壽命能達到3萬次;但短板也致命——能量密度只有58-110Wh/kg,同期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已經做到240Wh/kg。這就好比別人的電池能讓電動車跑500公里,格力鈦的車只能跑200公里,擱誰會買?

  更要命的是成本。同樣容量的電池,鈦酸鋰的造價是磷酸鐵鋰的3倍左右。當比亞迪、寧德時代靠著規模化生產把成本壓到地板價時,格力鈦還在為每噸原料多花不少錢發愁。

  

  數據來自DeepSeek,僅供參考

  根據2024年中報推測,格力鈦上半年營收19.87億,虧損卻高達19億,相當於賣1塊錢貨要虧0.95元,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燒錢玩。

  格力鈦自2021年被格力電器控股后,已累計虧損近50億元,成為格力電器最大的財務負擔。

  管理上的爛攤子更是雪上加霜。魏銀倉留下的7.8億關聯交易侵佔案「黑洞」,像顆定時炸彈埋在財務報表裡。董明珠曾在股東大會上罕見吐槽,銀隆原大股東「挖的坑太大」。可吐槽完還得格力自己填,2023年底格力電器以10.15億元繼續增持格力鈦24.54%股權,看似力挽狂瀾,實則是用新坑填舊坑。

  2016年董明珠力推收購時,銀隆新能源客車年銷量達6200輛,位居全國第三,但因技術路線固化和管理混亂,2024年銷量已跌出前10,預估市佔率不足3%。

  

  3

  董明珠成不了第二個雷軍

  現在的董明珠,像極了賭桌上輸紅了眼的玩家。格力鈦提出 「雙線策略」—— 收縮汽車業務轉向儲能和工程車,完善內控抓回款。

  這或許是董明珠的體面退路,但248億負債就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每拖一天,利息就像滾雪球一樣增加。

  令人唏噓的是,雷軍曾經一句不經意的調侃被董明珠加碼到10億元賭注,雖然董明珠贏了這場賭局,卻輸掉了一個時代。

  當小米憑藉首款量產車型SU7躋身新能源市場前列,雷軍高調宣布的「人生最後一戰」取得不錯成績時,格力至今未能擺脫「空調依賴症」,空調占營收比例近78%。

  分析認為,雷軍的成功在於精準卡位時代浪潮,2010年押注智能手機,2013年布局IoT生態,2021年All in造車,每一步都提前布局增量市場。反觀董明珠,2015年追手機風口,2016年追新能源風口,2020年追健康家電風口,卻始終用製造業思維做創新業務。

  2015年做手機時,董明珠堅持開機畫面必須是自己的照片;造車近10年後,如今不得不宣布只做環衛車、重卡、公交車等各類工程車,理由是 「不跟家用車卷」。這是碰的頭破血流后的無奈撤退。

  曾經,董明珠的「製造業驕傲」令人尊敬,但在跨界戰場上,這份驕傲可能需要放下一些偏執,多一點對用戶的敬畏。

  4

  結語

  當年董明珠組團30億入股珠海銀隆時,她個人舉債投入高達23.4億。按珠海銀隆時任董事長孫國華的爆料,其中18.5億來自格力外圍的供應商集資平台。

  如今,格力鈦深陷泥潭,存在破產風險,董明珠9年前給自己埋下的雷,已到引爆邊緣。留給董明珠的時間,不多了。因此有網友認為,「格力鈦才是她賴在格力不肯退休的原因」。

  

  若此時離場,董明珠個人巨額投資將徹底蒸發;而留在格力董事長之位,則能持續調用格力資源為銀隆輸血。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1 00: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