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分析紐森討伐特朗普演講:暗示其野心

京港台:2025-6-11 19:48| 來源:天下事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美媒分析紐森討伐特朗普演講:暗示其野心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加州洛杉磯連日來爆發抗議,反對聯邦機構針對非法移民的搜捕行動。美國總統特朗普向洛杉磯派遣國民警衛隊和海軍陸戰隊,引發巨大爭議。加州州長紐森6月10日晚發表演講,抨擊特朗普,同時呼籲民眾戰鬥到底。《紐約時報》刊發分析文章,認為紐森此次演講不僅針對本州危機,也向全國及民主黨發出信號。他警告特朗普對民主的威脅,暗示自己是領導抵抗的合適人選。演講充滿總統競選風格,被視為2028年競選的起點。天下事編譯如下:

  周二晚上,加文·紐森站在鏡頭前時,他還只是一位加州州長,向因洛杉磯部分地區陷入市民騷亂而焦慮不安的選民發表講話。

  但當紐森講完時,這位州長顯然不僅是在向他的州發表講話,也在對整個國家和陷入困境的民主黨發聲。

  對那些尋求方向和領導力的民主黨人來說,紐森利用了他政治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時刻之一,闡述了他認為特朗普總統對國家構成的威脅,以及美國人應如何抵禦這一威脅。他還暗示自己是領導這場鬥爭的合適人選。

  「民主正在我們眼前遭受攻擊,」紐森說,「我們所恐懼的時刻已經到來。」

  距離下一次總統選舉還有三年多時間。但看著這場演講,隨著反特朗普抗議活動從洛杉磯蔓延到其他城市,很難不讓人覺得2028年的競選已經拉開帷幕。這很可能成為紐森和民主黨的重要轉折點。

  紐森從未掩飾自己對競選總統的興趣。這場通過他社交媒體頻道發布的演講,充滿了白宮候選人全國電視講話的元素。他身旁擺放著美國國旗和加州州旗,身著西裝打領帶,並宣讀了一份事先準備好的演講稿——這對患有閱讀障礙症的紐森來說並不常見。演講的準備文本也在演講前提前分發給媒體,地點是洛杉磯的一間電視演播室。

  「他啟動了自己的2028年競選活動。」特朗普的前高級助手、紐森的批評者史蒂夫·班農說。

  這場演講是紐森與特朗普之間持續數日的激烈交鋒的高潮,吸引了全國大部分人的關注。上周五聯邦特工實施的移民突襲行動引發了洛杉磯各地的示威活動。儘管紐森表示反對,特朗普仍派出了國民警衛隊和海軍陸戰隊,雙方為此進行了多日唇槍舌劍的交鋒。

  這也提醒人們,紐森的地位變化之快。

  一個月前,紐森似乎一度瀕臨淡出政壇的危險。現年57歲的他即將結束州長任期,因為任期限制使他無法尋求第三個任期。

  他面臨著吃力不討好的重擔:管理巨額的州預算赤字,監督洛杉磯在一月份山火后的重建工作,並在特朗普削弱加州標誌性項目(從高鐵到清潔空氣措施)之際與特朗普周旋。2024年的大部分時間,紐森與喬·拜登關係密切,作為拜登的代言人和捍衛者,直到拜登被迫退出競選。

  在特朗普政府初期,紐森曾試圖提升自身形象,並影響民主黨的方向。他主持了一檔名為「這是加文·紐森」的播客,邀請了特朗普運動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包括班農。當特朗普總統來視察野火損失時,紐森在洛杉磯國際機場以握手迎接。他還打破了許多民主黨人的立場,稱他認為讓跨性別運動員參加女子體育運動「非常不公平」。

  這些行為讓紐森成為民主黨部分人士不歡迎的人物。目前尚不清楚他從主張民主黨需與特朗普合作到周二對總統的尖銳攻擊這一突然轉變,是否會加劇一些民主黨人的擔憂,即紐森不真誠或是個機會主義者。

  但在反對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的示威活動后,紐森在黨內的地位可能因特朗普、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和其他共和黨領導人的猛烈攻擊而提升。特朗普建議逮捕紐森,約翰遜則稱他應被「塗上柏油、插上羽毛」。結果,這位即將卸任的「跛腳鴨」州長成為了對抗特朗普的最突出民主黨人。

  紐森似乎也樂於在社交媒體上與共和黨人交鋒,用尖刻的回應反擊他們的評論,贏得了民主黨人的歡呼。不久前,民主黨人還對紐森在播客上與右翼人士的友好對話持懷疑態度。

  「這讓加文能夠成為一個非刻意為之的抵抗領袖,」曾在共和黨籍加州前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手下擔任高級顧問的政治策略家羅布·斯圖茨曼說,「這是真的,因為特朗普攻擊了他和他的州。」

  儘管紐森可能贏得民主黨人的讚譽,但如果他決定參選,可能會面臨艱難的道路。他來自加州,這是美國藍州的象徵,也是輸給特朗普的前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的家鄉。而未來幾周可能更加困難,因為紐森的命運不僅與洛杉磯街頭髮生的事情相關,也與白宮那位總統的行動息息相關。

  奧巴馬的前首席政治顧問大衛·阿克塞爾羅德說,紐森的「信息非常有力」。但他警告說,很難在「譴責總統挑釁性、升級性行為」的同時,又敦促「抗議者保持克制」。

  儘管如此,憑藉對特朗普的激烈攻擊,紐森本周可能已將自己定位為他曾迴避的抵抗運動的領袖。問題在於,他能否做到過去五個月來許多民主黨人未能做到的事情:團結民主黨,制定一項削弱這位看似不可戰勝的總統的戰略。

        更多美國要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7 21: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