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揮關稅大鎚 德國車企惴惴不安

京港台:2025-5-19 00:19| 來源:德國之聲 | 我來說幾句

特朗普揮關稅大鎚 德國車企惴惴不安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特朗普政府告別數十年貿易慣例,威脅加征的高額關稅留下深深的印痕。德國車企目前只能觀望,並希望還有一點點轉機。

  特朗普的關稅計劃對出口大國德國、特別是其汽車工業衝擊尤其巨大。

  德國商業銀行一份研究顯示,德國甚至不是對北美市場出口汽車最多的國家。墨西哥、日本、韓國和加拿大對美出口成品車數量更多。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2024年,德國向全球出口約340輛汽車,其中最大的接收國是美國。

  「提前出口」:德企增加在美庫存

  而自從特朗普宣布其關稅計劃的所謂「自由日」以來,汽車行業出現逆流趨勢:對美生產和交貨的汽車數量上升。

  汽車專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表示,這是汽車製造商爭取在威脅的高關稅落實前,盡量增加在美國的庫存。

  汽車專家布拉策(Stefan Bratzel)也持這一看法,汽車製造商「在關稅生效前,向美國輸送儘可能多的汽車」。

  倫敦抱有希望

  政界和經濟界對特朗普的政策頗為擔心。如果從積極的方面看,似乎可以稱之為「靈活」,正如華盛頓與北京出人意料達成一致所顯示的。或者英國的例子。

  據BBC報道,華盛頓和倫敦就雙邊汽車關稅達成一致。據稱,英國對美出口汽車如果在10萬輛以內,關稅將降至10%。10萬輛或多或少相當於英國去年出口的汽車數量。如果超出10萬輛,美國將對其徵收27.5%的進口稅。

  特朗普的王牌是靈活?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如同過山車。專家布拉策表示,對特朗普來說,靈活性是一張王牌,但是,「對製造商、零配件供應商而言,卻是毒藥,因為投資和供應鏈都必須長期布設」。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多瑟(Dirk Dohse)指出,對歐洲汽車製造商而言,本來就已面對許多挑戰。生產成本總體高昂,缺乏「吸引人的車型,特別在電動汽車領域」,這也意味著「面對中國競爭者失去競爭力」。

  為長期規避高關稅,德國一些汽車製造商打算向美國轉移生產。多瑟向德國之聲表示:「奧迪甚至考慮在那裡建一座工廠。或許,奧迪與保時捷可以在美國合建一座工廠。」

  但在美國投資並非逃脫關稅陷阱的王道。因為,即便在美國造車,也依賴於進口零配件。對美國公司也是如此。「美國製造」的汽車有許多零配件來自其它國家。

  這就是「分工」的概念。布拉策認為,特朗普對於國際分工及其好處並未真正理解。後果是:「最終,美國第一的口號可能會給美國的福祉造成敏感的傷害。」

  多瑟認為:「關稅及其多樣的效果並未得到透徹思考。特朗普的表態一直在變、一直在修改,也顯示出這一點。」

  專家建議:轉向東南亞市場

  專家杜登霍夫建議德國汽車業保持觀望,因為形勢前所未有的不明了。他建議,未來投資最好考慮亞洲。

  多瑟也表示,企業應將生產擴大到多個國家,以避免受到單一國家的貿易限制。

  布拉策則引述「在哪裡銷售,在哪裡生產」的原則。汽車分析師施沃普(Frank Schwope)則向德國之聲表示:「長期來看,汽車製造商可以加強轉向東南亞市場,以降低對中國以及美國的依賴。」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3 02: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