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錢獎勵結婚,支持婚育就該系統性發力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多地宣布發錢獎勵結婚」。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適齡婚育,目前一些地方已經開始獎勵結婚。
據媒體報道,廣州市白雲區龍歸南嶺村日前出台《初婚獎勵實施方案(試行)》,規定雙方或一方為本村戶籍股東成員的初婚夫妻,最高可申領4萬元獎金。
此外,浙江紹興市上虞區對在當地登記結婚的夫婦給予價值1000元的禮包;衢州市常山縣對雙方均為初次結婚登記且女方年齡在25周歲及以下的夫婦(至少一方為常山戶籍),給予1000元的獎勵。山西呂梁市也宣布,自今年1月1日起,在該市登記結婚(雙方均為初次登記)且女方年齡在35周歲及以下的夫婦,給予1500元的獎勵,在結婚登記窗口以現金形式現場發放。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結婚登記181萬對,較去年同期減少15.9萬對。而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創下近40年來新低。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一些地方推出發錢鼓勵結婚政策,意義不言而喻。
結合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發放育兒補貼、以真金白銀鼓勵生育,「發錢獎勵結婚」進一步釋放了鼓勵適齡婚育的積極信號,也是將生育支持措施進一步往前延伸,體現了「將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的政策初衷。
從各地的實踐看,雖然同樣是發錢鼓勵結婚,但具體做法和效果,也需要區別審視。像南嶺村,除了最高4萬元的結婚獎金,還同步搭配了《生育補助方案》——生一孩補1萬元、二孩2萬元、三孩3萬元,多胞胎直接封頂6萬元。這樣的組合拳,將結婚、生育、養育等結合在一起,效果還是值得期待的。
更多的地方,發放1000到1500元左右的獎勵,準確地說,是一種婚姻登記「紅包」,更多增加的是登記環節的儀式感。但從優化婚姻登記服務的角度看,依然值得鼓勵。
去年民政部就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將婚姻登記機關設置在公園等有標誌性意義場所,積極舉辦集體婚禮、結婚頒證、婚戀交友等特色活動。同時,近年來不少地方也已有相應的探索行動。這些氛圍感和儀式感的營造,對於提升結婚登記的體驗感,乃至從長遠來看,對塑造新的婚俗文化,增強社會對婚姻價值的認同感,都有積極價值。
上述地方對於婚姻登記的獎勵方式和力度有差別,除了與當地的結婚登記狀況有關,更與各自的經濟條件直接掛鉤。如南嶺村之所以能夠「大手筆」獎勵,離不開當地雄厚的集體經濟實力。公開報道顯示,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逐年增長,2024年村社兩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約1.3億元。
值得肯定的是,隨著婚姻登記數量和生育形勢的根本性變化,優化婚姻登記服務、加大生養育支持力度,實打實地增加相關投入,越來越成為每個地方的「必修課」。一些地方在獎勵結婚、生育等方面走在前列,是一種積極示範。
當然,目前「發錢獎勵結婚」的地方,大多屬於區縣一級,這些地方每年的婚姻登記人數本來就不多,加之婚姻登記已實現「全國通辦」,發放一定額度的結婚登記紅包,主要目的可能是吸引准夫妻回本地登記,以盡量穩住本地的婚姻登記數據。但從全國來看,這樣的地方性獎勵,給總的婚姻登記人數帶來的「增量」,可能有限。
指出這一事實,不是為了否定各地在鼓勵結婚方面的積極嘗試,而是有助於社會更清醒地認識到,婚姻登記人數和生育率的變化,背後有著複雜的原因。鼓勵適齡婚育、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還需要系統性、全方位的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