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習近平與特朗普陷入「膽小鬼博弈」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先是加征巨額關稅,接下來是猛烈的報復行動。中國的民族主義博主們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比作宣戰。中國外交部誓言北京將「奉陪到底」。
幾年來,隨著世界兩個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兩國已考慮在經濟上脫鉤。本周,兩國的貿易關係已在行動和言論上快速惡化,經濟脫鉤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現實。
這一點在周三表現得尤其明顯。當天中國宣布對美國商品追加50%的關稅,與幾小時前生效的美國對中國商品追加的關稅等同。中國還對美國公司採取行動,對十幾家公司實施出口管制措施,並將另外六家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名單,禁止它們在中國開展業務。
中國的新關稅將於周四生效,這意味著所有從美國運往中國的商品將面臨85%的進口稅。周三下午,特朗普予以報復,將針對中國出口的關稅上調至125%。這兩個數字幾周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已與特朗普陷入一場膽小鬼博弈,各方都不願做出讓步,以免冒下顯得軟弱的風險。這場博弈有可能讓這場貿易戰失控,進而加劇技術以及台灣前途命運等其他競爭領域的緊張局勢。中國政府宣稱對自治的台灣擁有主權。
特朗普強硬好鬥的手段使他成為美國政治的一種奇特力量。但他的對手習近平經歷過中國20世紀下半葉政治清洗的動蕩,而且他認為美國的競爭手段最終是為了顛覆中共的執政合法性。
「特朗普從未加入過那種對手願意使用相同手段與他打鬥的巷戰,」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斯科特·肯尼迪說。「對中國來說,這事關主權,事關中共對權力的掌握。對特朗普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場政治宣傳活動。」
由於房地產危機,中國經濟已處於脆弱狀態,如今又面臨著全球經濟衰退的幽靈,以及本國最重要的經濟部門、為增長提供主要動力的貿易被摧毀的危險。作為中國政府日益不安的表現,審查機構似乎正在屏蔽社交媒體上與「104」(即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率)有關的搜索標籤。
「這是對中美經濟關係的一次地震般巨大衝擊,」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談到周三追加的關稅時說。「這是暫時的動蕩,還是不可避免的長期趨勢,還有待觀察。」
無可否認的是,中美經濟脫鉤仍遠未成為現實。中國企業(如TikTok)和美國企業(如星巴克)仍在彼此的國家根深蒂固。而且,中國的銀行仍與美元主導的金融體系拴在一起。
中美兩國仍處於邊緣政策階段,肯尼迪說,雙方都試圖迫使對手就範。但這場爭端可能會變得更加危險,比如一旦特朗普政府對中國金融機構下手——例如,吊銷中國的銀行在美國開展業務的執照,或將它們從國際支付系統Swift中剔除出去。
中國已在回擊特朗普做法的同時,將自己打扮成美國不公平貿易和保護主義的受害者。諷刺的是,中國幾十年來一直在使用同樣的(如果不是更糟的)做法,比如限制外國投資,補貼本國企業。
習近平本人尚未對美國的最新關稅直接發表評論。但據中國官媒報道,周三下午,也就是新關稅生效后不久,習近平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國的最高權力機構)的其他六名委員和其他高級官員舉行會議,習近平在會上發表的講話中要求官員們深化與鄰國的關係,「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對新關稅發表了評論,他周三說,「對這種霸道霸凌行徑中方堅決反對,絕不接受」,並表示「將繼續採取堅決有力措施」。
中美經濟脫鉤將對全球產生影響。貿易一直是近50年來中美雙邊關係的基石。沒有了貿易,雙方在其他全球問題上(例如安全問題、氣候變化,以及未來可能發生的疾病大流行和金融危機)的合作可能會停滯不前。
中國已試圖淡化本國在特朗普政府製造的經濟混亂中存在脆弱性的問題。中國聲稱已減少了對美國市場的出口依賴,國內經濟正變得更加自給自足,尤其是在自主研發技術方面。
但這種說法掩蓋了中國經濟中存在的嚴重問題。由於房地產市場崩潰,中國經濟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狀態。此外,特朗普對全球貿易體系發動攻擊,包括對越南等國徵收高額關稅,直接打擊了中國經濟目前僅有的幾個亮點的核心,中國企業為規避美國以前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已在越南等國設立了工廠。
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王躍生說,貿易戰的後果將給美國帶來損害,美國依賴中國提供各種製成品,但給中國帶來的損害會更大。
「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中國的產品無處可去,」王躍生說。這將重創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生產傢具、服裝、玩具、家電等產品,以出口為導向的企業,這些企業主要是為服務美國的消費者而存在的。
「這些公司將受到重創,」王躍生說。
中國出口面臨的威脅使吸引外資回歸的艱巨任務變得更為艱難。自從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國出台了嚴格的國家安全法,導致在中國經商變得越來越難以來,外資已大量撤離。
習近平已試圖吸引外國投資者回來,他上個月在北京與一群國際企業高管見了面。他在見面時發表的講話中說,中國的發展靠的不只是中共的領導,「也離不開國際社會支持幫助,包括在華外資企業作出的貢獻。」
中國政府目前的策略是反擊美國,希望特朗普在國內壓力下屈服,從而改變政策,喬治城大學研究亞洲問題的教授麥艾文(Evan Medeiros)說,他曾擔任奧巴馬總統的亞洲事務顧問。
「他們知道,如果他們在壓力下屈服,他們將面臨更大的壓力,」麥艾文說。「他們會頂住壓力,因為他們相信,與美國相比,中國能承受更多的痛苦。」
在美國做出讓步之前,中國領導人似乎正在為一場持久戰做準備。一個跡象是:一些有影響力的博主已被允許對這場危機發表看法,給如何報復美國提建議。
其中一位是擁有哈佛大學教育背景、網名「兔主席」的中國博主任意,他列出了六個可能的反制措施,包括限制美國服務機構(如律師事務所和諮詢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限制美國向中國出口家禽和大豆;以及暫停在減少芬太尼流入美國問題上與華盛頓合作。
「貿易戰並不是簡單的經濟摩擦,」他寫道。「貿易戰是『不帶硝煙的戰爭』。一定要從這個角度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