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40%年輕人感到失望 想加入美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周四,多倫多的政治專欄作家Sabrina Maddeaux在星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負擔不起住房的年輕人感到被自己的國家背叛。加拿大讓他們失望了,他們為什麼要站出來反對川普呢?」的文章警告稱:住房危機,或者說住房短缺,正在破壞加拿大的社會結構。
Maddeaux在文中寫道:
自從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和「第51州」言論在兩個月前開始佔據新聞頭條以來,其他的任何問題幾乎都無法得到關注。然而,儘管貿易談判和全球外交很重要,但加拿大的政客們卻忽視了一個來自內部的迫在眉睫的威脅——住房危機,這讓加拿大人面臨更大的風險。
原因很簡單:川普的威脅讓加拿大主權問題成為了選民的關注焦點,而非住房問題。然而,事實是,這兩者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住房負擔能力不僅是一個國內經濟問題或代際公平問題。如果我們的領導人未能解決這一危機,不但會破壞社會結構,同時也會使加拿大更容易受到外部攻擊。
然而,從卡尼的聯邦自由黨領袖競選,到安省省長福特的連任競選,住房問題一直被擱置。就連聯邦保守黨領袖博勵治現在也很少提及,儘管他曾在2022年的競選中將住房問題放在首位。
但現在並不是迴避住房危機的時候。如果我們真的要「團結起來」保護自己免受川普和其他對手的威脅,那麼我們必須讓住房重新變得負擔得起。
鑒於住房在許多加拿大人生活中的最大開支,這一生活成本的上漲遠遠超過工資,導致加拿大人更容易受到經濟衝擊,且在動蕩面前幾乎沒有財務緩衝空間。
關稅,甚至僅僅是關稅威脅所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都會減緩投資、暫停招聘,並增加大規模裁員和收入損失的可能性。雖然在任何時候這都會帶來損害,但在這個時代尤其如此——半數加拿大人的工資勉強糊口、每月使用食品銀行的人數創歷史新高。這一情況在某種程度上是由高昂的住房成本帶來的壓力所推動的。對於許多加拿大人,尤其是年輕人而言,他們同時面臨著沒有足夠的時間存錢和住房價格暴漲的雙重打擊,銀行賬戶里根本沒有應急資金來應對經濟衰退。
歷史上本可能只是個人財務小問題的潛在風險,今天卻可能演變為毀滅性後果。大規模的個人財務困境很快會變成社區問題,接著變成系統性問題。
加拿大確實有一條可以增強韌性的路徑。我們應該變得更加自給自足,充分利用我們的資源財富,包括我們的人才。然而,越來越多的情況是,我們最優秀和最聰明的人才一起離開。人才外流到美國的情況創下了歷史新高,三分之二的計算機軟體工程專業畢業生選擇移居美國,因為那裡的工資更高,住房成本相對收入也顯著較低。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無論他們對加拿大有多麼深厚的感情,當他們開始計算生活成本時,現實會告訴他們,美國更具吸引力。
更糟的是,我們不僅失去了這些人才的個人貢獻,還失去了他們作為潛在企業家和僱主所代表的集體機會。目前一些人才留在加拿大的原因是美國的移民制度相對複雜,但川普政府可能會為某些類別的加拿大工人提供更容易的進入機會,這可能會帶來另一個重大的經濟衝擊。
因此,人們想要離開也就不奇怪了。在受住房成本影響最大的加拿大年輕人中,超過四成(43%)表示他們想要加入美國,這反映了年輕人對加拿大的絕望,以及社會結構的弱化,這使得加拿大人在面對川普的威脅時形成統一陣線變得更加困難。
一個真正強大、自由和安全的加拿大,需要有可以負擔得起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