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巴菲特」泡沫破滅,少兒財商課割不動中產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2020年之前,少兒財商教育曾是教培領域的熱門賽道,各類少兒財商教育機構湧現。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布的《國民財商教育白皮書2022》及企查查數據顯示,自2012年到2019年,財商教育相關企業註冊量從264家升至1865家,增長超6倍。這些數據直觀反映出,當時少兒財商教育市場的火熱程度。
那時,不少機構將目標對準了重視子女教育、經濟實力優渥的中產家庭。
一位深耕少兒財商教育行業多年的資深從業者向Tech星球透露:「中產家庭可支配收入可觀,教育支出預算充裕,在孩子教育投資上向來不遺餘力。同時,他們自身就處在激烈的競爭中,對孩子多元能力培養有深刻認知,財商自然被納入他們重點關注的範疇。」
基於中產家庭的這些特點,少兒財商教育機構也順勢推出了極具吸引力的宣傳口號,如 「培養未來的金融精英,開啟財富自由人生」,「讓孩子從小掌握財富密碼,贏在財富起跑線」 等。
然而,僅四年時間,少兒財商教育從巔峰迅速滑落,似乎再也難以吸引中產家庭為其買單。
一位長期在招生一線的從業者表示,「現在招生太難了,以前隨便搞個宣傳活動,諮詢報名的家長都數不清,可現在就算主動聯繫家長,大多也是簡單回應,根本沒有深入了解的興趣。」
當「培養未來巴菲特」的承諾,遭遇到教學的現實成績,這場瞄準中產焦慮的掘金運動已經被價值重估。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20日,現存財商教育相關企業已經減少到1058家。
萬元財商課成「智商稅」?
「一開始覺得,讓孩子早點接觸財商教育挺好的,說不定能培養他正確的金錢財富觀」, 在一家企業擔任中層管理者的張雨無奈地說,「但上了幾節課之後,發現內容太簡單了,就是教孩子認識錢幣、簡單的加減法,這些在家我們自己也能教。」
據Tech星球了解,張雨為孩子報名的是一個線上少兒財商課程,花費了近5000元,本以為能讓孩子學到系統、實用的財商知識,可實際體驗卻讓她大失所望。
和張雨有相同感受的家長不在少數。
Tech星球了解到,多位家長在陪同孩子體驗過課程后發現,少兒財商教育課程內容缺乏深度和創新性,「許多課程只是簡單地重複一些基礎的金融概念,比如儲蓄、消費等,沒有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進行深入拓展,也沒有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
為孩子報過線下財商課程的林雯,在陪同孩子上課時發現,所謂的「財富啟蒙課」,就是老師帶著孩子們玩「超市購物」遊戲,「這與其在幼兒園進行的活動,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一位北京海淀的家長陳昊回憶,2021年時,他先後為兩個孩子購買過四種財商類別的課程,總花費超3萬元。「但最後發現孩子最大的收穫,竟然是學會了用代幣和我討價還價。」
張雨、林雯、陳昊最初都被「培養未來巴菲特」的宣傳語所打動,但實際教學內容卻空洞乏味、缺乏深度,與他們的期望相差甚遠。
一位此前財商機構的創始人也告訴Tech星球,出現這種印象其實不可避免。
「財商教育屬於素質教育的一種,但又沒有統一的評價體系,這就導致課程內容的設計和教學質量的把控上,缺乏明確的方向和標準。有些機構為了快速盈利,就把重心放在了營銷噱頭和包裝上,忽視了對課程深度的挖掘。」
如此一來,當財商課程呈現出的效果與家長們的預期大相徑庭時,這些課程原本所依賴的高價支撐體系出現了崩塌。
上述財商機構的創始人稱,財商教育需要持續且連貫地學習,所以收費模式往往是打包式課程,一般最低一個季度為一期。Tech星球了解到,當前市場上多家少兒財商教育機構均根據課程的不同等級,設置相應的費用,價格從3000元到萬元不等。
如此高昂的價格,在課程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愈發凸顯出其性價比的不足。
張雨就直言,「一節課的費用動不動就三四百元,算下來性價比實在是低得可憐。同樣的預算,完全可以給孩子報一些更具價值的興趣班,像編程、繪畫這類,既能培養孩子的技能,又能開拓思維和創造力。」
招生雪崩,機構批量退場
一位曾在財商機構任職的課程顧問告訴Tech星球,過去行業通用的話術體系,圍繞製造焦慮、虛構成果、飢餓營銷三個環節展開。「2019年最火熱的時候,我們一般只需要講到『不懂財商的孩子未來會被取代』這種令家長焦慮的話術,就能很快成單。」
但現在這套話術已經徹底失靈。
上述課程顧問認為,家長們在經歷了最初的衝動與跟風后,已經逐漸回歸理性。「當孩子在接受財商教育課程后,既沒有如宣傳中那般在金融知識上有顯著提升,也未能在實際生活中展現出所謂的財商優勢,那報這個課的意義是什麼呢?」
與此同時,伴隨著中產家庭重新審視教育成本,傾向於選擇更加經濟實惠的教育方式的趨勢下,張雨、林雯、陳昊選擇減少非核心的教育支出。
這直接影響了財商機構的生存狀況。
據上述課程顧問回憶,2020年下半年,她所在的招生情況急轉直下。「上半年時,機構月均招生人數還能突破100人,但下半年,月均招生人數就開始逐月減少,記得最少的一個月只有個位數,到了2021年機構就倒閉了。」
為了能招到學生,一些區域性的中小型財商機構選擇降低課程價格,推出線上課程等。
而一位目前還在運營的財商機構從業者告訴Tech星球,現在許多財商機構其實結合冬夏令營、遊學,並會在課程中融入更多的元素,比如時間管理、內驅力、學習力、演講和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培養。
「我們就有六天五晚的『財商領導力』相關的活動,不僅是培養孩子的財商思維,讓他們了解基礎的金融知識,如儲蓄、投資、消費觀念等,還會通過一系列的團隊項目和實踐活動來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儘管如此,少兒財商機構想要徹底擺脫困境仍困難重重。近幾年,大批財商教育機構已經相繼退出市場。林雯告訴Tech星球,前兩年還能在當地看到一些財商培訓的課程,家長也會互相交流,但現在基本沒人會討論了。
「收割潮」退去,培訓導師成新目標
從市場表現來看,曾經火爆的少兒財商教育市場如今已趨於冷靜。不少兒童財商教育機構的招生人數大幅下滑,一些小型機構甚至已經關停。
當少兒財商教育的泡沫被戳破時,行業卻悄然轉向一個更隱蔽的掘金點,即批量製造「財商培訓導師」。
部分機構迅速將資源轉移到「導師培訓」業務上。據Tech星球從多個機構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針對 「少兒財商指導師」 的線上培訓課程學費在1500元至3000元不等,線下價格則是線上的兩倍左右,並且承諾學員結業后頒發相關的證書。
這種商業轉型本質上是對同一批目標用戶的二次開發——曾經的少兒財商教育從業者、教培行業失業人員、全職媽媽群體,成為新的收割對象。
張雨因給孩子報過財商課程,接到過相關的推銷電話。深入了解后,她認為,「三四天的培訓,還沒有門檻限制,就能讓學員掌握專業財商知識?一聽就是誇大其詞。」
Tech星球帶著對證書含金量的疑問,與一家培訓機構展開諮詢。
當詢問證書的權威性和認可度時,工作人員只是含糊回應稱,「這是有認證的證書。」 而一位曾參與培訓的學員則透露,「證書被宣傳成就業的『權威背書』,但實際上對就業並沒有實質性幫助。」
一位素質教育從業者認為,從收割學生到收割家長的商業轉變,讓少兒財商教育成為資本逐利的工具,失去了其原本的教育意義。
家長們在這場博弈中,不僅損失了金錢,更對財商教育的信任大打折扣。長此以往,真正有用的財商教育資源將更難以進入大眾視野,整個行業也必將陷入惡性的循環。
儘管如此,多位家長向Tech星球表示,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會忽視孩子的財商教育。
今年多家銀行推出了相關的兒童金融產品,並將金融服務拓展到了相關的財商教育上。這讓越來越多的家長看到了規範財商教育的希望。當下,他們開始關注並參與銀行主導的財商教育活動,試圖找到更經濟、更專業且值得信賴的財商教育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