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讓白人老公改姓Li 網友:找幾次工作就老實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出國之後,大家會用英文名還是中文名呢?
01「連名帶姓全改了」最近一位紐西蘭華人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改名字的故事,引髮網友熱議。她在紐西蘭,連名帶姓全部改了。
因為原名叫Jiali,老外看走眼叫她jail(監獄)。再加上紐西蘭的法律也允許她改名字,她就連名帶姓全部改了。
有網友對她表示恭喜,稱自己也想在紐西蘭改下名字。
02「老外不會讀沒關係」但是還有一些網友,則表示即便是中文名字老外不會讀,自己依然堅持在用。
例如有網友名字叫:liying,老外喊她lying(說謊),但是她自己依然不想改,並認真教老外漢語拼音。
持有這樣觀點的人,不在少數。還有一種情況,讓一些使用非英文名字的移民們很矛盾,就是與有隨夫姓文化的人結婚後,要不要該姓氏。來自堪培拉的女生Yimin Qiang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她的未婚夫是英澳國籍,兩個國家都有婚後改姓的傳統,但是她表示:「結婚後我不會改姓氏。」
「我的理由很簡單:我在中國出生、長大,儘管我現在住在澳大利亞,但我完全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她相信她的名字代表了她的出身和文化背景。「我想如果我改了姓氏,我的父母會非常生氣。」
03「名字丟了就感覺白努力了」來自墨爾本的32歲女子Mai Lam表示,在越南文化中,女性婚後不隨夫姓也很常見。Mai Lam不想隨夫改姓,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她想保留自己在職業和學業的成就證明。她說:「我完成了整個職業生涯,並獲得了多個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學位。」
「改變它會讓我感覺我所有的努力都變得無效並且不屬於我了。」
居住在加拿大的印尼女子Andrea Hartoyo幾個月前與丈夫結婚,出於類似的原因,她決定保留自己的姓氏。「我已經獲得了兩個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學位,所以我認為這是一項成就。」這位34歲的營銷和傳播經理表示。
在美國,如果一個女性婚前發了學術期刊,期刊上的名字一般是完整姓氏加名字字母,婚後改姓的話,就只剩下個字母啦。
03「我高貴的姓氏不能丟」來自印度的Nidhi Doshi,和英國丈夫結婚時,丈夫建議他們將自己的名字用連字元連接起來,一起使用。但這位居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32歲印度人表示,「感覺不對勁」。「我只是覺得我們都是我們自己,都有我們自己的身份。」
在印度,一個人的姓氏通常反映其社區、家庭、種姓或家鄉。如果父母認為自己的姓氏由於與特定社區或種姓的關係而具有更高的地位,他們可能會期望孩子「尊重」這個名字,不要改變它。
所以很多南亞女性,感覺進入跨種族戀愛改名字后,會給她們帶來損失。Doshi說,她決定保留自己的姓氏讓她的父母感到「高興和自豪」。他們現在還沒有孩子,如果有了孩子,她想給他起一個「印度名字」,孩子的名字里有她丈夫的英國姓氏。「我的姓氏可能就是他們的中間名。」她說,「這樣,即使他們只使用自己的姓和名,他們的印度和美國血統也會受到尊重。」
04華人:「讓對方跟著我的姓」在一些在西方國家生活的亞洲人,婚後如果要改姓的話,多是跟著對方改為西方姓氏,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是對方改為亞洲的姓氏。有華人朋友分享,自己的丈夫跟著自己把姓氏改成了「Li",因為對方希望家裡門鈴上的名字只有一個,顯得像是一家人,自己又不想改,對方就跟著她改成了中國姓氏。
也有華人分享,看到同事把姓氏從Goldsmith改成了」Wang"。
但是也有人在潑冷水。說:「投幾次工作就老實了」。
因為在英文國家的求職過程中,確實有不少因為「姓氏」而被隱形歧視的情況。
因出演漫威電視劇《神盾局特工》而為人所識的中美混血兒、美國演員汪可盈披露,她將自己的藝名由Chloe Wang改為Chloe Bennet,是因為好萊塢的「種族歧視」。
有網民質疑,本身有華人血統的她為何改姓。
「好萊塢充滿種族歧視。」她回應:「如果我不把他們感到不舒服的姓氏改掉,就不會得到演出機會。
「我改姓后,去的第一場試鏡就成功得到角色。」
在汪可盈改姓的那一年,她就得到了《神盾局特工》的主演機會。
「有亞裔影迷認為,我改姓是因為我不想被視為華裔。」汪可盈說:「但事實正好相反。我想以個性,而不是我的族裔身份去定義自己。」
在一些國家,「白人名字」確實更受青睞。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網站報道,研究人員向約100家美國企業的11000個初級職位投遞了」偽造簡歷「,簡歷中工作、教育背景相同,但是姓名、性別等不同。研究發現,名字聽起來「像白人」的求職者被招聘方回復的概率更高,比名字「像黑人」的求職者平均高9.5%。在有些企業,這一差距上升到約24%。
對此,有華人朋友表示,讓白人改中文姓是好事。「用中文姓打亂市場,以後HR不會輕易因為一個姓氏篩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