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100%,等待風口的新專業

京港台:2025-2-9 12:56| 來源:新周刊 | 我來說幾句

就業率100%,等待風口的新專業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實際上,養老相關專業的正面宣傳並不新鮮。從2020年本科新專業正式招生到現在,包含「就業率100%」、「崗位供大於求」等字眼的「喜報」漫天飛舞。本科畢業生們身處其中,糾結而擔憂。

  

  3000元。在南京幾家養老機構實習后,小唔了解到養老類專業本科應屆生的月薪底線。

  再過幾個月,小唔就要從山東女子學院養老服務管理專業畢業了。此前看到《首批養老專業畢業生遭瘋搶!畢業生就業率達100%》等報道和熱搜時,她和同學認為,這跟真實情況有一定出入。

  「有這種情況,機構給你提供的崗位是很多,但大家想不想去是另一回事。如果幹護理,很多同學覺得會沒有面子,不體面。」在小唔周圍,還有很多人因為待遇不好、工作太累而轉行。

  

  近年,養老行業越發受到關注。(圖/電影《一切如你》劇照)

  實際上,養老相關專業的正面宣傳並不新鮮。從2020年本科新專業正式招生到現在,包含「就業率100%」、「崗位供大於求」等字眼的「喜報」漫天飛舞。本科畢業生們身處其中,糾結而擔憂。

  「不規範」

  臨近春節,李佩環連上了幾個夜班,每天都要喊幾遍「好累啊」。從實習的生活管家崗位到如今的行政管家崗位,她已經在這家行業龍頭企業的上海養老園區,工作了一年半。

  李佩環的畢業院校湖南女子學院,開設了國內首個老年學本科專業,前身為2016年學院與某養老企業合作開辦的家政學專業養老服務管理方向訂單班。

  面向李佩環這第一屆老年學專業本科生,許多企業給出的實習崗位是生活管家,在老人和養老社區各部門之間起到「溝通和橋樑作用」,並負責「確保老人的安全」。

  「還有一些特別雜的事,不是每天都發生,但基本上有的話就要去做。」李佩環補充道,「之前每個管家基本對接50個老人,但現在我們園區的居民超過了2000個,所以每個人對接的人數可能在上升,大家的工作比之前增加了不少。」

  

  李佩環就職過的養老園區。(圖/被訪者提供)

  不過,該園區定位高端,「主要面對的是最有錢的那一批老人」,生活管家「確實不用給老人端屎端尿」。李佩環因此覺得,生活管家是一個既能接觸老人,又相對體面且有利於未來發展的崗位。

  李佩環所在園區是養老行業的正面案例,小唔的實習經歷卻反映出了行業的良莠不齊。

  大三在北京某知名養老機構實習時,小唔幹了3個半月護理和一個半月前台社工,前者對應四五個老人的日常起居、用餐、衛生等瑣事,端屎端尿的活不在少數,後者則是一崗多職,主要負責行政和營銷方面的工作,「相對輕鬆一些」。

  小唔是揚州人。因為想離家近一點,她大四時轉去了南京的一家養老機構。在那裡,她看到了行業發展的失衡與「不規範」,心裡「有一點難受」。

  在南京實習過兩家機構,小唔都是社工,但工作感受大相徑庭:前一家有400位老人,只有兩個社工,根本沒法組織活動,只能列列計劃,做做宣傳表,拿拿快遞;后一家比較小,活動是做起來了,但領導的素質和管理能力欠佳。

  「她根本不care到底怎麼用你,只care預算有沒有超標,這個機構有沒有運營起來,會不會倒閉。你是什麼專業、你能幹什麼、你有什麼特長不重要,而且如果你刺太多,那她還不如招一個阿姨呢。」

  

  工作中的小唔。(圖/被訪者提供)

  李佩環遇到的領導在這方面要好一些。她個人感覺,很多領導有心讓養老類專業的本科生髮揮所長,只是被服務行業崗位的性質和養老行業的發展現狀束縛了手腳。

  「3000—8000元」

  以李佩環和小唔為代表的第一、第二屆養老類專業本科生,都感受到了願景與現實間的巨大落差。

  李佩環記得,大一時老師給他們畫了不少餅,「一直對我們說我們是第一屆養老本科,這個專業前景怎麼怎麼好」;小唔的老師告訴他們,養老專業「要培養的是機構的管理者,而不是照護者」,令大家有了做到養老院院長等同級別職務的目標。

  現實卻是,多數畢業生只能接到護理、社工這種基礎服務崗位的offer。被社交平台上的避雷帖反覆提及的護理崗,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一個。

  「社工本來需求就很少。」小唔解釋道,「我之前在的機構有六層樓加一棟小樓、一個大平層,也就招了兩個社工,更別說一些小機構了。而且現在機構發展比較困難,有位副院長告訴我,機構運營主要靠護理,所以會把大量的預算放在護理上,社工是可有可無的。」

  

  小唔實習時參與的社工活動。(圖/被訪者提供)

  換言之,假如一家機構不是地處超一線城市的龍頭企業,養老類專業本科畢業生接觸到的第一份工作,就很可能離不開「端屎端尿」,或看上去不夠體面。

  以機構向小唔他們班提供的崗位為例,「不是說你是本科就會全部給你安排行政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同學一開始沒有轉專業,後面就真的接受不了了,因為跟老師形容的差太大了」。

  小唔是個很有主見的孩子,父母對她的決定通常「比較支持」。她選這個新專業時,他們沒有反對;她決定從事養老業時,他們「剛開始還挺無所謂,覺得幹什麼不是干」,直到她開始實習。

  小唔了解到,在南京這樣的城市,養老機構給本科應屆生開出的月薪約為3000—8000元,專業護理崗收入較高。若是北京,各崗位的起薪可能會高1000元左右。而無論在哪,多數畢業生都得從護理開始干。

  父母自然不捨得女兒做這樣的工作,勸小唔回家找個輕鬆一點的。可她生性堅韌持重,小小年紀就懂得了一個道理:「任何行業都不可能一畢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位置,服務行業只要你能夠熬,未來會有不錯的回報」。

  

  許多老人是值得學習的榜樣。(圖/電影《長壽商會》劇照)

  「在我們這行,你必須得吃苦,必須得有抗打擊的能力。說實話,現在行業、行規都不是很完善。可以這麼說,只要你能堅持下去,還是會有一個很不錯的成就。」

  在她看來,碰到端屎端尿的工作很正常,但是,哪一行都不可能完美,「而且現在能進養老院的爺爺奶奶都是以前很厲害的人,你會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他們也會給你很多建議」。

  本科生的去與留

  小唔班上的男女比例接近1:13。截至採訪當天,男生們都沒有選擇留在養老行業,「基本上都考公、考研了」。

  有個男生曾在某龍頭企業實習,但因收入太低無法養家,且不願干護理,不想從基層慢慢熬而選擇考公;還有個男生對養老沒興趣,報這個專業「只是為了有個學歷」,現在正準備公務員考試的面試。

  小唔的男朋友是她這個專業的專科生,在一家知名養老機構幹得風生水起,得到了轉正後直接做組長的機會。即便如此,他母親仍強烈反對,不停地說:「你為什麼要干這個?太丟人了!我培養你出來就是為了讓你干這個嗎?」

  李佩環也發現,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衡,給予養老行業的男性從業者顯著的性別優勢。

  她實習時認識了一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男生,儘管是調劑到養老專業的,但在工作中「挺吃香的,像學校跟我們公司之間的一個形象代言人」,所以留在了養老行業。

  

  男生在養老行業很吃香。(圖/電視劇《一切如你》劇照)

  李佩環則是班上為數不多的沒有離開養老行業的女生。讓她堅持下來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她幸運地避開了護理這類辛苦的崗位,實習時接觸到了較為成熟的大平台,男朋友在上海等等。

  現在,她的月薪約為5000元,公司包吃包住,省下了2500—3000元房租和生活費。收入還可以,但她很快發現,自己的工作比其他行業的同齡人累,生活質量也沒有人家高。

  不過,養老機構的工作還是有讓她感激的地方。

  「就說對我性格的影響。我以前脾氣也可暴躁了,從事這個崗位之後,現在真的感覺脾氣變得還挺好的,更有耐心了。」此外,她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和應急能力也在提升,「但是要付出時間成本還有精力成本」。

  她還在園區里遇到很多心態年輕的上海老人,「他們炒股啊,看新聞啊,穿旗袍啊,看不出年紀」,讓她知道「原來老了之後還有這麼多不同的活法」。

  一些性格很好的老人把李佩環當成自己的孫女,「不會覺得你是服務他們的,會覺得你已經算是比較熟悉的人,這種情況會緩解一些工作壓力帶來的不愉快」。

  

  在養老機構工作,李佩環和小唔都有所收穫。(圖/日劇《住宅區的兩人》劇照)

  養老機構的工作也能讓人更加了解老人的所想所需,並帶來一些「父母該怎麼養老」、「自己以後的老年生活該怎麼過」的思考。在這一點上,李佩環和小唔都有很大的收穫。

  眼下,李佩環的大學室友一個在同企業的長沙園區,一個在安徽園區,還有一個在另一家龍頭企業的北京園區。其中兩位正考慮辭職,剩下一位則是離職后又重新回到行業當中的。

  李佩環也正考慮辭職。一是因為她所在的部門升職太難,二是她不想再做養老機構的任何管家,「事情太雜了,太累了,很操心」。不過,她不會轉行,因為自己所有的積累都在養老行業。

  對於即將畢業或剛剛畢業的後輩,李佩環想說:「如果在實習的時候不適應這個行業,就應該在還屬於應屆畢業生的時候早點轉出去。」她認識的一個中華女子學院老年學專業的大四女孩,因為實習體驗感不好,正打算考事業編。

  「行業風口是10年後」

  對開設養老類本科專業的高校來說,希望通過正面宣傳吸引學生和師資力量無可厚非。但是,教育者也肩負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客觀認識就業市場的責任。

  而學生們,自走上工作崗位那一刻起,便成為了理論與實踐間的橋樑。但養老這個尚在發展與完善當中的朝陽產業,似乎還沒有做好準備。

  

  小唔和同事們布置的小植物園。(圖/被訪者提供)

  這兩年,小唔沒有在實習中碰到養老類專業的其他本科生。據她了解,許多養老機構中層以上的管理者,絕大多數是護士出身,都還是以自己在醫院工作的經驗進行管理。

  所以,她並未感到行業有實質性的進步,「理論倒是有一些創新,但是並沒有跟機構結合起來,因為機構的負責人沒有學習意識」。

  對本科生來說,這樣的行業現狀意味著機遇,「但是有學歷優勢,也不能覺得我就應該干管理層,就應該干行政,一些30歲左右當上院長的都是從護理員一步一步熬上去的」。

  小唔看得很明白:「現在缺人的情況下,只要能吃苦,敢吃苦,領導會看見你的,你以後就會有機會。但是如果你眼高手低,那你幹什麼都成不了。」

  

  養老行業的風口可能在10年後。(圖/紀錄片《我只認識你》劇照)

  2021年報志願時,小唔的朋友們表達了擔憂,「這個專業出來就是做護工,端屎端尿的」。她想的卻是:養老不應該只是這個方面。

  幾年過去,許多養老院還是過去的樣子,小唔的父母也並未因她學到的專業知識,改變自己的傳統養老觀念,但這個女孩仍對未來滿懷希望。

  「他們預測行業風口是10年後,因為現在比較年輕、比較會花錢的老人到時候更老了。」小唔這代人也將在那時迎來事業發展的黃金期,「所以我想激勵大家,慢慢熬,這個行業還是有點可觀的。」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2 07: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