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的!中美三戰工業動員潛力對比

京港台:2025-1-29 01:19| 來源:萬乘之尊 | 評論( 67 )  | 我來說幾句

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的!中美三戰工業動員潛力對比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前言:大國之戰的戰爭規模是空前浩大、曠日持久的,損失與消耗是巨大的,因此必須實施工業動員為武裝力量提供大量而緊急的需求,誰的工業動員能力強,就是戰爭的勝利者。

  

  一:工業動員的起端

  工業動員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捲入這場戰爭的國家這場戰爭有三十多個,戰禍殃及人口占當時全世界人口的75%,交戰雙方總兵力高達7340多萬人,歷時四年多,如此規模的的戰爭僅靠和平時期建立的專業兵工廠產量無法滿足需要的,冷兵器時代,戰爭消耗的20%是刀槍、弓箭、鎧甲以及衣服鞋襪,80%以上的是生活物資,最主要是糧食,只要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就可以支撐一場戰爭,從18世紀末期廣泛使用蒸汽機開始,手工業生產逐步被機器生產取代,鋼鐵工業成為工業時代的代表,鋼鐵打造的槍炮成為戰爭的主角,到了20世紀,軍隊大量裝備自動武器和火炮后,80%以上的戰爭消耗成了武器彈藥。

  

  從1870年到1900年,現代化的轉爐鍊鋼法和平爐鍊鋼法取代了原始鍊鋼方法,使全世界的生鐵產量增長了3倍,鋼產量增長54倍,工業總產值翻了一番,為現代化武器的大量生產創造了前提條件,併產生了化學、電力、石油和汽車等許多新型工業,在大戰爆發前一年,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工業產量佔世界產量的35.8%,鋼產量達到3000多萬噸,德國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工業產量佔世界產量的15.7%,英國排第三,工業產量佔世界產量的14%,法國排第四,工業產量佔世界產量的6.4%,俄國排第五,工業產量佔世界產量的5.5%,美英法俄的工業產量優勢是德國的3.93倍。

  

  戰爭開始后,這些新型工業迅速轉產,協約國共動員了4萬多家工業企業和1300多萬工人,同盟國動員了1萬多家工業企業和600多萬工人,共生產10200輛坦克,151700門火炮,10億多發炮彈以及其它大量的武器和軍需物資,以法國為例,戰前只有24家兵工廠,預料戰爭6個月可以結束,月產2萬發炮彈就足夠了,但戰爭規模不斷擴大,只能動員全國的工廠全力生產兵器及彈藥,一年之後,機槍的生產能力增長了136倍,步槍的生產能力增長18倍:到1916年3月,野戰炮彈的月產量增長到76萬發,美國基本沒進行工業動員,而是坐山觀虎鬥,放貸大量美元給英法去消耗對美國科技威脅最大的德國。

  

  二:美國二戰時的工業動員

  二戰時,戰時生產動員更是規模空前,德國動員了國內全部工業生產能力,蘇聯動員了78%的工業生產能力,美國二戰之前的國防工業主要是國營的兵工廠和船廠,工業體系則主要是通用汽車公司、美國鋼鐵公司等大型私營企業主導,美國參戰後動員了全國60%以上的工業生產能力投入各種軍需物資的生產,二戰期間,各國共生產坦克30多萬輛,軍用飛機38萬多架、各種火炮187萬多門,各種炮彈20億發,其中美英蘇生產坦克256297輛,飛機637248架,德日意和匈牙利生產坦克75429輛,飛機219282架,同盟國坦克產量是軸心國的約3.4倍;飛機產量是軸心國的2.9倍,同盟國作戰艦艇的噸位產量優勢就更大了。

  

  到了1943年,美國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私營企業大規模轉產,從1942年動員全面加速開始,到1943年達到生產的頂峰,美國的汽車工業對戰時生產動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戰前美國的汽車產量是世界第一,年產達300萬輛,幾大汽車公司停止生產汽車,迅速以其龐大的的機器資源轉為生產坦克、汽車、飛機、炸彈、步槍、魚雷和彈藥等各種戰爭物資,通用汽車29天內就開始轉為軍工生產,產業工人從戰前的50萬人增至200萬人,1943年,美國GDP達1399億美元,英國是761億,德國是604億,蘇聯是305億,日本是194億,義大利是137億,同盟國GDP是軸心國2.636倍,美國的工業產量占至世界工業產量一半還多,鋼鐵的年產量達到了八千多萬噸,當時所有國家加起來都沒有美國高。

  

  1944年,美國軍工生產近乎瘋狂,創造了很多工業生產世界紀錄,每天造70輛坦克,120架飛機,最高峰的時候,福特公司每63分鐘就生產一架B-24轟炸機,完全按福特汽車流水線方式生產的,從1940年7月到1945年7月,美國共生產了30萬架軍用飛機,其中9.78萬架是轟炸機和10萬架戰鬥機,1942年7月,汽車工業開始生產M4謝爾曼坦克,僅用5個月後月產量就達到907輛,到二戰結束時,克萊斯勒公司在底特律的工廠己經生產出了22234輛M4謝爾曼坦克,從1940年7月到1945年7月,美國共生產了10.84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238.23萬輛各類車輛、37.2萬門火炮,1426萬支槍械,月產炮彈達40萬發。其中汽車工業支撐了60%的陸軍裝備和30%的海軍艦艇零部件。

  

  戰前美國僅有約50家中小型造船廠,二戰期間共投資120億美元,新建或擴建了超過300家造船廠,其中7座是大型船廠,建立速成技工學校,6周內培訓焊接、裝配等技能,工人超過170萬人,占戰時製造業勞動力的近10%,其中女性工人佔30%,採用預製分段焊接技術,替代傳統鉚接工藝,效率提升10倍,共生產了6771艘各型作戰艦艇,其中包括150多艘航母、10艘戰列艦、48艘巡洋艦、349艘驅逐艦、498艘護衛艦,203艘潛艇以及各類輔助船隻,7.1萬艘海軍艦艇,5425艘商船,平均173天造一艘重型航母;78天造一艘輕型航母;42天造一艘護航航母;7天造一艘驅逐艦;3天造一艘護衛艦,4天造一艘商船,造船業成為當時美國工業實力的象徵。

  

  三:美國目前的工業動員

  但今天的美國工業實力已經無法與二戰相比了,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2024年1月23日《戰爭中的空彈藥箱-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的挑戰》報告認為,美國GDP的70%是服務業,製造業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比例僅為8.5%,國防工業勞動力只有110萬人,遠低於冷戰時代的320萬人,熟練工人數量相對少且老齡化嚴重,冷戰時代航宇、電子、艦船、車輛等特定技術領域的企業產業比較清晰,現在都陸續被巨型企業收購,2000-2020年間,主要承包商的數量從51家減少到5家,導彈供應商從12家減少至3家,鑄造廠數量下降80%,船舶工業有14家造船廠倒閉,3家退出了軍工行業,只剩下7個造船廠還在為海軍服務,波音、雷聲、諾格等公司都擴展成全能承包商。

  

  最醒目的就是波音、洛馬、諾格、雷神、BAE、EAD、S通用動力公司,佔據了世界防務產業排行榜前十,洛·馬、雷神、諾格、通用動力、波音佔據了國防預算的54%,不過產值也就2400多億美元,規模最大的波音公司銷售額也不到700億美元,遠不及石化、信息、金融業等產業,俄烏戰爭凸顯美軍彈藥產能嚴重不足,武器裝備生產從下達訂單到製造商交付要18~28個月,90納米以上製程晶元72%產自台積電,本土月產僅1.5萬片,155毫米炮彈月產僅1.4萬發,擴產至8.5萬發/月需投資43億美元,標槍導彈年產2400枚,重啟封存生產線需激活137家二級供應商,毒刺導彈關鍵部件供應商僅有2家。

  

  頂級承包商往往難以掌控全部的低級供應商,特別是鈦、鋁等金屬材料、金屬加工的零部件、半導體、微電子設備基礎產品都依賴進口,F-35的30萬個零件來自1700多家供應商,釹鐵硼磁體92%依賴中國進口,8%依賴緬甸進口,鉿金屬98%來自法國,鋰儲備僅佔全球儲量3.6%,只要一家供應商出問題就要時間重新建立供應鏈,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推演,如果開戰,美軍三周將消耗超過5000枚遠程導彈,國防工業沒有能力支持長期作戰,美國雖仍是汽車生產大國,現有68家組裝廠,年產超1,100萬輛,但其汽車工業供應鏈全球化,涵蓋5,000家一級供應商和30萬家中小型企業,若進入戰爭狀態,需協調全球供應鏈確保零部件供應。

  

  四:中國目前的工業動員

  2015年中國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260多個子項目(包括雲計算、人工智慧、數控機床、機器人、航空航天、航空母艦、大型游輪、LNG船、高鐵,新能源電動車,特高壓輸電線)都取得了重大成功,全球10大工業國製造業全部在衰退,只有中國在增長。

  2020年,中國自產了4.2億度電,7億噸糧食,9641萬噸肉類,6740.6萬噸化肥,1.99億噸石油,2075.8 億立方米天然氣,41.3億噸煤炭,739.8萬噸合成橡膠,81.32萬噸天然橡膠,613.8萬噸棉花,中國自有原油礦產儲量7千億桶,鐵礦儲量458億噸,銅礦儲量7700萬噸,鋁土礦儲量26.58億, 鉻礦儲量1000萬噸,鋰儲量有320萬噸,鈦礦儲量為9.65億噸,鎢礦資源儲量190萬噸,鉬儲量為430萬噸,煤炭儲量2078.85億噸,天然氣儲量7.2萬億立方米,青海鹽湖鋰儲備達到1200GWh,戰略物資儲備體系採用"30天戰備儲備+30天緊急擴產+30天海外輸送"的"布局,必要時所有主要戰爭物資自給率都能達到100%,戰時煤炭日產量可達2500萬噸,足夠支撐全國工業體系連續運轉,電力系統可在全網癱瘓后72小時內恢復85%的電力供應。

  

  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的完整體系,2023年生產增加值40萬億元,相當於美國(23.8萬億元)、日本(5.4萬億元)、德國(4.7萬億元)三國總和,前十大軍工企業有174萬員工,比全世界所有國家的軍工人員加起來都多,僅專門生產陸軍裝備的北方工業集團就有75萬人,下屬107家工廠和30多萬台製造機械,船舶工業有20萬人,船廠735家,可建驅逐艦的萬噸船塢、船台529座(十萬噸級以上的56座),民用製造業擁有40萬家主要工業企業,獲得軍工資質認證的達3.8萬家,比2015年增長760%,其中247家配套企業可在48小時內完成戰時重組,民營企業註冊技術工人達700萬人,其中23%具備軍工標準操作資質, 160萬民用機械工程師有武器系統模塊化設計資質 ,35所雙一流大學有"應急製造工程"專業 。

  

  根據2023年修訂的《國防動員法》,中國有35萬家工業企業按戰備等級劃分為四級管控體系,在三級動員狀態下國家可直接接管217類關鍵生產線,5600家企業的設備參數和工藝標準72小時就能完成跨企業生產協調,美國只有57家,鋼鐵廠軍用鋼生產線與民用鋼生產線是共享熱軋機組的,90天內能將30%的產能轉換成軍品,遠超美國的15%,3000餘家配套企業可在182天內建成14nm晶元全自主生產線,6.67億台家電產能隨時可轉產無人機、機器狗,汽車工業的動員潛力更為驚人,已有17%汽車企業完成軍工生產認證,72小時內就可轉產裝甲車,產量可達600萬輛/年 ,車載激光雷達產線120小時就可轉產反無人機系統 ,汽車電池生產線72小時就可轉產無人機電池, 240小時可轉產電磁脈衝裝置 ,全部產能按50輛汽車轉化為一架飛機的產能計算全國汽車廠一年可以生產60萬架飛機。

  

  五:結語

  中國現在已經是人類史上最強大的工業體,按照現在的製造業增長率,到2030年將佔到全球45%,加上龐大的人口和交通運力,一但進行戰爭動員,一年之內就能擁有1億裝備無數六代機、無人機、機器人和龐大艦隊的軍隊,足以吊打全世界,美國在二戰那點動員能力在今天中國眼中只是小兒科,更別說今天已經去工業化的美國了,當今之世界,誰敢和中國開戰?

  

  2023年的中美主要工業品產量對比:

  鋼產量:中國10.13億噸 (全球佔比53%) , 美國0.81億噸 (全球佔比4%)

  電解鋁產量:中國4,020萬噸 (全球佔比57%) 美國87萬噸 (全球佔比1.2%)

  精鍊銅產量 :中國1,200萬噸 (全球佔比42%) 美國180萬噸 (全球佔比6.3%)

  水泥產量:中國21億噸 (全球佔比55%) 美國0.95億噸 (全球佔比2.5%)

  稀土氧化物產量:中國21萬噸 (全球佔比63%) 美國4.3萬噸 (全球佔比13%)

  鋰電池產量:中國1,200GWh (全球佔比75%) 美國80GWh (全球佔比5%)

  光伏組件產量 :中國500GW (全球佔比80%) 美國30GW (全球佔比5%)

  工業機器人產量 :中國44.3萬台 (全球佔比52%)美國3.8萬台 (全球佔比4.5%)

  智能手機產量 :中國12億部 (全球佔比67%) 美國0.3億部

  空調產量 :中國2.2億台 (全球佔比80%) 美國0.1億台

  電腦產量:中國2.1億台 (全球佔比80%) 美國 0.15億台

  燃料汽車產量 :中國2,700萬輛 (全球佔比32%) 美國1,000萬輛 (全球佔比12%)

  新能源汽車產量:中國 950萬輛 (全球佔比60%)美國100萬輛 (全球佔比6%)

  商用車產量:中國330萬輛 美國78萬輛

  民用無人機產量:中國1,200萬架 (全球佔比70%)美國30萬架

  鐵路機車產量:中國2,800台 美國150台

  天然氣產量:中國2200億立方米, 美國約9750億立方米,

  石油產量:中國490萬桶/日。 美國約1230萬桶/日,

  乙烯產量:中國4100萬噸。 美國約2800萬噸,

  塑料產量:中國1.1億噸。 美國4600萬噸,

  化纖產量:中國6000萬噸。 美國約1000萬噸,

  數控機床產量:中國28.7萬台 美國2.1萬台

  工程機械產量:中國30萬台, 美國約5萬台。

  玻璃產量:中國6.3億噸佔全球產量50%以上,美國約佔10%。

  農藥產量:中國250萬噸, 美國約80萬噸。

  輪胎產量:中國約佔全球30%, 美國約佔10%。

  合成氨產量:中國5,600萬噸/年 美國1,300萬噸/年

  原油加工量 :中國 9.3億噸/年 美國9.1億噸/年

  家電產量:中國6.67億台, 美國家電幾乎全部進口  

        更多史海鉤沉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6 16:52

返回頂部